太史公曰蕴含的哲理(卫灵公篇15.31吾尝终日不食)

太史公曰蕴含的哲理(卫灵公篇15.31吾尝终日不食)(1)

15.31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注释】

▲尝:曾经。

【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没有什么增益,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习。”

【学而思】

学是实践,思是深想,学能知道如何做,思是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思而不学”是脱离实践的空想,“学而不思”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阶段,侧重记忆和刷题,“学而不思”占大多数,步入社会之后,厌学的人居多,“思而不学”又占据了大多数,“学”和“思”需相互促进才是正理。

《为政篇》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扩展】

《荀子·劝学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曾经整天冥思苦想,却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能看见。顺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人听得很清楚。利用车马远行的人,并不是双脚善于走路,但能够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桨渡河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帮助自己罢了。

《论衡·实知篇》:实者,圣贤不能知性,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其任耳目也,可知之事,思之辄决;不可知之事,待问乃解。天下之事,世间之物,可思而知,愚夫能开精;不可思而知,上圣不能省。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实际上,圣贤不能天生地知道一切,必须依靠耳听、眼看来确定事情的真相。他们使用耳目,可以知道的事,经过思考就可以理解;不能知道的事,要等到请教了别人才能理解。天下的事情,世间的万物,可以通过思考而知道,再愚蠢的人也能明白;通过思考不能知道,即使是上圣也不能明白。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没有什么增益,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