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无大将廖化现状(34蜀中无大将)
有一句话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是说蜀国后期已经无人可用,以至于只好用像廖化这样的平平之人充当先锋。古代打仗,先锋都是一支部队最为优秀的将领担任,因为先锋部队一般都是最先接敌,要想取得战争胜利,就必须旗开得胜先声夺人,从而提高整个部队的信心和战斗力。所以,像廖化这样能力平平之人能够担任蜀汉国的先锋,只能说明蜀国已经没有了像样的将领。当然,诸葛亮之后,蜀汉国已经没有进行过像样的大战,廖化是不是先锋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廖化最终成为车骑将军,进入了大将行列却是不争的事实。现在认为,这句话对廖化不公平,因为廖化不是平庸之人。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和看待廖化这个人呢?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曾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关羽兵败,廖化成了东吴的胜利品。廖化想回到刘备的身边,于是装死,当时旁边的人都认为他真的死了,因而他得以带着老母昼夜西行。正赶上刘备东征吴国,在秭归相遇。刘备非常高兴,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廖化任丞相参军,后又任广武都督,逐渐升迁至右车骑将军,假以符节,兼任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廖化以果敢刚烈著称。官位和张翼相等,而在宗预之上。蜀国灭亡后的咸熙元年(264年)春天,廖化和宗预一道被内迁往洛阳,在路途中去世。
《三国志·廖化传》附在《宗预传》之后,记载的事情不多,在其他人的传记当中还涉及了廖化的一些事情。诸葛亮举荐蒋琬为茂才,蒋琬推辞给几个人,其中有廖化;曾经担任过阴平太守;筑城成重山并固守,帮助姜维迎接回胡王治无戴等部落;在与魏国的交战中曾经单独率领一军等。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说:“‘用兵如果不知道收敛,必定会自我毁灭’,说的就是伯约(姜维)啊!智谋并没有超过敌人,而力量又比敌人要弱,用兵却没有满足的时候,这样又怎能存在下去呢?《诗经》说:‘我生的不早不晚,偏偏赶上这个时候’,说的就是现在的事啊!”
看这份履历会让人有一种感觉,早期的廖化,似乎更像是一个行政人才,就像诸葛亮、司马懿、陈群、杨仪等人一样。当然,战争年代,行政性的人才也都是掌管军事,就像前面所说的人员一样,但这样的人才指挥千军万马可以,带领一军做开路先锋似乎有所欠缺。所以,不管是作为关羽的主簿,还是蒋琬谦让的茂才,以及作为阴平太守,廖化似乎都像是参谋型指挥型人才而不是冲锋陷阵型干将。诸葛亮北伐时期,先锋部队的大将多为魏延,留在身边的则是杨仪,这两个人都为诸葛亮所重视,以至于“不忍有所偏废”。假如让杨仪去干魏延的角色,杨仪倒不一定就干不好,但要是说他在这方面能比得上魏延,恐怕谁都不会相信。这样一比较,廖化作为前线作战主将,还真是有点儿无可奈何的味道。当然,武将原为主簿的人也不是没有,比较有名的是吕布,但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我们还必须把廖化放在一个大环境当中来看看。
蜀汉国在进入刘禅诸葛亮时期,真正能称得上是将军的人,不过是赵云、魏延、姜维、马岱和王平了。赵云在建兴七年(229年)去世;姜维是诸葛亮有意培养的接班人,是军队未来统帅的人选,后来担任大将军;马岱和哥哥马超有些关联,这两人不能拿来和廖化做比较;魏延在诸葛亮去世后不久被杀,剩下的不是郡太守就是内侍,除了王平,蜀汉国还能找出一个真正的将军来吗?王平死于延熙十一年(249年),第二年,魏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高平陵之变,三国历史从此有了一个大的拐点。魏国政权由司马氏所掌握,魏国军权也由宗亲贵族向士族手中过渡,将领也出现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梯次配置,如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以及邓艾、钟会等等,当然,这当中还有掌军的司马懿的两个儿子。
再看看蜀汉国,他们的大将在哪里?可以说,在魏延之后,蜀国能姑且称之为大将的也就那么三四个人了,到了姜维成为大将军,他不用廖化还能用谁?《三国演义》是一部尊刘贬曹的小说,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会被拔高了去写,但即便这样,作者也都找不出几个正儿八经的将军出来。正因为如此,作者只好让关羽张飞早夭的儿子继续活下去,同时还不让赵云死,不是说作者就一定让五虎上将继续活在人们心中,实在是也没有别的办法,不写他们又能写谁?
再说廖化,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为关羽主簿,章武二年被任命为宜都太守,直到景耀元年(258年)还是一个太守,他的才能又能强到哪里去?具体的比较一下:魏延,随刘备入蜀作战有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建兴八年(230)成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王平,汉中之战时从魏国投降而来,被刘备任命为牙将军,和廖化资历职务差别不大。建兴十五年(237年),王平都督汉中,延熙六年(243年)成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要知道,王平可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史书中还记载了一件事,说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当时的人总结说:“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句扶这个人因“数有战功”官至左将军,被封为宕渠侯,应该是成为大将的时间比廖化早,爵位也比廖化高。张翼在延熙元年(238年)为尚书,稍后升任为征西大将军。这样一看,廖化的才能又在哪里?只能说,是蜀中无大将这种窘况,让一个老资格的廖化熬成了“婆”,即便这样,他还怕失去了这个位置。景耀四年(261年),都护诸葛瞻开始统领朝政,廖化路过宗预府上看望他,想同宗预一道到诸葛瞻住所拜访。宗预说:“我们都已经年过七十,所得到的已过多,只缺少一死罢了,为何要相求晚辈而登门拜访呢?”
廖化的传记为什么要放在宗预的传之后呢?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事迹可写。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以上提到的大将,那一个都没有廖化资历老,但任何一个人当大将的时间都比廖化早,充分说明,蜀汉国但凡有人,还真的轮不到廖化。
或者说,廖化的才能可能并不差,否则,即便是没有人也轮不到他担当大将。但我们不可以孤立地来看待问题,假如不是蜀汉国人才出现了断档,为什么还要一个七十岁的老人继续带兵?上面提到的那个宗预,延熙十年(247)被任命为屯骑校尉,受到了车骑将军邓芝的嘲笑。宗预回答说:“您七十岁了还不交还兵权,我六十岁为什么不能接受任命呢?”而廖化恰恰是在一个该交还兵权的年龄被任命为带兵的大将军。如果再把廖化放在整个三国的大环境当中,无论是能力还是取得的功绩, 他还就真的算不上是个人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