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当娶阴丽华原话(娶妻当得阴丽华)

1

关于光武帝刘秀的佳话,当然少不了阴丽华。《后汉书》上说刘秀去新野,听说阴丽华长得美,从此就心向神往之。到长安读书见世面,路遇执金吾制服鲜明,于是发一句著名感慨,“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最终他不但如愿抱得丽华归,还当了执金吾的话事人,可谓江山美人双丰收。

但《后汉书》上没有告诉读者的是:刘秀比阴丽华大十岁,刘秀在长安时十九岁而阴丽华此时仅仅九岁。照这样再往前推,十六七岁的刘秀去新野,就已经听说六七岁的阴丽华漂亮得出了名,以致于就此立志要等小女孩长大?如果刘秀不是天生萝莉控,就是这段史料多少有问题。

而且还不止是刘秀一厢情愿等阴丽华的问题。刘秀娶阴丽华是公元23年六月,此时刘秀二十八岁、阴丽华十八岁。就算南阳的大族们都成了瞎子聋子、除了刘秀没人来找阴家提亲,但刘秀二十八岁居然还一直单身,在当时就足以算奇闻。两人并非指腹为婚早有婚约,刘秀在当地也不算什么豪强势力,阴丽华完全有可能另嫁他人。

娶妻当娶阴丽华原话(娶妻当得阴丽华)(1)

也许历史记载有欠缺,但从常理来推断,刘秀一门心思地等十岁小女孩长大嫁给自己的童话实在有些离谱。就算他愿意等,阴家也未必愿意。虽然阴丽华之父在她7岁时即已去世,但阴家之所以让阴丽华嫁给刘秀,一是因为刘秀是本地熟人知根知底,二是刘秀也刚刚在昆阳之战中一战成名——就是跟刘秀十年前的立志无关。

刘秀娶阴丽华的时候,他的哥哥刘縯刚刚被更始帝刘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刘秀自己也瞬间变得朝不保夕。如果阴家知道刘秀自己都在躲屠刀,还会不会把绝色阴丽华嫁给他,怕也是难讲。

2

但刘秀毕竟还是娶到了美人,而且还韬光养晦,成功地走刘玄亲信的门路让刘玄最终同意放他去河北(黄河之北)招抚各派势力。也许是出于安全考虑,刘秀没有带上阴丽华,新婚夫妻两地分居。

刘秀一到河北就迎来当头一棒,邯郸算命先生王郎自称汉成帝遗孤,在当地豪强势力的支持下自立为王,把更始政权派来的刘秀追得到处逃。刘秀边跑边募集兵力,等跑到河北真定的时候,也勉勉强强有了数万人马。他派手下刘植出马去游说拥有十万人马的真定王刘杨,联手对抗王郎。

刘杨带回的信息是联手可以,但先决条件是联姻:刘秀必须娶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联姻本是政治势力合作的常见方式,对于刘杨而言:要下你刘秀这一注,你刘秀多少也要给保证才行,而娶妻就是保证。

对于刘秀而言,这也不算什么苦差事:郭圣通比阴丽华还年轻一岁,况且按门第出身而言比阴丽华只高不低,更重要的是身后站着刘杨的十万人马。于是公元24年春,刚刚娶妻一年的刘秀停妻再娶,郭圣通变成了刘秀的正妻。

娶妻当娶阴丽华原话(娶妻当得阴丽华)(2)

网络段子多有郭圣通“自带嫁妆十万人马”的叙述,似乎刘秀是一无所有的凤凰男,全凭攀上了郭圣通这棵大树才绝处逢生否极泰来。其实刘秀当时实力虽然不强,却也不是一无所有的菜鸟,刘杨也不会选一个基础为零的人合作。十万人马也没有划归刘秀麾下,仍然是刘杨自己的拥有。

更重要的是,刘杨选择与刘秀合作实际上是选择与更始政权合作,而不是已知刘秀本人将来一定会如何如何。刘秀自己当时看重的,也只是在河北地界上站稳脚跟。至于称帝,一个被追得如丧家之犬般的刘秀未必有心情考虑。

3

但刘秀确实能干,仅仅一年多不但收编了几十万铜马农民军、反攻进邯郸打垮了王郎,还应部下请求在公元25年成功即位称帝。这一年,郭圣通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刘彊。刘秀在年底攻占洛阳定都于此之后,阴丽华才接到身边一起,与郭圣通同样被封贵人。

虽然看似级别相同,但郭圣通已经给刘秀生下了嫡长子刘彊,而阴丽华跟刘秀分别两年哪有时间造人?所以到了要立皇后的时候,郭圣通怎么看都是第一顺位的选择。虽然后汉书上写刘秀本来想立阴丽华,是阴丽华再三推辞主动让给郭圣通的,但这未必就是实情。因为就算刘秀更爱阴丽华,比如出征时带阴丽华而不带郭圣通,他当时也只能立郭圣通为后。

形势摆在那里:刘秀虽然迁都洛阳,但根据地此时仍然只有河北,郭圣通和刘彊既是刘秀的妻子长子,也是河北豪强的隐形代言人。刘秀要是想统一天下,此时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河北出事。

而且河北本来就暗流涌动。或许已经觉察到犹豫立后的刘秀有过河拆桥的可能,公元26年春刘杨公然造反,虽然很快被刘秀干净利落地杀掉,但刘秀甚至都无法以此为借口不立郭圣通为后。即便亲舅舅从功臣成了反贼,郭圣通还是被刘秀立为皇后、而刘彊也成了皇太子。

娶妻当娶阴丽华原话(娶妻当得阴丽华)(3)

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从子嗣数量看,也实在看不出刘秀只爱阴丽华、嫌弃郭圣通的倾向:郭圣通生五子一女、阴丽华生五子三女。除了皇后和贵人的十个儿子,刘秀只跟许美人生有一子刘英而已。也就是说刘秀或者确实不好女色;或者即便偶尔找个更年轻的好皮囊尝新,也绝不会让其生儿育女来抢镜。而郭圣通和阴丽华也风平浪静,没有在史书上留什么争宠暗战的一笔。

郭圣通岁月静好地当了十五年皇后,突然风云突变,刘秀要废后改立了。

4

废后的诏书寥寥数行,简单明了:

皇后怀势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睢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持节往谕,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特颁诏以闻。

皇后郭圣通仗恃权势、心怀怨恨,屡屡违犯我的旨意,不能一视同仁的照顾非她所生的孩子,宫廷中别的孩子见了她就象见了老鹰。既没有关关雎鸠的后妃品德,却有吕雉、霍成君的手段,岂能托孤给她?现在派大司徒(宰相)戴涉,皇族委员会委员长(宗正)刘吉,前往宣布我的决定:上缴皇后印信。贵人阴丽华是我故乡的良家妇女,在当小民的时候嫁给我,诗经的《东山》上说“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应该接任皇后。这是一场意外的变故,不是国家之幸,官员们不可以赞成和歌颂。都听清楚了?

既然要废后,理由当然必须充分,但理由只是无确凿根据的“怀势怨怼”。即便宫闱之私不好公然宣扬,但这样泼脏水多少也像是莫须有:狼之所以要吃羊永远是羊的错。封后十几年郭圣通都没有任何劣迹,一夜之间就变容嬷嬷了?只是刘秀这事干得雷厉风行,根本不给大臣们探讨的时间和余地,许多大臣听到诏书才知道皇后一夜之间就换了人。

娶妻当娶阴丽华原话(娶妻当得阴丽华)(4)

然而刘秀虽然废后,却没有像祖宗一样将郭圣通就此打入冷宫,郭圣通也就此幸运地成为汉朝废后中唯一不在冷宫中了此残生的特例。不仅如此,刘秀还马上加封郭圣通的次子刘辅为中山王,郭圣通也因此而获封中山太后,可以跟着儿子一起去封地中山国悠游养生,不必留在洛阳向新皇后俯首下拜。

不仅如此,刘秀还封郭圣通的亲弟弟郭况、堂兄郭宽、堂弟郭匡为侯爵。郭太后从中山太后迁成了沛太后,留在洛阳的郭况仍然被宠幸无比。刘秀本人不仅常常去,每次去都赏赐丰厚,以致于郭况家被时人称为“金穴”。七年后郭圣通的母亲寿终正寝,刘秀带领文武百官亲临葬礼现场送行。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刘秀尽力安抚郭氏代言势力的表现。毕竟他们失去的不仅是皇后,还有帝国的接班人。

郭后被废,受直接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十六岁的皇太子刘彊了。虽然刘秀没有拿走他的储君头衔,但明眼人都知道皇后这棵大树一倒、又没有其他势力来力挺,刘彊这个位置也就岌岌可危得很了——一个废后的儿子接班?史上哪有这样的先例。

刘彊的老师郅恽看得通透,主动给他建议:你这个位置不好坐,这样下去慈父孝子大家都做不成,历史上这样的先例还少了?为你自己考虑,不做这个太子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刘彊非常清醒,当然知道这才是最好的一条路,于是主动请求退位让贤。而刘秀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一求就答应,就未免形迹太显、落人口实了,翻来覆去的假意推搪本来也是古时惯例。终于等到刘彊三番四次地不断恳求,刘秀才表示充分尊重本人意愿——是你自己不要的,不是我要抢你的。

于是公元43年,皇太子刘彊与阴丽华的长子、东海王刘阳位置对调,从此改名刘庄的刘阳成了太子,也是最终顺利接班的汉明帝。九年后,四十六岁的郭圣通病逝,刘秀亲自送葬。公元58年,刘彊在刘秀死后一年也去世,他只活了三十三岁。

5

要是纵向来看,刘秀几乎是全程复制了汉景帝刘启的操作:废薄皇后立王皇后,再废掉薄后所生的太子、立王皇后所生的刘彻为太子。刘秀从废后立后到废储立储的时间虽然长达两年,但要说刘秀在废后时没有考虑过储君的事,多半也是过于天真。只废后不废太子?刘秀是嫌自己家庭太安稳、一旦死后形势又不够乱吗?

某种程度而言,换后的终极目的不过是换储。一贯爱惜声名的刘秀自己最清楚:缺乏铁证的无端废后只会成为自己的污点。比如后来的《晋书》就批评他因为好色而废后,历朝历代也一直把这件事拿来作为他的黑点——但他还是做了。至于换储的根本原因,说实话,可能只有刘秀本人自己最清楚。

后人当然有诸多猜测:有说刘秀讨厌郭圣通的,有说刘庄比刘彊能力更突出的,有说是刘秀怕自己死后阴丽华被迫害的……但统统都不靠谱,一来除了诏书根本没有刘秀讨厌郭圣通的具体事迹甚至连编造的都没有,二来刘彊和刘庄能力的差别据现有史料记载远远不到换储的程度,三来刘秀又没有像刘邦那样吹风要换储,郭圣通哪会傻到主动去跟阴丽华计较?毕竟她才是皇后,她的刘彊才是太子。

比较靠谱的一种猜测,是一旦刘彊接班,皇帝就不再是关中、洛阳、南阳这派系的人了;而刘庄接班,皇帝本身还是属于关洛南阳集团的人。在刘秀统一完天下五年后,河北集团的势力已经无法与关洛南阳集团抗衡,因此刘秀是出于自愿也好、出于被迫也罢,反正阴丽华和刘庄终究会上位——这解释当然未必是真相,但至少相对合理,比如《剑桥中国秦汉史》就差不多这样认为。

娶妻当娶阴丽华原话(娶妻当得阴丽华)(5)

而最不靠谱的一种猜测,就是出于刘秀对阴丽华的深爱:因为念念不忘阴丽华,所以“一定要让你当皇后”。先不说刘秀对阴丽华的爱究竟有多深有几分,如果年近五旬的刘秀只是为了给最爱一个皇后的头衔而选择破坏现有局面动摇国本、再加败坏自己的历史形象,那他就是杨过而不是皇帝。刘秀再怎么对阴丽华用情专一,也不像是会被心血来潮冲昏头脑一意孤行而要废立储君的痴情种子。

废后的终点只会是易储,刘秀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不否认刘秀确实可能更爱阴丽华、真爱可能的确是阴丽华,但也不能否认阴丽华因为做成了皇后、才有了许多后来增补的合法性。如果继任的不是刘庄,刘秀当初垂涎九岁女孩的那一句“娶妻当得阴丽华”还会不会有,也是难说。历史呀历史,大多如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