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似海一生报不完的恩情(母爱比海深母慈如天长)

作者 高铁平

母爱比海深

我的妈妈出生于山西省方山县田家坡村,后全家搬迁到方山县班庄村。姥爷姥姥一家六口人,我妈妈排行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我妈妈小名还俊,大名王俊英。

母爱似海一生报不完的恩情(母爱比海深母慈如天长)(1)

我妈妈生于1942年。由于当时国家贫困,老百姓饥不择食,所以我妈妈从小营养不良,再加上老人们传统观念,说肉是凉性,不能吃肉,所以我妈妈小时候是不吃肉的,估计那个年代也根本没有肉可吃。

母爱似海一生报不完的恩情(母爱比海深母慈如天长)(2)

妈妈完小毕业后不久,赶上了1958年的大炼钢铁,第一批去吕梁钢铁厂当了炼钢工人,主要工作是倒焦炭。后来铁厂的领导问谁有文化,,可以当计料员。妈妈告诉领导,她是贫下中农完小毕业,领导就安排妈妈当了计料员。再后来,因为原料不足,铁厂停工,员工解散。妈妈在铁厂的工作时间是一年半左右,当时候工资是十八元每个月。

母爱似海一生报不完的恩情(母爱比海深母慈如天长)(3)

1959年八月份,妈妈和父亲通过妈妈本村的一个长辈介绍,第一次见面,双方家长也同意,当年九月份妈妈和父亲结婚了。结婚时彩礼是十二元,妈妈的一身衣服和一双鞋。婚礼那天吃了一顿小米菠菜饭加玉米发糕。

当时候我的父亲是兰州军区天水第一步兵学校的炊事员。和父亲结婚三天后,妈妈随军到了天水,这也是妈妈十八年来第一次出远门。听父亲和妈妈讲当年去天水市还得在潼关坐船过黄河。敞篷汽车倒火车再坐轮船,再倒汽车,走了三天三夜才到了部队。

听妈妈以前讲,到了部队的第二天跟父亲去吃饭,餐厅的饭有鱼有肉,妈妈试着吃鱼吃肉,觉的比老家的炒玉米面拌稀饭好吃多了,从此我妈妈不吃肉的习惯也打破了。后来父亲妈妈转回地方老家生活艰难时常常听见妈妈说起当年部队吃的鱼很大,一个洗脸盆里只能放下三条鱼。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妈妈当年饥饿难耐时对曾经美好生活的深刻回忆。“一个脸盆放三个鱼,鱼真大,妈妈记忆了一辈子………………”

妈妈在部队住了两个月(当时候家属是允许住一周,由于父亲工作积极,父亲找领导安排妈妈在部队住了两个月,后来在外面租房子安家落户)。妈妈在天水市的第一份工作是天水市地方国营天棉纺织厂的工人,主要工作是织布,织袜子。当时大跃进,妈妈一个人看管三台机器,十二小时两倒班。妈妈当年的工资是十八元。妈妈在纺织厂由于工作认真积极,被评为六级干部,开会传达国家政策后,妈妈被调到天水市马保全公社李家坪村下乡,当了整社工作组的干部。妈妈下乡工作四个月,认真吃苦耐劳,乡党委想让妈妈调到乡里工作,让她先入团后入党。妈妈的原单位不放她走,又被纺织厂要求又调回,一直在纺织厂干到1962年九月底。

母爱似海一生报不完的恩情(母爱比海深母慈如天长)(4)

1962年国家号召参加农业第一线,我父亲所在的部队,妈妈工作的纺织厂都号召职工积极参加农业第一线的工作。按当时我父母的情况是可以留下来的,妈妈怀孕四个月后国家还给补贴四斤白面一两油。国家规定,有身孕的家庭可以留下来,但是由于父亲是部队的积极工作者,全力响应部队的号召,主动申请报名参加回乡农村工作第一线工作,(当时离开时父亲已经在步兵学校后勤当了保管员),妈妈由于说不通父亲,只好也写申请回家乡支持农业生产第一线。从那一年开始我的父母将走上坎坷艰辛一生。(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我的妈妈提到这件事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1962年的中秋节妈妈和父亲响应国家号召,回家乡支持农村工作第一线工作。当年冬天,妈妈生下第一个孩子。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好,孩子夭折,妈妈悲痛万分。

第二年响应号召,妈妈在村里当妇女队长记工员,工作积极,在一次大雨交加的天气中带领妇女们把当时割下的麦子都盖好,把雨水分流,把本来就不多的丰收成果保护下来,得到了当时候村书记杨永泰的表扬。这只是N件事里的一件事。妈妈的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精神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1964年后半年,父亲和妈妈为了生活,搬到我们县城的大山里薛家沟村,一直生活了八年。搬到薛家沟原本是为了改变生活,为了过的更好,但这八年让我的父母尝尽了人间的艰辛苦难。妈妈生育不顺利,父亲工作不顺利。一切的一切,这里一笔代过。(因为太苦了妈妈不想让再提及这段无法抹灭的人生经历)。1966年父亲和妈妈抱养了哥哥来平,1970年父亲和妈妈抱养了姐姐乃连,1972年父亲和妈妈又搬回西山村,1974年生下我。妈妈为了让我少病无灾,给我起名铁平,小名铁蛋。

由于妈妈怀我时也缺少营养,所以我小时候身体弱,多灾多难,记忆里妈妈经常背着我看医生。我从小拉稀,肚子不好,妈妈怕得经常神经衰弱,小时候经常感觉妈妈魂魂轻,鬼缠身,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妈妈怕我长不大,长期担惊受怕,久而久之神经衰弱所致。特别是,经常记得我有病时妈妈怕得不敢抱我,让哥哥姐姐抱我,用哥哥姐姐的福气来托我长大。以至于到现在我和哥哥姐姐亲密无间。那些年,常常听见父母讲起,没有哥哥姐姐来咱家的福气,就没有我。所以在我的童年里我的父母对我和哥哥姐姐们一视同仁,做错事时会更多的批评我而“袒护”着哥哥姐姐。父亲鼓励我们男人要有担当成长,常常记忆里记得父亲鼓励我的一句话男人穷要钢骨,富要恩德,活出骨气!父亲到现在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八个月了,经常在人群中看见父亲的背影,走近了不是父亲。

妈妈生我后,由于我身体不好,妈妈报名参加了县城城关镇卫生院的赤脚医生培训,一边学习当赤脚医生,一边自学中医医书,妈妈当年常常在枕头底下放着一本医书,一有时间就翻看,也学了不少小偏方。后来在村里当过几年赤脚医生。

1980年后平反当年返乡支持农村建设的政策出台后,由于父母长期被苦难生活的磨灭,对新的希望不敢奢望,再加上当年的档案已经找不见,当地的档案馆不给追溯到原单位补办档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过去了,(比你们有能耐的也平反不了,不用说你们了……………)

我们姊妹三个从小妈妈给我们缝缝补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我们小时候妈妈喂猪养鸡补贴我们家的生活。我和哥哥姐姐小时候拌汤里放一个鸡蛋吃的津津有味,其乐融融。记得哥哥十八岁第一次打工,去了太原半年,一家人牵挂着哥哥。哥哥过年回来时,给我们一家都买了礼物,一家人对哥哥的思念,都哭了。

我们小时候妈妈每年喂猪,到年底卖了给我们亲手做衣服,做手工布鞋。记得妈妈在年三十晚上经常是整夜不睡觉,要赶在大年初一给我们姊妹三个穿上崭新的衣服,父亲在大年初一早早的叫醒我们说这是新年的开始,一家人不能睡懒觉。以至于到现在我都有每年过年买新衣服的习惯和不睡懒觉的习惯。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长大,在我十八岁的时候出车祸,把我的脚碰伤,父亲妈妈心如刀绞,后来通过舅舅帮助转到地区医院,把我治好。父亲和妈妈哥哥姐姐相互倒班陪伴我度过难关。从那年开始,我失学步入社会,我当时也淘气不听父母的话,在社会上尝试着生活,什么都干过,经常不回家,妈妈经常在小县城的街上找我,偶尔回家妈妈会在我睡下后查看我身上是否受伤。那时我不懂事,老觉得妈妈麻烦,后来结婚生子,才懂得妈妈的艰辛不易。

结婚后,由于父母给我看病,给我结婚,已经生活很困难了,但为了不连累我的新生活,父母和妈妈从我们自己的房子搬出去租房子住,我和哥哥在父母盖的房子住,父亲和妈妈外面租房子住了好几年,后来我家到北京后父亲和妈妈才搬回自己的房子。

为了生活,我常年在外,父亲和妈妈一天比一天老,每年回家过年父亲和妈妈都会准备好吃的喝的,连烟花爆竹都会买不少让我的儿子玩。身体上经常是报喜不报忧,经常说没有事,爸爸经常和我说的一句话是你放心在外面工作,只要爹爹在,养活你妈妈没有问题。妈妈虽然身体不好也没有大的问题。

2016年父亲79岁时突然腰疼,在之前父亲一直下地干活,一般不吃药偶尔咳嗽也是吃点葡萄就好了,那年父亲腰疼来北京看病,检查后说血液一切正常,肝胆脾胃肾,要比他的实际年龄还年轻只是腰间盘突出骨折增生,我听了当时还挺高兴,觉得父亲没有大事。买了药吃了半年,不见好,过完年再来北京看做核磁,查出肺癌骨转移晚期,通过治疗,父亲坚持半年后离开我们了,享年八十岁。

父亲离开我们后,我多次劝说妈妈来北京和我一起生活,妈妈怕连累我,找各种理由不来,中途来个几次也是少住些时日就回老家了。妈妈不说心里话,但我深深的明白,妈妈是不想给我增添麻烦。妈妈的爱,我心知肚明,但她非要找各种理由不来,说多了也就不勉强了她老人家了。

母爱似海一生报不完的恩情(母爱比海深母慈如天长)(5)

最近在北京一周内梦见三次父亲,总是梦见父亲要么是开车了,要么是穿的破烂不堪的衣服,看见父亲饥寒交迫。我还是和妈妈说我一直梦见父亲,妈妈告诉我不要老念叨父亲,死去的人不能老念叨,这样不好,还是和妈妈说清明节一定回去给父亲上坟,一定回去看望妈妈,管他疫情不疫情,直到今天才明白是父亲一直托梦给我,让我回家照顾妈妈,让我回家看望妈妈,后悔莫及。这次也让我深信人死了,灵魂还在身边,还在保护着他的亲人们,只是他不会说话,不会直接告诉儿女,而是托梦给儿女。我读不懂父亲托梦的用意何在。愿上帝保佑我的父亲能上天堂,在天堂没有苦难,只有快乐幸福和安康,愿上帝保佑我的妈妈能度过难关,少病无难!阿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