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近几年的变化(东海县历史沿革)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与连云港海州区接壤,西与山东省郯城县毗连,南与沭阳县为邻,北与山东临沭县交界,东北沿新沭河与赣榆县相望,西南与新沂市相连,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东海县近几年的变化?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东海县近几年的变化(东海县历史沿革)

东海县近几年的变化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与连云港海州区接壤,西与山东省郯城县毗连,南与沭阳县为邻,北与山东临沭县交界,东北沿新沭河与赣榆县相望,西南与新沂市相连。

东海,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境内大贤庄旧石器文化遗址为人类早期活动遗存。

东海县一带地域,夏、商时属徐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时属鲁国东境的郯国,战国时易为楚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境属东海郡朐县。

汉朝建立后,改郯郡为东海郡,郡治在郯(今山东省郯城县北部)。西汉时,东海郡辖县二十、侯国十八。在所辖三十八县中,位于今东海县范围的有三个县:朐县、东安县和曲阳县。朐县沿袭秦朝,县城在现锦屏山西侧;东安县县城在今石榴东安村一带;曲阳县县城在今曲阳乡驻地。

东汉时,东海郡范围缩小,部分县合并,全郡辖县十三个,朐县为其中之一;曲阳县划出东海郡,归下邳国;东安县废撤。东海郡与下邳国均属徐州。

三国时代,今东海县一带属魏。魏黄初中期(约223年前后),曹不复改东海郡为东海国,领县十一,朐县仍是其一,国治依旧在郯。

西晋时代,曲阳县不见于史籍,朐县仍属东海郡。东晋初年(约324年),东海郡所领七县(朐县为其一)均归后赵,后被南燕吞并。

南北朝时期,东海县一带历经宋、齐、梁、魏、北齐、北周等政权。东晋末年,这一带被宋武帝统一,朐县改名为朐山县,仍隶属于东海郡。宋明帝泰始年(465~471年),在这一带设立多个州郡,先在钟离城设立徐州。泰始六年(471年),又在郁州(今云台山一带,当时在海中,古称田横岛)设立青、冀二州,并在青州北一里设置东海郡和东海县,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东海县。第二年,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设于钟离城的徐州迁至朐山,朐山县废撤。下一年,徐州又迁钟离城,恢复朐山县。

齐高帝统一这一带后,重新安排地方建置。建元四年(482年),在朐山县设置青州,辖东海郡,不久在郁州又设置北海郡。

北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年),青、冀二州合为海州,州治移于龙苴(今灌云县龙苴一带),管辖六郡十九县,复朐县,属琅琊郡。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在郁州设东海县。建德六年(577年)琅琊郡改为朐山郡,朐县又改为朐山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诸郡,置海州。海州辖五县:东海、朐山、涟水、怀仁、沭阳。今东海县一带包括东海、朐山两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撤州恢复郡,东海郡辖五县。

唐代前期因袭前朝,仍为东海、朐山县。武德元年(618年),改东海郡为海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海州为东海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东海郡为海州,隶属于河南道。

五代十国时代,今东海县一带在梁、唐时属吴国;晋、汉时属南唐;周时属周。设东海和朐山二县,隶属于海州。

宋、金年间,东海、朐山二县隶属于海州,宋时海州属淮南东路,金时海州属山东东路。

元朝时期,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海州上升为海州路,后改为海宁府,不久降为海宁州,隶属于淮安路,辖四县:朐山、东海、怀仁、沭阳。至元二十年(1283年),东海县并入朐山县,隶属于淮安路海宁州。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改海宁州为海州,并把州治所在地之朐山县撤销,其疆域划入海州。海州隶属于淮安府,今东海县一带为海州地域。

清代初期,海州隶属于淮安府,雍正二年(1724年),海州升为直隶州,辖赣榆、沭阳两县,直隶于江苏布政司。乾隆中期(约1760年)后,改隶江宁布政司。

清代初期,海州隶属于淮安府,雍正二年(1724年),海州升为直隶州,辖赣榆、沭阳两县,直隶于江苏布政司。乾隆中期(约1760年)后,改隶江宁布政司。

民国元年(1912年)年初,裁撤海州直隶州,改海州为东海县,全县置50镇。4月,析东境11镇置灌云县,东海县辖39镇。

民国2年(1913年),将39镇划分为9个区,大区曰市,小区曰乡,东海县辖7市2乡。

民国4年(1915年)隶属于江苏省徐海道。民国16年(1927年)撤徐海道。

民国18年(1929年)初,7市2乡重划为8个区,下辖48镇、134乡、2942闾、14715邻。第一区区公所设海州,第二区区公所设新浦,第三区区公所设新坝,第四区区公所设湖东口,第五区区公所设白塔埠,第六区区公所设石榴树,第七区区公所设房山,第八区区公所设桃林。

民国19年(1930年),8个区合并为5个区,辖4镇53乡,直至民国37年(1948年)东海全境解放。新中国成立前民国东海县行政区划为:

第一区,辖海州镇、新浦镇、石东镇、环城乡、太平乡、鲁兰乡、赓山乡、张湾乡、新坝乡。

第二区,辖伊山乡、下坊乡,龙苴乡、塘沟乡、南岗乡、陡沟乡、高墟乡、埠墟乡、涟北乡、陈墩乡。

第三区,辖平明乡、白塔埠镇、埠后乡、南榴乡、驼峰乡、陇南乡、陇北乡、双庙乡、丰河乡、羽东乡、羽南乡、石榴乡、牛山乡。

第四区,辖阿湖乡、塔桥乡、讲习乡、博望乡、张谷乡、城头乡、丰岭乡、毛墩乡、安西乡、安东乡、兴谷乡、青伊乡、房山乡、蔷西乡。

第五区,辖李埝乡、左庄乡、山口乡、双店乡、娄山乡、顶湖乡、竹墩乡、团池乡、桃林乡、石埠乡、陈栈乡。

民国22年(1933年)3月,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划全省为若干督察专员行政区,将东海、灌云、沭阳、赣榆四县划为东海行政督察区,于次年3月正式成立东海区专员公署和第八区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1月,将东海、灌云两县沿海地区划为连云市,在墟沟成立连云市政筹备处。

民国28年(1939年)3月,日军侵占海州后建伪县政权。日军封锁陇海铁路,东海县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民国县政府转移农村,至民国30年(1941年)冬解体。

民国29年(1940年)11月,隶属于华中淮海区的东海县民主政府建立,县境南部为其所辖,直至1949年5月撤销,其所辖并入沭阳县和灌云县。南部建立的东海县大部分地域属沭阳县,包括现在东海的安峰镇、曲阳乡、房山镇、平明镇和张湾乡南部;北部:民国30年(1941年)8月,中国共产党建立海陵县。海陵县民主政府隶属于山东抗日根据地鲁南区第一行署,后属滨海专署。陇海铁路北县境西部民国22年(1933年)后属郯城,包括现在的桃林镇、山左口乡和李埝乡西部。

民国34年(1945年)10月10日,苏北行委会宣布恢复潼阳县。潼阳与东海二县的分界线为沭赣公路,潼阳部分地域在现东海县范围内。解放战争时期,这一带的政权有:国民党东海县、路北东海县、路南东海县、潼阳县四个县政权;11月中旬,海陵县更名为东海县。县城海州及新浦地区,抗日战争期间为日伪盘踞,建伪政权,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军占领。

民国37年(1948年)年底,东海县全境解放,析县境海州、新浦二镇与连云市建新海连特区,旋改为新海连市,海州、新浦为所辖。是年年底,国民党东海县政府南逃,侨立于镇江观音巷,不久镇江解放,国民党东海县政府解体。

民国38年(1949年)5月25日,路南东海县撤销,并入沭阳县和灌云县。至此,只有一个东海县政权,隶属于山东省临沂专区。

1950年5月,东海县与新海连市合并为新海县,隶属于山东省临沂专区。同年12月2日,山东省政府决定撤销新海县,恢复东海县和新海连市,同属山东省临沂专区。

1951年1月1日,东海县与新海连市分治。县党政机关驻东石榴树村(今属石榴街道办事处)。

1952年12月21日,东海县由山东省划归江苏省。

1953年1月5日,江苏省徐州地区专员公署成立,东海县属徐州地区;同时,将沭阳县原属东海县的房山、安峰、平明等地,将郯城县原属东海县的桃林、山左口一带划归东海县;9月23日,县党政机关从东石榴村移治新海连市海州区,10月1日正式办公。本月,原属山东省的6个乡34个村划归山东省临沭县。

1957年8月13日,撤区并乡后,又设置房山大区,作为县人民委员会派出机关,辖张湾、平明、瓦基、房山和大放5个乡。8月16日,又对部分乡的辖区进行调整。麦坡乡的原安营小乡划归平明乡,平明乡的原上坊小乡划归瓦基乡,瓦基乡的原陆圩小乡划归房山乡。11月,东海县由海州迁治牛山镇。

1958年3月,新建畜牧场、李埝林场、马陵山果园、牛山果园和蚕桑场。4月,撤销房山大区,撤销朱洲、麦坡2个乡。朱洲乡的打磨塘、塘坊、停埠划归横沟乡,朱洲、坦埠、新庄、沟科、三圈沟划归苘湖乡,代邑、界埃划归树墩乡。麦坡乡的山北头划归白塔乡,其余划归驼峰乡。同时,石埠乡并入桃林乡。新建国营东海县农场(机械农场)。9月,撤销讲习、瓦基和张湾乡。讲习乡所辖博望、蛤庄、黄庄、姜庄、李白等5个社划归石榴乡,罗庄、碱场、湾子等4个社划归横沟乡,大陡沟、东陡沟、王白、张昌、孔白等5个社划归双店乡,孔岭、大兴、杨圩、讲习、马圩、金塘等6个社划归石湖乡。瓦基乡的大顾、瓦基、陈墩、关墩、上坊、东榴和张湾乡的卓王、王烈、长青、穆跳等社划归平明乡。张湾乡的河南、新建、福兴等3个社划归包庄乡,瓦基乡的寇荡小乡划归房山乡。石榴乡的三里社划归苘湖乡。撤销牛山乡建立牛山镇,原牛山乡的郇圩划归房山乡,袁庄、汤庄、吴庄、曹林等4个社划归牛山果园,贯庄社划归蚕桑场。临洪、树墩2乡合并为黄圈乡,陈集、大放2乡合并为安峰乡,桃林、山左口2乡合并为桃林乡,李埝乡并入双店乡。全县辖1镇、16乡和6个场园。9月中旬,全县16个乡成立16个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东海县农场(机械农场)改为国营岗埠农场,包庄乡并入岗埠农场。黄圈公社析为黄圈公社和树墩公社。

1960年5月,东海县畜牧场改为江苏省徐州专区东海种猪场。6月,东海种马场和城头公社合署办公。

1961年6月,树墩公社更名为石梁河公社。

1962年2月,种马场和城头公社分署办公。8月,郎墩农场并入浦南公社。桃林公社析为桃林公社和山左口公社。9月,新坝农场更名为张湾公社。

1963年4月,牛山镇所辖19个生产大队析出,成立牛山公社。

1965年6月,苘湖公社更名为青湖公社,黄圈公社更名为黄川公社。

1966年2月,李埝林场析建李埝公社。7月,牛山公社茅墩大队划归牛山镇。

1971年4月,石梁河水库蓄水区的山东省临沭县蛟龙区朱范公社的西朱范、王半路、袁半路,大兴区北辰公社的北辰一村、老古墩、小埠子,观堂区镇南公社的南辰、长沙头、东尧、郑庄,磨山公社的西山后、东山后等12个大队划归东海县。7月,建石梁河库区移民办事处,属石梁河公社。

1973年7月,直属县辖。1976年9月,划横沟公社的刘湾、湾子、碱场、羽阳、朱沟、山前等6个大队,建立温泉管理处。

1979年3月,国营岗埠农场改隶江苏省农垦局。

1980年2月,种马场更名为种畜场;12月,石梁河库区移民办事处改建为南辰公社,温泉管理处改建为温泉公社。马陵山果园所辖的徐东、徐西、大李、陈洲、上河、道埝等6个大队和桃林公社的东石埠、西石埠大队建立石埠公社。

1981年12月,城头公社更名曲阳公社。全县辖1镇23个人民公社、476个生产大队和2个国营场。

1983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实行市管县新行政体制。同年3月1日,徐州地区宣布撤销,东海县划入连云港市;9月,东海县的人民公社撤销,建立23个乡,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

1986年3月1日,桃林、温泉、白塔埠、青湖、房山5个乡撤乡建镇。1990年,东海县总面积2250.67平方千米,总人口100.2万人。

1994年7月6日,浦南、黄川、石榴、石梁河撤乡建镇。

1996年,东海县面积2248平方千米,人口107.07万人。辖11个镇、13个乡、2个国营场:牛山镇、温泉镇、桃林镇、房山镇、白塔埠镇、青湖镇、浦南镇、黄川镇、石榴镇、石梁河镇、平明镇,李埝乡、洪庄乡、曲阳乡、牛山乡、安峰乡、张湾乡、山左口乡、驼峰乡、石埠乡、双店乡、石湖乡、横沟乡、南辰乡,李埝林场、种畜场。县政府驻牛山镇。

1996年3月4日,平明撤乡建镇。

1999年9月9日,安峰、洪庄撤乡建镇。

1999年11月19日,双店撤乡建镇。

2000年,东海县辖14个镇、8个乡。6月,桃林镇与石埠乡合并为桃林镇,牛山乡与牛山镇合并组建新的牛山镇。

2004年末,辖14个镇、8个乡。

2010年末,东海县辖牛山、石榴、青湖、石梁河、黄川、白塔埠、平明、房山、安峰、洪庄、桃林、温泉、双店13镇和驼峰、张湾、横沟、李埝、山左口、石湖、曲阳、南辰8个乡,以及2个国营场。

2013年1月31日,撤销牛山镇,以原牛山镇行政区域设立牛山街道;撤销石榴镇,以原石榴镇行政区域设立石榴街道;撤销南辰乡、石梁河镇,设立新的石梁河镇;撤销横沟乡、温泉镇,设立新的温泉镇。调整后,全县辖2个街道、11个镇、6个乡:牛山街道、石榴街道、白塔埠镇、黄川镇、石梁河镇、青湖镇、温泉镇、双店镇、桃林镇、洪庄镇、安峰镇、房山镇、平明镇、驼峰乡、李埝乡、山左口乡、石湖乡、曲阳乡、张湾乡。县政府驻牛山街道晶都大道。

截至2020年全县总面积2037平方公里,人口118万人,辖11个镇、6个乡,2个街道办,2个国营场,东海农场为省直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