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上朝正确方式(清朝官员出门是有规矩的)

看古代电视剧,经常能看见官员出门要有鸣锣仪仗。只要一鸣锣开道,你就知道,这是清宫戏。因为,清代以前,只有仪仗士卒前引传呼,并无鸣锣之举。

清朝官员上朝正确方式(清朝官员出门是有规矩的)(1)

《周礼》记载,官员出门要"掌执鞭以趋辟"。就是拿着鞭子边打边吆喝。这里只是虚打,并不是真的打。

汉朝以后,鞭子这一项用的越来越少。只是仪仗士卒喝道而行。这是为了,一方面提醒人们回避或者让坐着的站起来,另一方面,体现官员的威望。

清朝官员上朝正确方式(清朝官员出门是有规矩的)(2)

到了清朝以后,开始出现鸣锣。这是因为城市人口日渐稠密,仪仗士卒仅呼喝已不能使行人迅速回避,于是便加上鸣锣。

州.县官上街,仪仗鸣锣七下,谓之"打七棒锣"。意思是"军民人等齐闪开";同时,仪仗士卒还要叫7个字了,这7个字是:“君子不重则不威”,这同样有很深的讲究,因为县令他们接触百姓最多,最经常,如果要想有威信,那就必须自重自持,在各方面从严要求自己。

清朝官员上朝正确方式(清朝官员出门是有规矩的)(3)

道.府官上街,打九棒锣,意为"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鸣锣9下,喊“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也是强调认真和诚信,同时要求广爱民众,亲近百姓。

提督.巡抚上街,打十一棒锣,意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喊“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是需要辩证处理和把握的要求,不能走极端。

清朝官员上朝正确方式(清朝官员出门是有规矩的)(4)

都统以上官员上街,打十三棒锣,意思是"大小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边敲边喊:“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13个字。强调这种省部级官员的为官宗旨,应当是办事认真、讲求诚信,节约用度,爱护百姓,安排劳役不能耽误农时或者选择适当时候。

清朝官员上朝正确方式(清朝官员出门是有规矩的)(5)

听到鸣锣以后,沿途民众要自觉退让或者下跪迎接。官小的遇到上级,要停下来避到路边,官员本人还要迎着上级大轿挺身长跪,等到大官过去了,才能重新上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