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集语录摘抄(每从朴实见真诚)

名家散文集语录摘抄(每从朴实见真诚)(1)

《回眸》是李霖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我总觉得作者之所以取这样一个书名是与往事有关,与记忆有关——那流逝的岁月、那喧嚣的生活、那充满激情的过去,都随着时间渐渐远去,然而总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人和事挥之不去,在记忆深处不断碰撞、磨砺,闪出明亮的火花。《回眸》记录的就是这样一些往事,包括作者曾经的爱与恨、欢笑与眼泪,以及所思、所感、所悟。换言之,这本散文集既是一面时代的折光镜,又是一部个人的心灵史。书中收录的散文涵盖文化思考、艺术感觉、人生体悟等多个方面,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名家散文集语录摘抄(每从朴实见真诚)(2)

李霖

李霖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才华无疑是出众的,不仅体现在她的诗歌、报告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在她的散文里。有人说散文是情感的艺术,优秀的散文不仅要有理性的思考、思辨的力量,还应包含哲理的潜流。李霖的散文显示出她在这一创作领域的独特才情和审美旨趣,通过广泛汲取晋西北历史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并以现代人的视角加以提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她用女性多情的眼睛、敏感的耳朵,捕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然后用生动的笔触向读者娓娓道来。在她的笔下,山川草木无不饱含深情,沧海桑田无不蕴含哲理,天地万物无不潜藏大美。李霖之所以能够在散文创作中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离不开她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文学的满腔热爱,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回眸》这本散文集必然会收获读者的青睐,激起大家的共鸣。

在第一辑“捕捉智慧的灵光”里有一篇《在诗意与从医之间》,作者讲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如何倾力钻研业务、尽心尽力救死扶伤,同时还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对诗歌情有独钟。有人认为科学与文学不可统一,私以为二者虽各有特点,似乎是一冷一热,一个侧重理性一个侧重感性,但实践证明,严谨的科学与浪漫的文学在通往更高境界的途径上是相同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他夫人蒋英的结合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天作之合,二人一生贡献卓著,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紧密结合,相互碰撞,擦出火花,相映生辉。

第二辑“满目乡愁再回眸”中的文章大多是写亲情与乡愁的。《九曲黄河是吾乡》是书中最长的一篇散文,作者回忆起儿时中元节放河灯、领略娘娘滩风情等诸多往事,一路写来洋洋洒洒,倾泻出对故乡的一往情深。著名散文家林非在作品《真情实感》中写“作为狭义散文的‘美文’,是一种侧重于抒发主观体验和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因此在它的全部篇章中间,应该是洋溢和充满着丰盈的情感”,他还说“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深邃源泉,是在于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诓骗,如果有了这样坚实的立足点,就是翱翔于九天,神游于幻境,或进行巧妙的艺术虚构,也都会抒发出真情实感来的”。

李霖散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朴实与真诚,在第四辑“今生的不期而遇”中,她描绘了自己与多位朋友、前辈交往的情景。其中《最是那趟回归的列车》一文叙述自己曾对一位异性倾慕的往事,文字是那么坦诚,毫不遮掩,从中能感受到她一颗冰雪般玲珑剔透的心。这一辑中,《愿为飞衣絮天下——深切怀念马作楫老师》《马长泰先生和他的作联风格》两篇写得也极妙。二人皆为作者的文学前辈,特别是《愿为飞衣絮天下——深切怀念马作楫老师》一文中,读者可以真切体会到人间真情、友谊无价。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挽歌式的文字不仅抒发了李霖自己的爱,还由此及彼,进一步表达其对所处那片土地深厚的大爱。文章最后以《清明祭马老》这首饱含深情的小诗结尾,更将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另外,像《神池月饼的记忆》《金风送我踏东峪》《诗情萦绕长城梦》等几篇美文,读起来也让人颇感亲切。

李霖散文的灵魂就是真诚的生活态度、真诚的心灵感受、真诚的人格精神,其作品清澈爽朗,醇美流畅。作为她的挚友,看到散文集《回眸》问世我非常高兴,也很愿意以读后感这种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向她表示祝贺!

名家散文集语录摘抄(每从朴实见真诚)(3)

作者:张六金

作者简介:

张六金,忻州市忻府区人,1947年生,大专学历,曾从事农业植保和新闻工作。老年钟情于地方文化研究。现任忻府区作协顾问,忻州遗山诗社副社长,忻州傅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忻州市傅山文化非遗传承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