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战疫纪事(江苏战疫之再观察)

三月了。真有些按捺不住想踏春的冲动。

能么?全国疫情形势,除湖北武汉外,近几日新增确诊病例已降至很低的数字。但官媒上还没有发布拐点的消息。

笔者2月4日立春那天写过一篇《疫情阻击战之江苏战“疫”观察》。(阅读请点击:疫情阻击战之江苏战“疫”观察)时隔近一个月,转眼两天后就是惊蛰了,江苏也已经连续13天确诊病例0新增了。

希望就像哪吒一样在见风长。不妨回头看下,换些视角再来观察观察这个东部省份这些日子都干了些什么大事。

说说大数据这回事

翻看微信朋友圈,转发的文章中经常看到些冠以“大数据”名头的,如某某地方利用“大数据”对付疫情后就怎么怎么厉害了。笔者虽不是学计算的,但以普通大众的观察和理解,大数据似乎没那么玄乎,应该就是个资源,关键看你怎么用好它。

实际上,人对数据是有偏好的,建什么模,采用什么系数,计算时考虑周到不周到,都会影响结果。有时候数据也会失真,比如,很多数据都是基于你的手机收集的,而你出门忘带手机了,或者手机被家人朋友拿在手里玩了。所以,基础数据的真实性还是需要辨别的。

各地在疫情防控中都用上了大数据。

据笔者所知,江苏在疫情防控中曾碰到了一道大数据谜题。大数据监测显示,春节前一段时间,从湖北武汉流出到江苏的人口数量,排在全国第4位,仅次于广东、河南、湖南,在长三角是最多的。但是江苏那么多天的确诊病例数据,却处在全国第9位。从1月23日报告第一例确诊病例,到最高峰时当日新增39例,2月16日起每日新增降至个位数,2月19日起则开始降至0。曲线变化可谓波澜不惊。截至目前,江苏累计确诊病例也只有631例。

江苏有8000万人口,2000万流动人口,武汉过来的人口数又排在前列,但新冠肺炎病例不在前列。谜题的答案是什么?

应了那句老话,解铃还须系铃人。

实际上,江苏在大数据领域也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没想到吧。通过江苏本地媒体的陆续报道,我们才知道,从1月19日起,江苏有关方面就用起了大数据这个武器。他们在全国率先建立大数据研判专班,不仅分析往来湖北地区人员数据,而且把数据反馈至各市县,把一个个“靶向目标”告知基层,对相关人员以最快速度逐一落实监测隔离等措施。

武汉战疫纪事(江苏战疫之再观察)(1)

光有大数据还远远不够。还要有跑在数据前面的行动。譬如,1月22日江苏就停发往来武汉的客运班车。1月23日,江苏又一律取消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的公众聚集性活动,能不开的公共场所一律关闭,暂停相关场馆运营,包括电影院。

让人想不到的是,1月23日,连续举办了34届的夫子庙秦淮灯会也忍痛叫停了。据说这场灯会,江苏和南京是下了大本钱的。但因为疫情,说停就停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据第一财经记者的亲身经历,春节前夕一些人口大县县城,并无看到任何疫情预防措施,聚餐、聚会也照常进行,街上人来人往,未见有人戴口罩。这也难怪后来当地疫情出现了爆发性增长。

江苏不光有“大数据”这杆红缨枪,关键是踩上“网格化”和“铁脚板”这两个风火轮。笔者在央视的专门报道中看到,江苏全省12万网格、30万网格员行动起来,挨家挨户上门,把每一条信息走访核实到人,形成了一套“大数据 网格化 铁脚板”的有效做法。譬如,1月24日大年三十,南京连夜把所有来自武汉的人员进行了摸底,街道社区基层一线7000多人全员上岗,把“大数据”硬生生地用脚板“量”出来。

据笔者观察,江苏各地在这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基础上,还各有自己的小创新。比如,最初从手机漫游、车票住宿信息等采集数据,后来又从居民用水用电等数据入手,可以说,能想到的法子都想到了。最近,国外疫情呈扩散状态,而江苏已经对在省内的万余名留学生和外籍教师进行了全面摸排监测,逐一叮嘱千万要小心,想办法帮助解决口罩等物品。

武汉战疫纪事(江苏战疫之再观察)(2)

这里,请允许我再举一个悲伤的例子。疫情防控中,江苏因为劳累而倒在岗位上的医生、警察、辅警、乡镇干部、城管队员、志愿者就有十多人。我们实在不愿意看到这群可爱的人牺牲,但总有人在负重前行中悄然逝去。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在抗疫一线的江苏人究竟有多拼。

大数据终究只是数据,疫情才是最真实的现实。借助一切可以用的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以最拼的状态抢在疫情蔓延前头,谜题也就不再是谜题。

努力的人一直在努力

看新闻联播,来划个重点。

在2月23日那场17万人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了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稳定外资外贸,实现全面小康。

江苏该怎么办?

江苏经济总量占全国1/10,外贸进出口占全国1/7。“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一直是江苏人引以为豪的。现在,江苏既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又要根据疫情变化及时做好相关策略调整,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这是这个省在全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所决定的。

疫情之下,大统筹也是大考验。

笔者注意到,早在春节之前,江苏就部署了防疫物资生产加工企业的紧急复产。2月9日,就着手启动面上企业的复工复产。2月24日24时起,江苏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的。或许有人会觉得,接下来的工作相对会容易些。但事实恰恰相反。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考验真本事的时候到了。

武汉战疫纪事(江苏战疫之再观察)(3)

先看看防控这一手。

做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这8个字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不妨字斟句酌下这个几个关键词。怎么分区、怎么分级,如何才是精准,这些都没有任何标准答案,就靠自己摸索。实际上,江苏从2月18日起,就开始了以县域为单元的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他们将全省县(市、区)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类地区,实行分区分级防控,每3天动态调整一次,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控举措。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相关会议上就明确说,现阶段的防控工作,关键在于精准,继续用好“大数据 网格化 铁脚板”,把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

不得不说,这就是科学严谨。必须承认,关于新冠病毒,我们知道的还相当有限,国际顶尖专家都不敢下定论,输入性风险仍然很大,谁都不敢保证不出问题。笔者听闻,娄勤俭曾不止一次说过,新增确诊为0是好事,但各项工作不能被0这个数字绑架,出了病例也不要怕,关键是确保做到确保精准追溯、有效管控。

就要有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武汉战疫纪事(江苏战疫之再观察)(4)

再看看发展这一手。

笔者翻阅最近的媒体报道,猛然发现,江苏已经不动声色地出招了。粗浅梳理了下,江苏决策层就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明确了“三条原则”。第一条是安全可控,就是只要企业对员工防护措施到位,达到防护标准,就应当允许复工。第二条是系统推进,就是要统筹考虑好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交通运输等各个环节。第三条是分步实施,即对生产疫情防控物资、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群众基本生活的企业,要确保复工;对市场订单充足、防控措施比较扎实的企业,应优先复工;对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和上游原料供给、下游产品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企业,可以加快复工;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要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复工。

武汉战疫纪事(江苏战疫之再观察)(5)

不得不说,这“三条原则”并不“原则”,相反,它既给了基层很大的自由空间,又厘清了边界红线,务实而可操作。

不仅如此,江苏还有的放矢,针对少数地区防控中的偏颇做法,明确了“五个不准”:不准对外地车辆和人员搞“一刀切”劝返;不准在没有突发疫情的情况下擅自升级管控措施;不准向企业收取复工保证金;不准在省市复工审批流程之外另设门槛;不准要求企业出具防疫安全承诺书。

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治理,设置门槛不如推倒门槛,唯有这样,才能顺应大势、把握本源。五个不准,就是要解开不合理的捆绳。

相对于企业复工面,江苏更重视复工产能。笔者登录相关网站查询了下数字,截至2月27日,江苏全部工业复工产能达到69.5%,规上工业达到74.5%。懂的人都明白,数字的背后,是寻常人看不到的辛苦付出,是对企业真金白银悉心帮助的回馈。

企业复工究竟有多难?浙江一知名纺织企业老总面对媒体采访时感慨说,复工就好比女人生孩子,整个怀孕过程都在盼望着生孩子那天快点到来,等真正到了那天,才知道太不容易了。

举个简单例子,就说说工人问题。在江苏,各市县似乎是在相互较劲比拼。有的地方政府包车到相关省份去接工人回来,有的地方协商了专列,有的地方还包了飞机。如2月25日晚,从吉林四平东始发的高铁,就将无锡某电子公司新招的330名吉林籍员工,随车送抵无锡东站;24日中午,170多名来自陕西汉中的务工人员,乘坐“复工包机”抵达南通。这样的事情太多,估计现在已不能引起媒体的报道兴趣了。有的地方政府,掏钱奖励工人到工厂上班,老员工返岗发几百块,老带新则奖励更多,政府还报销车票,等等。可以说,江苏各地政府部门动足了脑筋,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而企业复工后没有口罩、酒精等物资怎么办?放心,很多地方都是由政府部门每周专供。

武汉战疫纪事(江苏战疫之再观察)(6)

江苏最厉害的一招,莫过于把重大项目作为压舱石,至少笔者这样认为。最近,江苏在媒体上专门公布了全省220个省重大项目,这个做法较为罕见。如果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想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要把重大项目复工开工,作为稳定经济基本盘的“大招”。笔者留意到,江苏对重大项目一直都有偏爱,已连续3年举行过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在眼下这个特殊时刻,更是在复工申请、用工保障、防疫物资安排、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

号令之下,应者云集。江苏各地项目建设和招引的气势还真有点吓人。

笔者梳理了下近期江苏各市县的媒体报道,苏州吴江43个总投资465亿元项目、昆山78个总投资871亿元项目、太仓88个总投资665亿项目等,都先后集中开工,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气魄。而南京、苏州、无锡、徐州、淮安、泰州等地,则不约而同开展了项目“云端”签约,其中南京市签约67个项目总投资1039亿元,无锡市签约单体7.2亿美元的高端医疗器械项目。真是各显神通。

武汉战疫纪事(江苏战疫之再观察)(7)

再看看交通,这个问题也很关键。2月23日起,江苏撤销了全省所有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站、服务区、省界和国省干线公路上设置的查控站点,恢复封闭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和阻断的国省干线公路。

再瞧瞧江苏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企业遇到困难怎么办。江苏出台了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循环畅通的50条政策,发布支持中小企业的22条政策措施,金融部门还提供紧急授信100亿元。眼下,中小企业资金都较为困难,怎么解决?江苏同样在融资支持、租金减免、税费缓缴等方面都有特殊的帮扶举措。外贸企业呢?日子更艰难。据说江苏加快了出口退税进度,加大了贸易融资支持力度,提出“全力保市场、保份额、保订单”。就在昨天,江苏又密集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减征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应对疫情影响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三项政策文件,预计可为企业减轻负担近750亿元。

讲个有意思的事情。最近官方媒体报道说,江苏省委书记去看长江和燕路过江通道、常宜高度公路项目建设工地,去调研南京的爱立信熊猫通信、长安马自达汽车,常州的安川机器人、博世汽车部件、联影医疗科技等公司。于是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说,看来形势让人放心了,“苏大强”埋头抓经济了。

医生就是先生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只有医生和老师两个职业被称之为先生。此次战“疫”,医生冲锋陷阵,令人敬佩更让人心疼。

与病毒较量,短兵相接,医护人员是将士、是真英雄、是大先生。截至目前,江苏保持收治率100%,治愈率已达87.9%。治愈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10个月。除了这一老一小两个病例,还有两个重症、危重病例的治疗,验证着治疗水平。

武汉战疫纪事(江苏战疫之再观察)(8)

而在湖北参加大会战的江苏医疗队,更是临危不惧,危难之际显身手。举一个小小例子。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俯卧位通气”疗法效果显著。但这需要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给插满管子的患者翻身,技术难度非常大。爱动脑筋的江苏医疗队,就此创新探索了多种“翻身法”。如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房,省人民医院医护团队自创了“三明治翻身法”,能够尽可能减少飞沫、尘埃、气溶胶的飞扬。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南京二队的医护人员则自创了“大白兔奶糖翻身法”,用最少的人、最高的效率来给病人做“俯卧位通气”。

最近有两则相关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一个是,2月29日下午,江苏省首位重症患者,历经35天的隔离救护和治疗,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出院。另一个是,2月29日,陈静瑜团队在无锡成功进行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双肺移植手术,病人59岁,移植双肺功能氧合良好、生命体征平稳。

武汉战疫纪事(江苏战疫之再观察)(9)

从最近的媒体报道中,笔者还有幸认识了江苏重症医学领域的三位医生。他们从不是网红,但一直在病床前,在战“疫”一线立下赫赫战功。

一位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这位“国字头”专家,1月19日临危奉命奔赴湖北武汉。从非典开始,他已经第N 1次出征。3月1日的新闻联播报道了他的事迹。

一位是中大医院副院长、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黄英姿,坐镇江苏对口包干的黄石。

一位是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作为江苏省卫健委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重症医学组组长,留守江苏,主持重症远程会诊,每天驱车到各市去会诊指导。

不仅是他们三位,不仅是中大医院,江苏应该是把家底都搬出来了吧。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鼓楼医院、中大医院的医护人员等一起进驻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也就是南京版的“小汤山”。省里的专家组开展巡诊和会诊,对疑难和危重症患者随时按需开展远程会诊,各个市县的病例都可以同步接受省里专家的救治指导。

武汉战疫纪事(江苏战疫之再观察)(10)

据来自江苏医疗卫生领域的朋友介绍,江苏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之所以能取得目前的战果,得益于他们严格按照“四集中”原则,统筹调配重症医学、呼吸、感染等专家,实实在在加强全省29家定点收治医院的力量配备,并且,采取了中西医结合、营养支持、血浆治疗等一系列手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重型、危重型病例实行“一人一小组”“一人一方案”。实际证明,效果良好。

大前方之战

疫情面前,自己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还能伸出一只大手去帮助朋友。这可能是眼下江苏人最自豪的。

笔者千方百计搜索到一组粗略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月29日,江苏已向湖北派出了2804名医护人员,这数量应该是全国各省区市最多的。支援武汉医疗队累计收治住院患者4400多人、护理患者4500多人、治愈出院800多人。对口支援黄石,累计参与抢救危重型病例180多人次,重症病例500多人次,参与护理4600多人次。此外,按公安部要求,江苏已派遣100余名公安干警支援孝感,参与社会面巡逻、交通秩序管理等工作;派遣19名生态环境专业人员前往武汉、荆州和孝感,进行医废应急处置;派遣56名养老服务人员支援武汉养老服务机构;派遣7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支援湖北捐赠物资管理……

什么叫举“全省之力”?笔者留意了下江苏和湖北两省媒体对江苏援湖北医务人员的相关报道,发现江苏省80%的重症科、呼吸科、感染科医护人员都已被派到湖北,其中不仅有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中大医院等综合性三甲医院的权威专家,还有各市县的业务骨干,甚至还有乡镇卫生院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们。想一想,一个省连乡镇卫生院的业务能手都派出来了,这是什么概念?

武汉战疫纪事(江苏战疫之再观察)(11)

不仅如此,江苏还明确提出了“不给湖北增加负担”的工作要求。什么意思?就是充分体谅到湖北的困难,尽量减少当地保障负担。说白了,就是江苏支援前方人员所需医疗防护物资、生活物资,均由江苏省内负责保障。

江苏是真的下了大力气了。不妨注意下江苏成立的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担任,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是惠建林,今天刚刚被任命为副省长,这组合绝对称得上是“高配”了。

从微信微博中我们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不仅是各种防护物资、医疗物品源源不断运往湖北,江苏各种特色美食都被送到武汉、黄石等地。金陵大肉包去了,扬州狮子头去了,南京盐水鸭去了,扬州大厨也去了。

外省的朋友对我说,江苏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特别“宠爱”。这一点,江苏人从来不否认。事实也是如此,自从大年初一派出一批援鄂医疗队后,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出,省委省政府多次要求切实关心关爱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娄勤俭吴政隆还特意赶到南京禄口机场为医疗队队员送行,为白衣战士们加油壮行。2月13日,娄勤俭选择用书信的方式,向医疗队全体人员表示慰问和感谢。前不久,官方媒体上还公示了医疗卫生领域党政干部和专业人员提拔重用、及时性表彰奖励的消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江苏省委专题研究讨论《关于关心激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若干政策意见》,这个政策“大礼包”包括5个方面26条政策举措。据笔者了解,其中包括了生活补贴、职称评聘、子女上学等等,分量可谓沉甸甸。

笔者打心眼里赞成这样的做法,甚至认为,这样的“爱”,再多都可以。

不是尾声的尾声

写到这里,正要打住,忽然又想起了网上热闹的两件事。觉得有必要啰嗦两句。

一个是关于江苏的“十三太保”之说。这主要指江苏十三个市的医疗队员各自赶赴湖北参加救援。笔者也很纳闷,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国家卫健委直接通过卫健系统把调集医疗力量的任务下达给了各个市。疫情就是命令。军令如山,集结人马,即刻启程。这不正是扛起责任的硬核表现么?

另一个是无锡限制外地人员进入的一纸公告,引来不少热议,有赞同也有批评的。据笔者了解,为防止输入性风险,无锡把外来人员都安排到酒店、旅馆进行了隔离。但无锡毕竟是个发达城市,短短几天一下子来了十多万人,市内宾馆客房全线告急。眼看着外来人员源源不断,防控大有失控之危险,情急之下,无锡才出此应急之举,这也完全可以理解包容。随后,无锡迅速调整监测方法,大大缩短了检验时间,加快了人员隔离周转,应急之举自然取消。仔细想想,这不也是临机应变的担当么?

这两件事引起热议,合乎情理。但笔者想,不管是做什么事,都应科学理性、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硬核”。

武汉战疫纪事(江苏战疫之再观察)(12)

疫情之下,平安是每个人最大心愿。还要感谢各领域守护平安的卫士们。最近,南京公安和徐州联手破获了一起28年前的悬案命案,南京警方仅用了10天就破获一起奇案追回1960万复工款,等等。这些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消息越来越多,是不是预示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正越来越近呢?

钟南山院士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次的疫情,还有望能够在4月份结束。想象一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应该是最典型的江苏美景了。

可以浮想联翩,但思想之弦不能松,绝不能夸夸其谈、自我标榜,更不能轻慢松懈、盲目乐观。莫忘了,战“疫”是全国一盘棋,是各省各地的大战大考,只有全盘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我们期盼着那一天早日到来——满地的鲜花尽情开放,前方的白衣战士们卸下厚重沉闷的战袍,拭去额头的汗水,含着热泪,微笑着,缓缓归来……

撰稿 临窗客

图片 交汇点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