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方言打劫和关中话打劫(若要打平伙切记莫)
在黔江,有种“AA”制叫“打平伙”,有种浪费,叫“抛撒”。当“打平伙”遇上“抛撒”,切记要在“抛撒”前面加个“莫”字。本期,我们将对“打平伙”和“抛撒”这两个方言词汇进行解析。
打平伙
要干“打平伙”这件大事,“单枪匹马”是完成不了的,必须“呼朋唤友”,共聚一堂。打完“平伙”,不但能够增进了解、巩固友谊,还能做到不“吃人嘴短”,因此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下午一起打个平伙?”“要得!”
如今,“打平伙”这一方言词汇也与黔江人渐行渐远,逐渐被“AA制”所取代。但在“AA制”被普遍使用之前,人们要共聚一下,也还真的只有“打平伙”三个字才能表达它的含义。
在明代,大家想“AA”就说想“打平伙”。你不信?那我们就接着摆。
《二刻拍案惊奇》拟话本小说集,明末凌濛初编著。它同作者稍前刊行的《初刻拍案惊奇》一起,合称“二拍”,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之一。通常亦与冯梦龙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在《二刻拍案惊奇》卷之五 《襄敏公元宵失子 十三郎五岁朝天》中,就有关于“打平伙”的故事——世人莫笑胡行事,譬似求人更可哀。那一个贼人当时在王家门首,窥探踪迹,见个小衙内齐整打扮背将出来,便自上了心,一路尾着走,不离左右。到了宣德门楼下,正在挨挤喧哄之处,觑个空,便双手溜将过来,背了就走。欺他是小孩子,纵有知觉,不过惊怕啼哭之料无妨碍,不在心上。不提防到官轿旁边,却会叫喊“有贼”起来。一时着了忙,想道:“利害!”卸着便走。更不知背上头,暗地里又被他做工夫,留下记认了,此是神仙也不猜到之事。后来脱去,见了同伙,团聚扰来,各出所获之物,如簪钗、金宝,珠玉,貂鼠暖耳,狐尾护颈之类,无所不有。只有此人却是空手,述其缘故,众贼道:“何不单雕了珠帽来?”此人道:“他一身衣服多有宝珠钮扣,手足上各有钏镯。就是四五岁一个小孩子好歹也值两贯钱,怎舍得轻放了他?”众贼道:“而今孩子何在?正是贪多嚼不烂了。”此人道:“正在内家轿边叫喊起来,随从的虞侯虎狼也似,好不多人在那里,不兜住身子便算天大侥幸,还望财物哩!”众贼道:“果是利害。而今幸得无事,弟兄们且打平伙,吃酒压惊去。”
到了清代,大家要“AA”,依然是用“打平伙”表达。
清代小说《红楼梦补》,归锄子撰,作者生平不详,成书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
在《红楼梦补》第八回《棘院寻郎惊心冤孽 画堂演剧指证仙圆》中,也出现了黔江方言“打平伙”——宝玉点了戏转出游廊,信着脚步儿,要往冷静地场去散动散动。从东院耳房门前经过,这个地方,是派着几个老婆子在那里经管烫酒的。宝玉听得里边笑说道:“这是我们打平伙备了两样菜,不是沾光厨房里的,还没动箸子呢,你老人家赏脸请喝一杯。”
抛撒
说完“打平伙”,我们一定要提一下“打平伙”时的注意事项——莫“抛撒”。
“饭菜吃完起,莫抛撒了”“今天抛撒的不是一点点哦”。抛撒一词,用现代汉语解释即浪费之意。在黔江当地,形容浪费用“抛撒”二字,不过“80”后、“90”后的黔江人口语里都用“浪费”一词。
《东度记》,又名《扫魅敦伦东度记》,明代小说。作者方汝浩,生卒及生平事迹不祥。该书虽极写神怪妖魔,光怪陆离,虚幻神奇,但却揭露了明末社会家庭的各种矛盾,真实描绘出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全面崩溃的画面,别具一格。
《东度记》 第六十一回里——店主听了笑道:“长老说话太迂。你出家人,大戒在酒,故有这等迂谈。”僧人道:“我非迂谈。店主若要昌盛,须当觅个好心作工,不要抛撒五谷,作践酒浆。千米不成一滴,便是吃酒的,也要珍重这酒,细饮慢咽,知这其中滋味,一滴皆是农工辛苦,莫要大杯巨觥,充肠满腹,到个终日昏昏,借口陶情,醉浑不省。”僧人说罢,店主点头,方才吩咐店工酒保,可有便斋,留这长老一顿。
无独有偶,在《醒世姻缘传》中,也出现了“抛撒”一词。
《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西周生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书对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社会黑暗的两大症状——腐败的官场和浅薄的世风作了鞭辟入里的解剖,是一部非常杰出的中国古代世情小说,其在塑造人物、梳理故事等手法方面都是同类小说的杰出者。
——计氏说道:“你还说叫我管教他!我还是常时的我,他还是常时的他哩么?投到娶这私窠子以前,已是与了我两三遭下马威,我已是递了降书降表了。我还敢管他哩!”高四嫂道:“晁大婶,你是伶俐人,我说你听,你倒休要赌气。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抛撒了家业……
人行千里,乡音无改。下期继续为您解析那些藏身在名著里的黔江话……
记者:谭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