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榆荚无才思)
《柳絮》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唐·薛涛
每年的三四月,几缕春风飘过,朵朵杨花随风摇曳,漫不经心地在天空摇晃,像冰天雪地里洋洋洒洒的洁白雪花,用手轻轻接住一片,如同一只只美丽的白蝴蝶,柔弱无骨地停在你的指尖,落到你的额上,落到你的身上,也落到你的心里。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杨花即是柳絮,杨柳依依,折柳送别。《唐诗纪事》中说唐代的雍陶在阳安做官时,有一座桥叫情尽桥,人们别客到此各奔西东,雍陶将此桥改名为折柳桥,赋诗云:“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自此,十里长亭话别离,杨花飞絮便是一场流浪与放逐的象征,而杨花则成了浩瀚花海里最多愁善感的一种花。
隋朝无名氏有一首《送别》写杨花:“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花谢千树芳华转,这纷纷扬扬满天的杨花,漫天飞舞渲染着古往今来数不尽的离愁别恨。
杨花洁白而柔软,最早把柳絮描写成白雪的天才,是东晋太傅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无奕之女谢道韫。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与家人聚会,跟子侄谈诗论文。忽然间,外面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问:“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脱口而出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后来,步谢道韫后尘的咏柳絮杨花的诗就多了。“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杨花如雪,落春愁几许”,“杨花絮乱飞如雪,时急时舒任风吹”。谢才女少年时的这一抹咏絮的灵气与聪慧,千年之后依然成为让人惊鸿一瞥的回眸。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道,“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如絮般的杨花,就像诗人心头滋长的愁绪,愁煞着即将分手渡江远去的友人。晚风中,传来几声短促凄清的竹笛曲调,和着杨花飘落回荡在江上。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也写杨花,“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首句即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来渲染气氛,杨花漂泊不定,暗示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带来的飘零流落的离别之恨。
唐朝的韩愈也写杨花,写的却不是别离与薄情,在《早春》里他写道,“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里所有的草木都知道春天不久就要结束了,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展现着自己的芬芳与华美,只有杨花和榆荚没有半点美态与才华,只有化作雪花随风满天乱飞。
写杨花让人过目不忘的则是北宋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最后那句“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是神来之笔,如一弦笙萧送风月,一阙清词叹玲珑。遇见或别离,不过是人生的注定,一池碎萍飘零,细看来,不是杨花,是那离人不舍的眼泪。
北宋的张先也写杨花,他在《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写,“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瞑。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中庭的月色圆润而清明,点点杨花在夜空中飞舞。淡淡的月光,淡淡的杨花,在云水之间,望尽一川风絮,襟袖间浸染着一派芬芳。
清朝的舒位《杨花诗》写道,“歌残杨柳武昌城,扑面飞花管送迎。三月水流春太老,六朝人去雪无声。较量妾命谁当薄,吹落邻家尔许轻。我住天涯最飘荡,看渠如此不胜情”,借杨花暗喻欢场女子的漂泊不定、生活凄苦、红颜易老、难遇良人、命比纸薄的叹息。
纳兰性德也写过《柳枝词》——“水亭无事对斜阳,宛地轻阴却过墙。休折长条惹轻絮,春风何处不回肠?” 十里长亭无事对着日暮的斜阳,寂寞深情越过了深深的围墙,不要再折长条,那柳也罢,杨花也好,无非是惹了一堆如雪飞絮,在天空无边无际地飘飞,这春风何时才能不让人费思量,不让人百转柔肠?
谁为谁在春风中徘徊,谁为谁在旅途中等待,前世的琴台,已成今生的沧海。往事成云烟,花飞九天外,用一记微笑,将忧伤掩埋,再乘着风,远远地离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