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文学功底(王勃为什么感叹)

王勃,字子安,出身文化世家六岁就懂得作文,构思毫不凝滞,词情英迈 九岁的时候就能给颜师古注的《汉书》挑出一堆错,为此还写了十卷《指瑕》十四岁给宰相刘祥道写了《上刘右相书》,刘宰相向朝廷推荐了他王勃应考,以优异的成绩及第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之职,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王勃文学功底?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王勃文学功底(王勃为什么感叹)

王勃文学功底

王勃,字子安,出身文化世家。六岁就懂得作文,构思毫不凝滞,词情英迈 。九岁的时候就能给颜师古注的《汉书》挑出一堆错,为此还写了十卷《指瑕》。十四岁给宰相刘祥道写了《上刘右相书》,刘宰相向朝廷推荐了他。王勃应考,以优异的成绩及第。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之职。

开局即巅峰,接下来王勃走的都是下坡路。沛王李贤(即章怀太子)召他进府做了一名修撰。当时各王府聚会的时候总以斗鸡为乐。这天沛王的鸡将迎战英王李显(即唐中宗)家的鸡。不知道王勃他是要助兴,还是要逞能,以开玩笑的口吻写了一篇《檄英王鸡》。一挥而就,文彩飞扬,迅速火遍全城。

俩王爷斗鸡走狗本来就是玩儿,保不齐有玩儿急眼的时候,过会儿可能就没事了。可是,王勃把这文章写成了煽风点火的“战书”。什么“两雄不堪并立”、什么“见异己者即攻,与同类者争胜。”啥意思啊?这是说一山容不下二虎——明摆着挑事呀!文章很快就传到了唐高宗(武则天老公)那儿,把皇上简直给气炸了!他爹玄武门弑兄杀弟,谋夺皇位的情景历历在目。自己登上皇位,那也是经过了残酷的兄争弟夺啊!王勃你可真是皇家搅屎棍,怎么还敢离间皇子呐!“这不就是挑起诸王纷争的开端吗!(据此是交構之渐)”王勃被踢出了京城文艺圈,那年他18岁。混官场太难了!

岂不知这高开低走的人生刚刚开始。王勃在朋友的关照下,在虢州当了个小官。没几天,一个官奴偷偷跑了出来。王勃一时来了好心眼儿,就把这人给藏起来了。等心思转过来,他细一想,“不对呀,私藏官奴这是死罪呀!报官吧,也不行。那样就坐实藏奴的罪名了。这可如何是好?”王勃的选择是杀人灭口。

事发了,王勃被判秋后问斩。这次运气照顾了他一回:没等到挨刀,赶上唐高宗大赦天下。王勃由“斩秋后”改判为“囚三年”,算是捡回来一条命。但是他爹因受他牵连被贬到了南荒之外的交趾县当了个县令。出狱一年后,朝廷觉得王勃这个才华埋没了真是可惜了,决定恢复他的职务。“人家当官发家,自己当官要命”,王勃被吓坏了,他不要当官,而是南下找爸爸去了。

上元二年(唐高宗年号,675年),王勃路过南昌,正赶上新修的滕王阁竣工。重阳节这天阎都督(阎伯屿)大邀宾客。王勃前往拜见,主人早闻王勃文才出众,邀他入席。

阎都督大摆宴席,是想借此盛会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孟学士提前准备了一篇盛赞滕王阁的序文,准备在席间即兴书写给大家看,然后来宾一番诗文唱和,料必获赞无数,大露其脸。

众位宾朋落座之后,阎都督发话了:“佳节、盛事、良辰、贵客,四美并俱。有那位高才愿以美文记录下这难得的时刻呀!”

按照脚本,这时大家应该是纷纷推说自己才疏学浅,不敢献丑,并推出阎都督的女婿出来炫文。岂料王勃恃才,拱手言道:“小人不才,愿意献丑,以谢大人款待并就教于各位方家。”五雷轰顶的阎都督话已出口,只好大度相邀:“请王才子赐文。”

接下来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王勃把酒凭栏,望着楼外的美景,美文佳句随口流出,有文吏录在纸上,往阁中传送。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传入,众人议论道:“不过寻常”;“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传入,众人以为“用典精妙!”当下人递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满堂大惊,以为神句!

接下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金句不断。阎都督大喜过望——我和女婿的大名将要借这篇美文传之千古了!文成兴尽,王勃向主人告别,阎都督以百匹细绢相赠。

王勃乘船继续南下,见到了父亲。返程中在海上溺水,惊惧而死。时年二十八岁(据《旧唐书》)。

王勃文名很大,请他写文章的人非常多,酬谢他的金银丝帛家里都堆满了。据说他写作的时候,总是先研好几升墨汁,然后畅饮下去,拉上被子蒙头大睡,一觉醒来,挥笔成章,不改一字,人们把他这种作文法称为“腹稿”。

王勃有一些文字传世,但他生前恃才傲物、做事损毒,没朋友。他曾遇到过一个奇特的人,此人为王勃算命,说:“你神气强盛但骨相软弱,气度清朗但身体单薄,脑骨下陷,眼睛也有缺陷。开花而不结果,最终不会飞黄腾达。”王勃英年早逝难道是命中注定吗?

王勃的事迹史不详载,多见于外史,其中所述难免浮夸。关于其死因死期也有多种说法。不过,《滕王阁序》的确是千古名篇;王勃于阎都督盛宴之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也不愧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