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为要,生态优先。
以2016年小关再生水厂“零”的突破为序幕,建成运行7座再生水厂;
大力推进“千园之城”建设,公园总数达138个;
绿地覆盖率达52.1%、森林覆盖率从35.58%提升至37.02%;
空气优良率创下99.5%的历史新高;
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近年来,云岩区始终将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举措,使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毓秀云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文明正在大踏步前进。
健全制度机制 进一步压实生态责任
用最严格的制度助推绿色发展保障更强、屏障更牢。云岩区始终将对贵州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效果。
具体工作中,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主任的云岩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成立了以区长为主任、分管副区长为副主任的云岩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扎实推动中央、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落实。印发实施了《云岩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和《云岩区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方案》,成立云岩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全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形成各单位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全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工作协调发展。
筑牢绿色屏障 持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区为引领,云岩始终将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倾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岩样本”。
使空气更清新。统筹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噪声油烟污染、清洁能源替代、工地现场管理、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污染、经营性燃煤炉灶等多项治理行动,创下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的历史新高。
使污水变清澈。建成贵医、六广门、小关、松山及未来方舟再生水厂,日处理规模25万m³/d,现污水处理量已达到18.95万m³/d,有效解决南明河污水溢流污染水质问题,实现了南明河水质提升且云岩区段水质监测点水质达标;围绕云岩区12处城市黑臭水体的“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水质合格、公众满意”等四项指标开展治理,全部达到长治久清要求;针对中心城区污水治理,实施了云岩大沟、师院大沟、松山大沟、合群大沟、西干线西支、西干线东支大沟的雨污分流工程,云岩区始终聚焦污水治理实施工程治理,目前共计投入50.78亿元。
使土壤更干净。针对辖区4块污染地块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和管理,督促企业开展土壤初调、详查、风险管控及修复;配合省、市完善贵州土壤信息化平台信息填报工作;参与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
使生活更安宁。印发实施《云岩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坚持达标排放和减少扰民纠纷相结合、噪声污染防治和质量管理相结合、统一监管与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针对城市生活噪音治理的难点痛点问题,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开展6所中小学进行校园广播噪音治理试点建设,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多形式多举措 加大生态环境宣传力度
“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要放进可回收的垃圾箱……”
近日,黔灵东路街道工作人员带着垃圾分类知识,走进了栖霞小区满天星幼儿园,与全体师幼共同开展了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绿色环保活动,孩子们通过“滚瓶子”垃圾分类比赛,区分垃圾种类、垃圾箱种类,以及正确投放各类垃圾。
今年10月,在益田假日购物中心、大营坡综合批发市场及沃尔玛贵乌北路分店等10个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批发市场,云岩区同步开展了主题为“倡导绿色生活,拒绝塑料污染 我选择,我行动”宣传活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增强市民环保意识。
今年以来,云岩区围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6•18”贵州生态日和垃圾分类、塑料污染、禁毒、控烟等多个主题,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宣传力度,通过进企业和入社区等多种方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同时组织和动员辖区企业开展宣传活动,倡导共同建设美丽云岩。截至目前,全区共累计发放环保宣传制品3万余份,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今年召开的云岩区第十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集中全区力量同步建设高质量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高品质城市更新功能核心区、高效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区、高水平美好云岩成果共享区。
站在新起点,云岩将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抓产业发展的体量,又抓生态环保的质量,优化生态环境,持续保持辖区水环境治理成效,持续做好新一轮“千园之城”建设,让广大市民推窗见景、开门见绿、出门进园,将美好生态成果与市民共享,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全媒体记者:陈贝贝 张钰佳
编辑:李华莹
统筹:徐倩
编审:干江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