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布及主要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布及主要遗址)

一、狭义上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不包括哪些,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布及主要遗址?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布及主要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布及主要遗址)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布及主要遗址

一、狭义上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不包括哪些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者们都是将燕山以南,西起壶流河流域,东至京津唐地区的同期古文化划归夏家店下层文化,并提出了燕南类型 、燕北类型 、药王庙类型 、大坨头类型 、壶流河类型等类型的观点 。

20世纪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 鉴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陶器的尊、尊形鬲、无腰隔绳纹甗等在各类型之间存在着各自的特色,考古学家卜工以陶鬲谱系研究为基础,提出燕山南麓夏商时期的遗存不宜归入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观点。

这一时期大坨头文化命名的提出和材料的日渐丰富,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燕山南北的这两种遗存是各有渊源、并行发展、性质不同的考古学文化 。

而在燕山以北地区的广阔的区域内, 夏家店下层文化文化面貌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形成了自身较为完整的演变序列,并构成了一个特征鲜明的陶器组合,区别于周邻同时期的其他考古学文化 。

20世纪90年代末, 吴鹏、王立新等先生在重新界定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内涵后 ,认为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水系区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布范围, 将燕山南麓广大范围内的同期遗存从中剥离出来。

现在的主流观点也是把燕山南麓夏商时期的遗存单列出来,不放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中一起谈。

具体而言,就是河北、北京、天津地区夏商时期的考古遗址并不愿意归入到夏家店下层文化圈。这应该是一个进步,表明我们的考古领域研究更加深入、更加细化了。

比如,大厂大坨头遗址。

遗址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坨头村东,属于夏至早商时期文化。1964年4月试掘。

大坨头遗址起初称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大坨头类型”。但是考古学界一直存在争论,经过二十年的讨论,最终大坨头遗址被考古学界公认为与夏家店下层文化区别明显,应称为“大坨头文化”。

也就是说,“大坨头文化”从夏家店下层文化中析分出来了,成了独立的考古文化了。

又如,北京昌平雪山文化。

雪山文化遗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到南口的公路南侧雪山村,是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1958年发现,1962年开始发掘。其雪山文化晚期,人们只是说“近似于”夏家店下层文化。

再一如,镇江营遗址和塔照聚落遗址。

镇江营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镇江营村,塔照聚落遗址位于房山区大石窝镇塔照村。

这两个遗址,原本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遗址,被后来形成的北拒马河将遗址分割为两块,河右岸的一块台地为镇江营遗址,左岸为塔照遗址。

1958年普查时发现。包含新石器时代堆积、夏商时期堆积、西周时期堆积。

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镇江营遗址和塔照遗址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考古发掘。在遗址上发现了七千年前的房址、窑穴,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角器。

镇江营文化发展到晚商,一向是以土本文化为主导,有自身完整的发展序列,故而北京人士认为,这是一种地方特色相当深厚的文化。

镇江营遗址的文化堆积内涵含有雪山一期、龙山时期及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

对此遗址,人们只是说,“含有雪山一期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相关度极低。

再二如,张家园遗址。

在燕山南北,以永定河为界,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以镇江营遗址为代表,北区以张家园遗址为代表。

张家园遗址位于天津市蓟州区西北20公里,许家台乡张家园村沙河旁的一处丘陵高地上,面积约7000平方米。

张家园遗址在1965、1979、1987年进行了3次发掘,发现房屋基址6座、灰坑或窖穴25个、墓葬4座。

张家园遗址是青铜时代天津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新石器时代以及商、西周时期遗址。

张家园遗址代表了燕山南麓地区的一支土著文化,显现出浓郁的草原文化风情,与中原文化、其它北方草原文化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体现出燕山南麓土著居民相对独立的文化传统。

同样的,张家园遗址也不愿意归入夏家店下层文化圈。其余的,天津蓟县围坊遗址、青池遗址和宝坻区牛道口等遗址,都是燕山南麓夏商时期遗存。它们都以典型遗址命名了考古学文化,而不大愿意再归入到夏家店下层文化范畴。

镇江营遗址已经不愿归入到“张园家上层文化”,更不愿意归入到夏家店下层文化。其只想称为“镇江营文化”。

故而,我们可以说狭义上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主要是指分布在燕山北部、西辽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

二、 夏家店下层文化代表性遗址

目前在燕山以北地区的内蒙古赤峰、通辽和辽宁朝阳、阜新、葫芦岛、锦州等地,经过考古调查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多达5000余处。我们以发掘时间先后为序,分别介绍如下代表性遗址。

(一)内蒙古赤峰地区遗址

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有:

夏家店遗址、药王庙遗址、蜘蛛山遗址、白斯郎营子遗址、敖汉旗大甸子遗址、大山前遗址、康家湾遗址、二道井子遗址。

另外特别介绍了新店石城遗址、西山根石城遗址、三座店石城遗址。

1、夏家店遗址

夏家店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英金河北岸山岗上。1960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3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

2、药王庙遗址

药王庙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打粮沟门乡药王庙村东药王庙山上。

1960年发掘70平方米。遗迹有半地穴房址、柱穴、红烧土地面等。共发掘四条探沟,房址两座。

3、蜘蛛山遗址

蜘蛛山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城区步行街北端锡伯河、阴河、迎金河交汇处南岸。1963年发掘100平方米,共发掘探沟四条。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在该遗址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多层堆积。发现有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战国汉初遗存共四种文化。其中夏家店下层文化几乎遍布整个遗址。

4、白斯郎营子遗址

白斯郎营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小河沿乡四棱山、南台地。

1974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该遗址,明确遗址早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属夏家店下层文化。开始提出辽西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来源问题。

5、敖汉旗大甸子遗址

敖汉旗大甸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大甸子村东1公里的二级台地上。面积为7万平方米,属于4000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

1974年开始发掘。大甸子墓地是夏家店下层文化一处规模较大的墓地。大甸子墓地共发掘有 804 座墓葬,墓葬之间缺乏叠压打破关系。

在随葬的陶器中,鬲和罐是最为常见的两类器物。

大甸子墓地为研究夏家店文化居民的埋葬习俗及其反映的社会组织、社会发展阶段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6、大山前遗址

大山前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永丰乡的大山前村。1996年至1998年发掘。

是一处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坡岗型遗址。保存较好,发掘面积较大,具有比较复杂的叠压打破关系,出土多类陶器,有明显的演变规律可寻。

7、康家湾遗址

康家湾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康家湾村北的山坡上,2006 年发掘。该遗址以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为主体,遗迹有房址、墓葬、灰沟、灰坑、灶等,出土较多陶器、石器、蚌器、骨器等。

8、二道井子遗址

二道井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打粮沟门乡打粮沟门村北侧山坡,面积约29000平方米。2009年发掘。

该遗址包括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有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角器等,其中以青铜器最为重要,其生产技术水平足以与同时代中原地区最发达的文化相媲美。

(二)赤峰地区的石城遗址

196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徐光冀等人,在赤峰市郊区和赤峰县境内, 沿英金河及其上游的阴河进行了石城遗址的调查, 共发现43座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并发掘了新店石城遗址西山根石城遗址。对石城址的分布、形制、结构、布局、文化性质及年代有了初步的认识 。

1994年,中外联合考古队对阴河中下游古代遗存进行调查,共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60余座。

三座店石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区松山区初头朗镇的一座山岗上是夏朝至商朝时期的文化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2005年-2006年发掘。是一处保存完整、布局清楚的石城遗址。

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以石城最富特征,石城依山势营建,形状、规模大小不一,成群分布。

石城外围有石块垒砌的城墙,城墙有垛口,城墙外有壕沟。石城内房址多双圈石块垒砌,中间夯土,居中规模较大。

居址多位于沿河两岸的高地。较大的聚落周围常有围墙或壕沟作为防御设施。围墙或以自然石块垒砌,或以夯土筑成,均就地取材。围墙内的房址自数十座至百余座不等。

苏秉琦先生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是一种 “原始长城”,与大小城堡组合群、村村设防相结合的体系。

(三)辽宁地区遗址

1、丰下遗址

丰下遗址位于位于辽宁朝阳市北票县(今为北票市)东官营子乡丰下村西台地上。1972年发掘。发掘区被统一划分为五层。发现18座房址和12个窖穴,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多层堆积, 为确定其年代分期提供了重要的地层依据 。

2、水泉遗址

水泉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镇刘杖子村水泉村民组东北侧台地上。于1977年、1978年发掘。

该遗址堆积厚,内涵丰富。共发现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和战国燕文化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3、建平喀喇沁河东遗址

建平喀喇沁河东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东北部小河东岸一块高出河床3米的台地上。

1980 年发掘。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和战国三个时期的文化。

4、朝阳罗锅地遗址

朝阳罗锅地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镇小木头沟村东的一处高岗地上。2000年发掘。

罗锅地遗址共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灰坑 62 个,房址2座,环壕1条。采集的标本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有石斧、石镰、穿孔石刀、罐式鼎足、甑底、绳纹罐等残段。

5、彰武罗锅梁遗址

辽宁阜新市彰武县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遗址(青铜时代)。现已发现的有114处之多,表明这一时期大量的人群定居在彰武。

罗锅梁遗址(位于彰武县四堡子乡朝阳沟村东南500米)、东大窝堡遗址(该遗址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在辽西分布的东缘)、杏山果园遗址、前皋皋遗址(位于彰武县章古台镇前皋皋村东1500米的耕地中)等这些遗址面积较大,类型多样。

出土有:灰褐夹砂陶器、绳纹褐陶器、鬲、罐、壶、钵等陶器和石刀、石斧、石锛、石凿、石镰等石器。

这些遗址分布在彰武县二十四个乡镇,表明这一时期先民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大,人口增多。

三、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主要器物特征

(一)陶器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器特点鲜明,实用陶器以青灰色为主,手制,泥条盘筑,烧制火候较高。多饰绳纹,还有篦点纹、圆圈纹等各种压印纹饰,也有附加堆纹。

随葬陶器胎呈橙红色、火候较低,表面黑色,彩绘图案多以白色画出主纹,以红色勾勒填地。多数纹饰以复杂的卷曲线条构成多种二方连续的单元。也有少数纹饰是以兽面为主,以上述二方连续的单元为辅。

在整个器物画面的分割、布置与主、辅纹饰的配合等方面,都显示着它与商周青铜的图案有密切的联系。

陶器中有不少彩陶,用红、黄、白三色绘彩,图案以云气纹为主,很有北方草原特色。

陶器种类有盂(或称折腹盆)、鬲、甗、盆、钵、罐、鼎、盘、簋、豆、鬶、爵等。彩绘陶器亦多见于墓中,居址仅见残片。

出土有少量制作精致的陶质酒器如鬶、爵等,明显地是金属器皿的仿制物。

(二)青铜器

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铜器主要有装饰品类、工具类、武器类、礼器类、其他类等。

1、装饰品类

有青铜耳环、铜指环、铜环、铜笄等这些小型装饰品。

铜耳环数量最多,有 30 多件。其中敖汉旗大甸子墓地出土有 26 件。

铜指环,有 26 件。大甸子墓葬出土的数量最多,共 25 件,出自 5 座墓。

2、工具类

工具类有铜刀、铜削、铜针等,数量最多的是铜刀。

3、武器类

武器类有铜镞、铜戈,铜镞数量较多。

4、礼器类

礼器类青铜器很少,主要有杖首和容器两种。铜杖首 1 件,出自敖汉旗大甸子墓葬,形似羊角。

礼器容器主要是 1985 年5月在昭盟(今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公社头牌子大队敖包山前出土的三件大型青铜器,铜甗 1 件,铜鼎 2 件。

5、其它类

主要有铜镦、铜冒、铜钉等,均出自大甸子墓葬。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当地尚很少出现日常生活类(比如饮器、酒器)青铜器。

6、青铜器的制作技术

夏家店下层文化铜器的制作技术主要分为铸造和锻造两种类型。考古发掘出土的铸范是铜器铸造技术的见证。

从敖汉旗大甸子墓葬出土的铜杖首的铸痕可知,当时在铸铜工艺上已能运用内范与外范相组合的方法,铸出薄壁型的器物,表明已具备能够铸造容器的技术水平。

在赤峰四分地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遗址窖穴中,发现泥质灰陶范 1 件。遗址中出土的各类铸范,不仅为研究铜器铸造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可知当时青铜武器和工具已批量生产。

锻造技术可分为冷锻和热锻两种。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部门的学者对大甸子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金相鉴定,21 件 耳环都经过热锻加工。

夏家店下层文化铜器的铸造技术和工艺已达到一定水平。

(三)石器、骨器、玉器

石器中最多见的是磨制石铲、石刀和打制石锄,都是装在木柄上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

此外也有穿孔石斧、石钺、圆锥形或三棱形带有圆柱形铤的骨镞等武器。

占卜用的卜骨系用较厚的肩胛骨或长骨,先加工成条形骨片,然后在每块卜骨的同一侧面钻出小圆窝,在圆窝内烧炙。

该文化有精致的玉石工艺品。管状玉珠与玛瑙珠常混杂组成项链。男性多戴铜耳环和绿松石珠。

出土有大量的磨制穿孔贝及蚌壳、金属仿制品,它们既是装饰物,也是财富的象征。

四、夏家店下层文化和中原二里头文化的关系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先民们,生活在暖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森林的边缘。人们在森林边缘种植谷物,定居农业生活,并饲养牛、羊、猪、狗等家畜,也进行狩猎,猎获物有鹿科动物等。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献记载,夏家店下层文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不同的区域内可以划分出几种类型。

也就是说在夏时期,辽西到燕山一带是由几个大的部落联盟构成的,其中海河北部一带的部落联盟就是古史传说中的有易氏。商朝的第七代先公王亥曾在有易部落中活动。

夏家店下层文化与中原二里头文化的关系密切。

环首刀是北方系青铜文化的典型器之一,在中原的二里头遗址也出土 1 件,通长 26.2 厘米。

辽宁锦州市松山新区水手营子墓葬出土的连柄戈具有明显的中原系铜戈的特征,和二里头文化三期的铜戈大体相当。

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的双翼铜镞不仅见于中原的二里头文化,在山东半岛的岳石文化中也有出土,这些都是文化交流的见证。

此外,中国北方地区青铜文化还受到来自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文化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喇叭口形耳环,其形制与分布在叶尼塞河以西的安德罗诺沃文化的铜耳环十分相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