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不同年代的文物各具特色,收藏者需要熟悉各个年代不同类型文物的特点,才能避免自己买到赝品。这对收藏者的要求很高,大多数的收藏者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时常会担心自己收藏的宝贝是赝品。

为了帮助收藏者确定自己收藏的宝贝是不是赝品,如今有很多节目会请到文物鉴定的专家来帮助收藏者鉴宝。一般情况下,收藏者都会接受专家给出的鉴定结果,不过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却当场质疑专家的说法,甚至说自己就是要“班门弄斧”,这次鉴宝究竟结果如何?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1)

开朗老太带来哥窑珍品

在一次鉴宝节目中,一位老太太带着自己的宝贝来到了台上。虽然她年事已高,不过却非常的开朗活跃,一上台就和主持人进行热情的互动,笑称自己只有36岁。面对疑惑的主持人,她才表示自己说的是公岁,也就是说自己已经72岁了。

主持人也被她的这种说法逗笑了。随后她还用两句打油诗夸赞了主持人的美貌,一时间整个舞台充满了欢声笑语,老人家年轻的心态也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2)

之后言归正传,这名来自江苏的七旬老人是一名收藏爱好者,她主要收藏的是瓷器,尤其是五大名窑的瓷器。随后她骄傲地表示,自己在五大名窑的收藏上小有所成,因为她自己的收藏品里五大名窑的都有,准备将来多上几次节目,每次带上一件两件藏品。

她口中所说的五大名窑便是汝窑、哥窑、定窑、官窑以及钧窑,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明代皇室收藏目录《玄德鼎彝谱》中。

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提到,宋代最有名的五种瓷器分别是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和定窑,不过因为柴窑没有发现窑址,也没有实物,因此一般还是会将钧窑列入五大名窑之中。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3)

五大名窑的瓷器造型精美,每个窑的瓷器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在瓷器收藏中它们一直都非常受欢迎。可以说五大名窑的瓷器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而且五大名窑的瓷器传世量稀少,主要都保存在北京故宫以及台北故宫,平时难得一见。因此世界上很多的博物馆以及顶尖的私人收藏家,都以自己拥有五大名窑瓷器的数量来彰显自己的实力。

老太太上来就说自己同时拥有五大名窑的瓷器,自然让人刮目相看,很多人也很期待她这次带来的是怎样的精品。老人家这次带来的是一个哥窑的三连瓶,釉色米黄,在瓶身上存在大量的开片。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4)

老人家带来的这件宝贝,无论是釉色还是瓶身上的开片,都符合人们印象中哥窑的特征,同时瓷器造型非常的精美规整,观众们也很好奇这件宝贝到底是不是真品。随后专家上前把这个三连瓶放在手中仔细端详,一时间现场的气氛变得非常紧张。

宝贝是赝品?

在仔细观察完老人家带来的宝贝之后,专家并没有第一时间揭开答案,而是先介绍了这类哥窑的瓷器藏品。老人家带来的这是一件官釉的瓶子,而在历史之中,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的这类瓷器,上面都是会出现开片的,且无论是北边和还是南边的瓷器,也都会出现青瓷中泛黄的特征,这些都和现场的瓶子相符。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5)

就在众人认为这件瓶子就是真品的时候,专家却话锋一转,表示虽然有开片这一点是对的,但是这个瓶子的器型很有问题。专家称老人带来的这种三连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如今已知的最早的三连瓶是出现了明代,而直到乾隆时期这种瓶子才开始流行,现在比较常见的三连瓶也都是乾隆时期留下的。

老人称这次自己带来的是宋代的瓷器,从时间来看是对不上的。不过仅仅因为器型就认定老人带来的是赝品并不具有说服力,因为可能三连瓶这种器型在明代之前就曾经出现过,只是现在我们还没有发现相关的文物罢了。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6)

专家也很清楚,接下来他向老人介绍了这个瓶子上存在的第二个问题,那就是瓶子底下的款识是错误的。在我国古代很多瓷器的底部都是有款识的,这也是人们辨别瓷器年代、出产地的关键。在这个瓶子底下有一个四方的款识,上面写着“汴京官窑”四个字。

说到汴京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北宋时期的都城,因此汴京官窑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专家指出,汴京官窑这个称呼其实是后人对北宋时期官窑的称呼,在北宋时期并没有这一个说法,按理说不可能在宋代的瓷器上找到带有这四个字的款识,这样可以断定这是后人仿制的时候,误将这种称呼用到了款识之中。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7)

看到一旁的老太太还是一副不相信的样子,专家继续补充。他表示这个款识不仅上面的说法存在常识性的错误,这四个字的字体也是不对的。

“汴京官窑”这四个字使用的是楷体,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现在电脑字库中的字形,和手写的书法作品有非常大的差异。加上这一个证据,已经可以断定这就是一件现代生产的仿品,而且它制造的年代也很短,至少是在电脑得到应用之后才被烧制出来的。

不过为了让大家以后不要再上当,专家又指明了一些瓶子上存在的问题。专家称虽然这个三连瓶上的开片看起来很像是真品,可是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开片是没有层次的。与此同时这个瓶子是注浆成型的,底足的修饰手法也是现代的工艺,所以从很多角度来看,这都不可能是五大名窑的真品。

老太的反击

听到专家的讲解和解释,现场的观众都认为这个三连瓶必定是一个赝品,毕竟一个瓶子上出现了这么多的破绽。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的收藏者一般都会认可专家的说法,不过这名老太太接下来的做法却让观众大感吃惊,因为她竟然当场做出反击,表示自己带来的三连瓶并非赝品。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8)

老人家表示虽然专家说得很有道理,可是自己带来的这个瓶子完全符合哥窑瓷器“紫口铁足、金丝铁线”的特点,而且这个瓶子是大器小开片,器型也非常的端庄,与此同时瓶子上的金丝泛红,铁线泛蓝,她表示现在做的高仿瓶子,基本难以做到这种水平,至少她之前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没有看到过类似的例子。

听到老人的这番言论,主持人也是连连称赞,从她的这番话来看,来到节目时她说的自己在五大名窑瓷器收藏上小有所成并非虚言,无论今天她带到节目现场的瓶子是不是赝品,她对哥窑瓷器的了解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收藏者。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9)

紫口铁足的确是哥窑瓷器的特点,在明末时期,就有很多关于哥窑瓷器的文献,其中大部分都是沿用前人对哥窑瓷器特征的描述,但在前人描写的基础之上,这个时期对哥窑特征的描述越来越具体和清晰,紫口铁足这个说法就是那时出现的。

根据当时人们文献中对哥窑瓷器外观的描写,哥窑瓷器胎色为黑褐色,釉层冰裂,釉色所谓粉青或是灰青色。因为胎色比较黑,在高温下器物口沿釉汁流泻而隐隐显出胎色,所以被称为紫口铁足。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10)

除此之外哥窑瓷器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老人提到的“金丝铁线”,这是因为哥窑的瓷器在染色之后,大纹片会呈现深褐色,而小纹片则是黄褐色,这种特征便被称为“金丝铁线”,这个特征在其他时期的瓷器中是很少见的,也是辨别一件瓷器是否是哥窑瓷器的关键。

从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口中,说出如此专业的术语还是很让人敬佩的,可见她是真的很喜欢收藏,对于五大名窑的瓷器也很感兴趣,相信她之前也一定下过很多的苦功。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11)

虽然之前专家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了这件三连瓶上的问题,确认这是一件赝品无疑,可是在听了老人家的观点之后,现场的观众和主持人也觉得她的观点是很有依据的,便想要听听专家会给出怎样的解释,难道专家之前真的看走眼了?

专家的无奈

在听到了老人的说法之后,专家也认可了她的一些观点。他表示类似于“紫口铁足、金丝铁线”这样的说法,的确是过去人们描述哥窑瓷器时经常会使用的字眼,而器型规整,也同样是之前人们断定一件瓷器是否是仿品的重要依据,老人家说的这些也的确符合。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12)

不过随后专家表示那毕竟是过去人们总结的经验,并不能完全详细地描述器物的准确特征。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只是文字的描述,哥窑瓷器的真实情况和文字的描写,还是会有一些出入的,如果仅仅凭借这些就去判断一件瓷器是不是真品,无疑是不严谨的。

在这之后专家还称,看起来老人应该是没有真正上手过像宋代官窑、宋代哥窑以及其他五大名窑的瓷器,因为如果亲自上手之后,就会发现真正的宋代瓷器在质感上和她带来的三连瓶有很大的差别。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13)

所以无论这件三口瓶上有多少特点符合对哥窑瓷器的描述,它都是一件彻头彻尾的赝品。而老人之所以一开始不认可他的说法,主要还是她实际上并不了解哥窑瓷器真正的特征。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五大名窑的瓷器传世量太过稀少,而且大部分都在博物馆之中收藏,像老人那种普通的收藏者,最多就是可以到博物馆一睹真容,想要上手把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出现这种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专家对此也感到有些无奈。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14)

面对专家的解释,老人也认可了他的说法,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过她对专家的另一句话却抱有异议,她觉得自己收藏五大名窑瓷器多年,专家却说她从来没有亲自上手过五大名窑的瓷器,她并不承认这一点,她相信自己收藏品中,肯定会有五大名窑的真品。

看到专家已经对这件藏品的真伪给出了定论,记者也请在场的专业人员介绍了一下哥窑瓷器目前的市场价值情况。他表示现在五大名窑的瓷器一直都是收藏市场上的珍品,它们很少会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每次只要有这些瓷器露面,最终成交价都是高价。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15)

近年在灵隐山人专场曾经出现过一个宋代的哥窑葵口盘,拍卖前给出的估价是五千万人民币,虽然最终这个葵口盘并没有被拍卖出去,不过它的价值肯定是在千万以上。

此外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季拍卖会上,一只清代乾隆时期的仿哥窑三连葫芦瓶成功拍出,那个瓶子的造型和这次节目上的三连瓶是一样的,当时的成交价是338万港币,从这些例子也可以看出现在五大名窑瓷器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值。

在节目的最后,老人表示,自己来到这个节目,专家给出什么结论她并不在乎。起初人们还以为老人依旧坚持自己手中的三连瓶是真品,老人接下来补充解释道,自己来到这里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鉴定自己手里的宝贝到底是不是真品,而是希望来到这里现场向专家讨教,她也戏言自己的这种做法是班门弄斧。

真品老瓷器鉴宝(七旬老太带名窑瓷器鉴宝)(16)

随后她表示自己还有很多其他的藏品,未来如果有机会的话,自己还会带着其他的藏品来到节目,让专家帮忙鉴定,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积累更加丰富的收藏知识。

老人的这种心态也得到了主持人的赞赏,事实上现在的收藏者难免会遇到一些赝品,这也是因为自身经验不足以及专业知识不够丰富。面对这样的情况,和这位老奶奶一样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提升自己的水平,避免在未来再次吃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