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10首经典诗(35岁王之涣来到黄河)
唐代诗人王之涣一共只有6首古诗流传后世,但是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很高。虽然诗歌传世数量很少,却可以名列唐代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列。
而在他尽存的这六首古诗当中,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一首关于黄河的古诗是他知名度最高的。这首古诗当中虽然只有20个字,却体现出了盛唐气吞山河的气概,而且最后的10个字还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古诗我们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题目就是《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出了诗人气吞山河的气概。毕竟在盛唐时期的人们内心都极为自信,奔腾的江河湖海都能够装在心中。在那时的人们看来,这只不过是他们内心汹涌志向的外在表达而已。
古人登高望远,向来抒发内心豪情壮志,向来表达内心襟怀抱负,王之涣的这首唐诗也不例外。“白日依山尽”是诗人所直接看到的景色,极目远眺,一轮红日即将落山,远处的高山,一望无际,连绵起伏。
而在高山的映照之下,“黄河入海流”奔腾的黄河水湍流不息。前五个字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后五个字则是诗人对于黄河入海壮阔画面的想象。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一层的想象,后面两句古诗的到来才如此的水到渠成。
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能够看到奔腾的黄河在山川之间穿梭,却没有办法能够看到更远。看不到黄河的发源地,也看不到黄河的入海口。但是他登上了鹳雀楼就比平时在黄河岸边所看到的黄河远景要更远,所以他从中得出了一个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要看的更远,就需要站得更高。虽然在这里王之涣所表达的不过是自己看黄河奔腾入海的想象所产生出来的思考,但是他本身已经有了很多的哲理性思考。而且这样的诗句不是凭空说离,而是运用形象化的表达,让我们每一个读到这里的人都心服口服。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