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王克仁(抗日英雄孙铭武)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抗日英雄王克仁?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抗日英雄王克仁(抗日英雄孙铭武)

抗日英雄王克仁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孙铭武,原名孙明武,字述周,1889年生于辽宁省清原县中寨子村。1908年,孙铭武考入兴京(今辽宁省新宾县)警官教练所,毕业后曾任兴京县四区区官兼地方保甲团团总。1916年,在千金寨协助张榕组织辽东护国军参与“讨袁”。1919年任奉军第16师工兵第3连连长,后晋升第3营营长。1924年任吉长镇守使第8旅运输队中校大队长,不久充任昌黎县警察局局长,直隶临、抚、昌、卢、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孙铭武与孙铭久、孙铭宸商量后,决计动员村民、亲友共同抗日,并在起义前夕于自家的中寨子村孙家大院创作了我国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

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 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 战斗!战斗 战斗!

从这首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孙铭武已经具备了两个重要思想:其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大举入侵,中华民族已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其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这也就是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在当时国内局势混乱,大小军阀、派系混战,民不聊生的情况局面下,孙铭武这种思想无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进步性。

2014年12月9日,由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发起,清原县委宣传部承办的“《国歌》素材诞生地研讨会在清原召开。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母本”,基本确定《国歌》素材诞生地就在清原。

抗日队伍成立后,孙铭武率部从清原赶到大苏河与李栋材部会合,共400余人。在大苏河城隍庙内,张显铭诵读抗日誓文,并把一支手枪置于香案,孙铭武、李栋材、张显铭齐说:“侦有二心,弹穿我胸。”孙铭武还指出:“与其坐以待能,不如起而杀贼,民族兴亡在此一举。”并在庭柱上写下“血盟救国军”五个大字。大苏河血盟誓师后,孙铭武、孙铭宸和张显铭等人,先后分别到兴京、柳河、通化和桓仁等地,秘密联络各界人士共同抗日。兴京县公安大队队长也暗中给予支持,这使得辽东血盟救国军队伍迅速壮大,很快威胁到辽东地区的日伪政权,而且由于这支军队纪律严明,坚决不动百姓一草一木,深得当地居民的拥戴。义勇军威震辽东。在新宾、清原、柳河、通化、桓仁等地,队伍不断扩大,到1932年1月已发展到千余人。

1932年1月初,汉奸卖国贼、东边镇守使、省防第1旅司令于芷山***通过假意合作骗得孙铭武等20名救国军军官及护兵百人来到三源浦,并于当夜在三源浦西门外把孙铭武等20名救国军军官全部杀害。临刑前,孙铭武写下遗书,嘱附自己的孩子说:“父今为国而死,吾子必继父志,父死九泉瞑目矣。”面对敌人,他毫不畏惧,慷概赴死,时年43岁。

新中国成立后,为扬先烈、慰问忠魂,中央人民政府为孙铭武颁发了烈士证书和光荣纪念证。清原县人民为缅怀先烈和铭记孙氏兄弟的抗日业绩,在烈士的家乡南口前镇南三家子为孙氏三兄弟立忠烈碑。***

***孙铭武二哥孙铭久,四弟孙铭武(孙耀祖)均为抗日烈士。

***于芷山 (1879—1951),原名于世文,字澜波,号芷山,辽宁省台安县黄沙坨子村人。出身于地主家庭,早年在东北杜立三处为匪。1903年到奉天投效清廷,1914年4月入奉天讲武堂,1917年任水上警察总局局长。1920年任步兵上校团长,后因扩编任少将旅长,升任师长兼张作霖侍从武官长。1927年10月任东北军第30军军长。1928年调任东边道镇守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公开降日,任伪“东边道自治保安司令部”总司令。同年12月被任命为伪奉天省警备司令官,后又改任伪第1军管区警备司令官。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伪满洲国军政部大臣。1940年调任伪满洲国治安部大臣。1943年又任伪满洲国将军府大将衔参议。1945年日本投降后匿居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逮捕归案,1951年5月2日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病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