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的特点及分析(朦胧诗美又不难理解)

朦胧诗的特点及分析(朦胧诗美又不难理解)(1)

再别康桥(作者: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解读:读诗应与它的写作背景相联系,但我不去找度娘搜作者的生辰与生活。诗意应是诗本身反应出来的东西,这是最基本的解读。言归正传,不必介绍作者,直奔主题。

康桥(剑桥的音译)是作者就读的学校,他晚上离去,方向往东。“轻轻”是指心情。“再别”是第二次离别。

全诗画面感强,且是由远及近的一副画面,从天边写到河边柳树,再写到船下的柔波和水草。“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写水草既在软泥上又在水底,不是写作错误,确实写出了水的清澈。

水草在招摇(招手),作者愿意做水草,表达作者不愿离开。“如梦一样的揉碎彩虹的倒影”是过度句。“向青草更青处”就是越走越远。

“放歌”,是说想唱一首“离别”的歌,并不是放声歌唱的意思。但是怎能唱得出来呢?因此沉默,如笙箫般的寂静。这里写得最为高明,有声与无声交融。笙箫是伤感之音!

虫子、康桥,都沉默?为什么?作者是用拟物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就连这些“物体”也为他送行,也不想让他走。这是诗歌常见的、高明的写作手法。

结尾“悄悄的我走了”,应理解为“静静”的;这里用“悄悄的”与开头的“轻轻的”呼应。“轻轻”,心情好;“悄悄”,不留恋,不惊醒别人。“轻轻”与“悄悄”,可以看出作者来时与别时的心境差不多,因此用“正如”。“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说作者的思念、回忆等等都留下了。

本诗美在画面感,晚霞倒影波光、微风、流水。读来如一个个分镜头。作者用轻描淡写的景色,和着美丽的、动感的画面,将离别之情写得委婉深沉。而不像有些人写离别的那样:再见吧,我走了,多么怀念的母校啊!——因此你不觉得徐志摩是写这类诗歌的高手吗?(原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