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

贵在精微 妙在传神

——阮振亚和他的蟋蟀画

村夫

小技自古称雕虫,

大师白石画最工。

闲来常作小精灵,

老夫痴心如孩童,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1)

这是阮振亚先生去年作的一首诗。可以看出他对画蟋蟀的痴迷。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会选择蟋蟀作为自己花鸟画的主要描绘对象?他回答说,杭州是南宋古都,一直受宋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斗蟋蟀也是一种南宋的遗风。我从小就喜欢玩斗蟋蟀,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叫上同学就聚在一起打蟋蟀,分出个大将、二将什么的。到了周日或暑假,会呼朋唤友赤着脚走到三堡田里去抓蟋蟀,踩断了地里的南瓜藤,常被农民追赶,回来晚了免不了被母亲挨打。如此仍痴心不改。到了后来,阮振亚忙于工作,无暇于养虫和玩虫,却钟情于画虫。

【阮振亚先生作品欣赏】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2)

群雄四起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3)

特拜相遇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4)

相互厮杀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5)

不屈不挠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6)

胶着状态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7)

初见分晓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8)

特拜相遇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9)

奋勇向前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10)

相互厮杀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11)

难分难解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12)

胶着状态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13)

初见分晓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14)

拜登全胜

虫王蟋蟀斗公鸡(戏说蟋蟀特拜相争)(15)

入主白宫

我观阮振亚画的花鸟画,潇洒自如,沉着痛快,如他画的兰竹,用笔大气,如电闪雷鸣,颇有蒲作英之遗风。而他画的蟋蟀却如此精致?阮振亚说,用大写意画法难以表现蟋蟀的精、气、神,小东西不能画的过于写意,它的生动和传神主要表现在动态上。画蟋蟀难在表现两虫纠缠在一起的打斗,上下翻滚,互相厮咬,刻划出蟋蟀争强好斗的天性。阮振亚还说,画蟋蟀的人少,画者往往忽略了蟋蟀的饭须,然而,我认为,蟋蟀头下的两根饭须和头上的长须一样很美的,它能增加蟋蟀的动感和美感。他不仅多次亲历蟋蟀打斗场景,而且从微信上收集了很多蟋蟀打斗的音像资料,积累了许多蟋蟀各种动态的速写资料,有时他竟然在餐桌上还会默写蟋蟀的打斗动态,努力做到“应物象形”。他笔下的蟋蟀画工写兼备,既有工笔的精细入微,又有写意的酣畅淋漓,意趣上的匠心独具。蟋蟋蟀虽小,他连许多细微处也不敢随意。蟀的翅膀,虽然薄如蝉衣,却没有蝉衣通透。蟋蟀打斗得胜后,奋翅高歌,得意洋洋;失败后,落荒而逃。不同的形态都表现在那一对翅膀上。画不同形态的翅膀是表现不同状态蟋蟀的关键。阮振亚采用钩勒加皴擦的技巧将它们都完美地表现出来了。蟋蟀的触须,纤细有力,蟋蟀打斗觅食时触须相互穿插,形态各不相同,阮振亚便用类似“高古游丝描”,一丝不苟地描绘下来,从而使画面“气韵生动”。蟋蟀的一对后腿,不同场合后腿的位置、姿态各不相同,壮实有力,有坚硬的质感,比较有力度。阮振亚就灵活地采用了铁线描勾勒,转折处方硬有力,充分展现了蟋蟀强劲体态。就连战败的蟋蟀,拖着残腿的狼狈也被他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小蟋蟀容易表现在扇面、册页,可是阮振亚还真是小题大做,竟然把蟋蟀画画成五米长卷,20多只蟋蟀神态各异,无一相同。或准备争斗,或扑咬厮打,或翻滚打斗,或振羽高鸣,得意洋洋,或败走麦城,垂头丧气。有聚有散,有多有少。他笔下的蟋蟀,呈现出一种浑雄大气的境界,把这争勇好斗的小生命表现得细致入微,酣畅淋漓。他抓住蟋蟀的特征,从小处着手,小题大做。蟋蟀虽小,但阮振亚的蟋蟀画却处处体现中国画传统的绘画理论。难怪他画的蟋蟀画深受大家欢迎。

阮振亚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其父亲引见,有幸拜著名书画家许竹楼先生为师,在老师的亲授指导下,他在绘画造型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艺事日进。他现为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民革中央画院理事、浙江现代画院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作家书画院浙江分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书画社理事、杭州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