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非常著名的一篇文章。文章面对革命低潮期,红军内部蔓延的种种悲观情绪,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的方法,前瞻性的指出革命未来的方向。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和毛泽东思想形成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篇充满哲理和思辨的文章,其实是毛泽东1930年1月5日,在古田赖坊一家店铺的阁楼上写给林彪的六七千字的长信。当时,为教育广大红军指战员,以党内通讯的形式予以公开发表。

一年七封信,透露了探寻正确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建党建军初期,党内思想交流,主要通过书信(包括组织间的报告、个人间的通信)、会议决议和会议报告三种形式。在没有电台的时候,书信是最常见的一种日常沟通方式。1929年2月至1930年1月,有七封信在我党历史比较有名。《二月来信》(1929年2月7日《中央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的信》)。1929年4月5日,毛泽东代表前委给中央的四月复信。1929年6月8日“白砂会议”期间,林彪给毛泽东不赞成其离开前委的信。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给林彪的复信《九月来信》(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1929年末,林彪写给毛泽东的《新年贺信》。1930年1月5日,毛泽东给林彪的回信《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注:毛泽东1929年6月22日前,任前委书记,之后负责特委工作。古田会议期间又被选为前委书记。前委书记由陈毅担任;朱德在陈毅赴上海参加军事会议期间,代理前委书记;林彪时任红四军一纵队司令员。

1.《二月来信》表达了中央对革命的悲观情绪。1929年4月3日,前委在瑞金收到了由福建省委转来的《中央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的信》(“二月来信”)。信是2月7日发出的,在路上走了2个月。中央向红四军前委着意强调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对在农村的红军前途作了较为悲观的估量。来信提出红四军必须分成小部队的组织,以“避免敌人目标的集中和便于给养与持久”,要朱德、毛泽东“离开部队”,“速来中央”。

2.毛泽东四月复信,对中央悲观论调不以为然。二月来信后,毛泽东召集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召开前委会议。绝大多数同志都认同毛泽东的观点,不同意朱、毛离开部队。4月5日,毛泽东代表前委给中央写了一封回信。主要内容包括:

  • 中央从前犯了盲动主义错误(过于乐观),现在颇有取消主义倾向(过于悲观)。
  • 分兵游击危害甚大。
  • 建议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
  • 革命高潮的条件包括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与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
  • 否定城市斗争和畏惧农民势力发展,都是错误的。
  • 毛泽东从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出发,提出如要朱、毛离开部队,请中央派刘伯承、恽代英两人来接替,以利工作。

3.林彪给毛泽东不赞成其离开前委的信。6月8日,红四军在上杭白砂后举行前委扩大会议,就是否设立军委问题愈争愈烈,毛泽东愤然提出辞去前委书记。当晚深夜,林彪托前委秘书江华转给毛泽东一信,表示不赞成毛泽东离开前委,希望他有决心纠正党内的错误。

【“你今天提出的你个人离开前委的意见,我非常不赞成。……党里要有错误的思想发生,你应毅然决心去纠正,不要以不管了事。在中央未派人代理你以前,你不应离开前委。我希望你以后应该有决心来纠正一切同志的错误思想。”】

4.毛泽东给林彪的回信。毛泽东接信十分感动。6月14日,回信将红四军党内争论归纳为14个问题,批评了党内的错误思想,分析了党内争论发生的原因,解释了“坚辞前委书记”的理由等。这封信所表达的思想,也是后来古田会议决议的基础。

【“你的信给我以很大的感动,因为你的勇敢的前进,我的勇气也起来了,我一定同你及一切有利于党的团结和革命的前进的同志们,向一切有害的思想、习惯、制度奋斗。”】

5.九月来信。6月22日,红四军“七大”后,毛泽东离开前委领导岗位,陈毅去上海参加军事会议,并向中央汇报工作。他在上海期间,实事求是地向中共中央汇报了红四军两年来的革命斗争以及“七大”不同意见的争论情况。由他起草,并经周恩来亲自审核把关,9月28日写了《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九月来信),以此来统一红四军前委的指导思想。该信肯定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确认中国革命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明确规定红军由前委指挥,并将党代表改为政治委员,其职责是监督军队行政事务、巩固政治领导、部署命令等;要求红四军官兵维护朱、毛领导,明确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此信,结束了红四军内部持续一年多的争论,帮助毛泽东大刀阔斧进行红军的思想整顿,于是有了12月的古田会议

6.林彪写给毛泽东的《新年贺信》。1929年末的一篇贺信,其实也是革命思想的交流碰撞。林彪在信中流露出悲观情绪,对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缺乏信心,反对毛泽东提出的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并建议采用流动游击的方式来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力。自从上井冈山之后,林彪就经常说些“天天吃南瓜,能打得天下吗?”“一个井冈山,十个井冈山也是空的”之类的牢骚话。林彪的这种悲观情绪,在当时的红军中比较普遍。

7.毛泽东回信《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开完古田会议的毛泽东决定用回复林彪来信的方式,阐明他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的看法,并以通讯的形式公开发表。之所以这样做,一是纠正以林彪为代表的红军部分同志错误思想,给他们打气鼓劲,坚定走正确革命道路的信心。二是当年这种党内对道路问题的争论很正常,充分体现了党内对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反复讨论,最大程度解释说明,以达思想统一的方式方法。其实,也是对林彪的爱护和帮助,并可借此教育所有持这种情绪的其他同志,而不至于影响党内团结。

读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

文章充满了智慧,教我们如何拨开迷雾见未来

毛泽东在文中提到“特别是我们在红军中工作的人,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仿佛全国全世界的形势概属未可乐观,革命胜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所以有这种抓住表面抛弃实质的观察,是因为他们对于一般情况的实质并没有科学地加以分析。”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都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而做出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的判断,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犯了“盲动主义”或“消极主义”。毛泽东用自己的方法,提出“反革命潮流开始下落,革命潮流开始复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并在1949年10月向全世界证明了这一判断的伟大。通过读原文,有三个拨开眼前迷雾,判断未来大势的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1.坚持矛盾分析法判断社会发展大趋势。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矛盾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毛泽东在文中提到“如问中国革命高潮是否快要到来,只有详细地去察看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是否真正向前发展了,才能作决定”。

  • 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需要日益迫切,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 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必然造成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
  • 伴随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军阀混战而来的,是赋税的加重,这样就会促令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
  • 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压榨加深,必然导致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加深。
  • 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中国商业资本的剥蚀和政府的赋税加重等项情况,便使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更加深刻化,即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更加重了,农民则更加仇恨地主
  • 因为外货的压迫、广大工农群众购买力的枯竭和政府赋税的加重,使得国货商人和独立生产者日益走上破产的道路
  • 反动政府在粮饷不足的条件之下无限制地增加军队,并因此而使战争一天多于一天,使得士兵群众经常处在困苦的环境之中
  • 因为国家的赋税加重,地主的租息加重和战祸扩大,造成了普遍于全国的灾荒和匪祸,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
  • 因为无钱开学,许多在校学生有失学之忧;因为生产落后,许多毕业学生无就业之望

读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

有了上面这样的分析,毛泽东进而提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对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问是不远了。今天,我们党和国家在“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础上,提出“碳中和”战略(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方法论。

  • 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粗放式发展方式的矛盾日益尖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国内短缺的传统能源必将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继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 粗放发展方式背后传统的能源产业结构,终将成为国家发展的负资产和阻碍力。传统能源供给不足,能源产业就要处于闲置状态,依靠传统能源运转的工业体系就要处于停滞状态。
  • 中国对传统能源依存度越高,越会成为西方某些国家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手段,进而成为中西方制衡的矛盾焦点。从产油国到运输主渠道,必然是层层设卡,处处设障。
  • 越早着手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越能掌握主动权。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是新兴产业,世界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新能源产业体系一旦构建,整个国家产业体系都将根据能源结构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带来的可能是全新的工业产品和消费模式,全新而广阔的市场。一旦中国在这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就可以向国外输出成熟的新能源产品。正所谓“一步抢先,步步抢先”,我们将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2.既要破,也要立。既要从理论上分析未来,也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道理要有说服力,就要告诉别人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此才能真正给人以信心和动力。文章再三否定打游击就能实现革命高潮的想法。明确提出了必须建立红色政权,在红色政权中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其中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主要形式,包括正式的红军和地方武装;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通过土地革命解决基本兵源和后勤保障;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重要依托的,是组织发动群众、提供经济保障、开展武装斗争的基地。

3.结合革命实践和历史经验,不讲“大道理”。所谓“以理服人”,可不是拿一套高大上的哲学方法论去服人。而应该结合历史经验和大家的亲身感受,深入浅出地分析辨别。毛泽东对中央要求其“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于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的建议,从实际情况给予了驳斥。他反映“以连或营为单位,单独行动,分散在农村中,用游击的战术发动群众,避免目标,我们从一九二七年冬天就计划过,而且多次实行过,但是都失败了”。因为:

  • 主力红军多不是本地人,和地方赤卫队来历不同。
  • 小则领导不健全,恶劣环境应付不来,容易失败,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 愈是恶劣环境,队伍愈须集中,领导者愈须坚决奋斗,方能团结内部,应付敌人。只有在好的环境里才好分兵游击。

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又补充了集中兵力的积极理由

  • 集中了才能消灭大一点的敌人,才能占领城镇。
  • 消灭了大一点的敌人,占领了城镇,才能发动大范围的群众,建立几个县联在一块的政权。
  • 这样才能耸动远近的视听(所谓扩大政治影响),才能于促进革命高潮发生实际的效力。
  • 例如我们前年干的湘赣边界政权,去年干的闽西政权。

同时,毛泽东又补充了他们实战中证明有效的分兵方式(近距离分兵)

  •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
  • 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
  • 例如湘赣边界第一次打下永新时,二十九团和三十一团在永新境内的分兵。
  • 至于远距离的分兵,则要在好一点的环境和比较健全的领导机关两个条件之下才有可能。
  • 分兵的目的,是为了更能争取群众,更能深入土地革命和建立政权,更能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
  • 若不能达到这些目的,或者反因分兵而遭受失败,削弱了红军的力量,例如前年八月湘赣边界分兵打郴州那样,则不如不分为好。

读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

毛泽东:“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读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4)

毛泽东这篇文章标志着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欢迎大家分享你的体会和收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