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老屋奇遇记(巢北乡居杂记之山周村)

作者:汤增旭

山村老屋奇遇记(巢北乡居杂记之山周村)(1)

最近有看到昂云和马启兵两位先生的朋友圈,提及到山周村“秀才老屋”目前的状况,不禁心有所动,想再去这个村庄现场看看。根据我自己新浪微博的记载,2016年7月27号, 我曾经和张老师一道,冒着酷暑去这个浮槎山麓的古村落考察观光过。时间飞逝,一转眼都快四年时间了。

当晚发微信给我老表曹东风先生,老表是巢湖庙岗乡的干部,前几年挂职担任清涧行政村党支书,任期内修桥铺路,整治村庄自然环境,开发山沿的生态旅游风景,身体力行,改善民生,踏踏实实地做了蛮多事情,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民心。

山村老屋奇遇记(巢北乡居杂记之山周村)(2)

由于他对本地情况熟悉,所以邀请他做一下向导,其实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希望利用他在当地的威望和影响力,为这个具备深厚历史底蕴的古村落,在他力所能及的工作范围内,做些开发保护的善事。

第二天上午早饭后驱车,穿柘皋、到庙岗,在乡政府大门口接到东风,由于疫情原因,两个老表也是许久没有见面了,感觉还是非常亲切。我们俩从小一起玩耍、念书长大的,既是亲戚又是发小,真正一辈子的好兄弟、好朋友。

继续开车,沿着路况良好的乡村柏油马路,一边拉拉家常,一边查看沿途的风景。最近春光明媚,万物生长,正所谓“青山隐隐水迢迢”,远处的浮槎山连绵起伏,修长的山脉一路逶迤蜿蜒,像一道碧绿的屏风。田野里盛开的金色油菜花,和青青的麦田交错,间或夹杂着其他各色的绿树红花,把大地点缀的五彩斑斓。

十几分钟的车程,从柏油路再左拐,向进山的方位开一公里,就顺利到达山周村。进村的路口也例行设置了路障,悬挂预防病毒的警示标语。

山村老屋奇遇记(巢北乡居杂记之山周村)(3)

进村后径直抵达位于村中央的“秀才老屋”,和四年前相比,这一长排的老宅显得更加破败不堪,特别是靠近北侧的好几间房屋,前几年我们来看的时候,部分墙体以及内部房梁构建还保存的不错,现在坍塌的更加严重,用我们巢湖话讲就是“倒啷割壁”的,唉,也是没辙。

山村老屋奇遇记(巢北乡居杂记之山周村)(4)

老屋的方位应该是坐西朝东,目测总体长度有五六十米吧。最南侧的一个套间单元,由于周氏后人尚在居住,所以保存的相对比较完整,前后两进,中间是个小小的天井院落,里面一进的后面,据说当年还有一个院落。正午时分,阳光从天井顶端洒落下来,房间显得温暖敞亮,非常典型的传统江淮民居风格,这种建筑格局,虽然比不上徽州富商显宦的深宅大院,但也别具地方特色。

正好主人在家,见我们来参观老宅,大爷和大妈都非常热情,一见面大妈就打开话匣子说,哎呀,你们来晚了,要是五六年前来的话,靠北头的房子不倒塌,这一排整整齐齐的,真是完美啊,言语中透露着无奈和遗憾。

这位大妈年纪约莫六十岁左右吧,性格也开朗健谈。据她介绍,周秀才名叫周本立,是巢北地区清末著名的私塾先生,老夫子传道受业,声名远播,四方学子皆慕名前来读书学习,所以束脩颇丰,家道殷实。由于秀才有四个儿子,故此特意建造了四十间大屋,相当于每个儿子分得十间;大妈说她们家是第四个儿子的后人,已经是周秀才的第四代了。据说周本立老先生当初盖房子的时候,原本计划全部用砖瓦材料,又担心倘若家道中落,后人经济状况不好的话,会缺乏资金用不起砖瓦来维修房屋,所以墙体还是就地取材使用土坯,只是在地基、门楼等主要部位,才用青石和青砖加固。虽然是土坯结构,倒也冬暖夏凉,非常适宜居住。

山村老屋奇遇记(巢北乡居杂记之山周村)(5)

大妈接着又介绍屋内的摆设,木门木窗,雕花房梁,包括当年先人遗留下来的两张大桌子、几条长凳、一张拆下来准备修缮重装的架子床等等,整体做工也算是朴素精良,最起码现在的农村也是很难见到了,其中每条长板凳的内侧,还保留有墨书“一样四条”字样。房间里有的木柱上也写有文字,据说是当年做学堂时遗留下来的,字迹湮灭,不易辨认。

大爷又带我们去看一墙之隔、已经坍塌的十余间屋子,这些屋子虽然大部分缺瓦少盖,但主体建筑尚存,倘若悉心施工抢救,还是有可能修缮恢复原貌的。

我独自站立在这废弃老宅的客厅里,脚下是凌乱的残砖碎瓦,阳光从残缺的屋顶、墙壁的缝隙中照射进来,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这老屋不仅仅是居家过日子的场所,也曾经长期作为学堂私塾,当年也曾回响起朗朗的读书声,据考证中共早期党员李慰农烈士就曾经在这里就读,这也是马启兵先生《红耀安徽》栏目过来采访的主要原因。

大爷又带我们去村头另外一处老宅参观,这栋老屋,总体布局和之前的类似,特别是土坯山墙保存的完整无缺,前后两进结构浑然天成,也是周老夫子当年所修建。由于一直有人居住,房屋状况更加良好,只可惜靠近西侧的几间房屋,十几年前被下辈们拆除,盖上了新的砖瓦民房,破坏了老宅的整体统一性。

山村老屋奇遇记(巢北乡居杂记之山周村)(6)

村口的这栋老屋依水而建,一条小溪由高向低缓缓流淌,溪水的源头自然是来自浮槎山间,只是河水里有些杂草,据大爷介绍最近村里也要清淤,修整河道。老屋的对面,高耸着两株巨大的法国梧桐,枝高叶厚,夏天纳凉应该非常宜人。大树的下面有一口水井,井口用木盖遮挡着,通过井圈的风化程度,感觉这口井应该蛮有年头了,老井的四周镶嵌有石头地基,便于村民汲水和洗涤。

山周村的风水真好,依山傍水,房屋建筑和地势完美融合,规划布局合理,非常安逸宁静,据说目前全村尚有近百户人家,在这一带也算是大村庄了。除了“秀才老屋”之外,零零星星的还保存有好几处土坯老宅,村里几条悠长的巷道,铺设着参差不齐的石板路,也都是靠山取材,非常具有山沿地带的民居特色。

山村老屋奇遇记(巢北乡居杂记之山周村)(7)

在村里踯躅徘徊,既感慨山周村庄的古朴,有宋词“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的寂寥意境,又为这些老屋未来的命运担忧,难道这些百年历史的老屋,真的就这么一天一天的坍塌,徒留下一丝断壁残垣,供将来的人们怀念凭吊吗?

晚上回家后,我把当天拍摄的老屋相片挑选了几张,用微信发给我省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安徽建筑大学翟光逵先生,翟老师回复如下:“这个房子是巢湖地区典型的民居:1、土坯墙就地取材,成本低。2、小凹廊入口大门,门面墙用青砖贴面,做成里生熟墙,既防水又耐用好看,还节省材料。3、木屋架承重,用料小,也是节约。4、房屋堂心用隔扇门,不像皖南的堂心完全敞开,是因为这里冬天比较冷,因地制宜。我认为巢湖地区应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古民居,尤其是搞乡村规划和建设时要注意这一点”。

山村老屋奇遇记(巢北乡居杂记之山周村)(8)

翟先生的殷殷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他写的第4条,我个人觉得尤为重要。希望我们的各级政府,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古民居,即使出于好意要维修改造,也一定要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不能推倒重来,这样就适得其反,客观上反而破坏了文物古迹。

其实浮槎山沿线近几年打造的几个风景区都蛮不错的,包括周边的“桃花源”景区、“梅博园”景区,倘若把山周村也能囊括进来,稍加改造维护,把几个景点衔接串联起来,既有山水美景又有人文古迹,形成整体旅游大景观,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山村老屋奇遇记(巢北乡居杂记之山周村)(9)

衷心希望我巢的文保单位、当地政府以及其他有识之士,能够迅速行动起来,眼下当务之急,是对“秀才老屋”已经倒塌的部分建筑,予以一定的修葺保护,毕竟这栋老屋总体的状况还是不错的。这不仅仅是如今非常难得一见的老民居建筑,更是巢湖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李慰农烈士曾经就读的私塾学堂,无论是从古建筑保护的角度,还是弘扬烈士先辈的革命思想,我们巢湖都应该好好善待庙岗山周村的这栋“秀才老屋”。

最忆是巢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