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原来b站一样的二次元网站(二次元人类齐舔屏)

像原来b站一样的二次元网站(二次元人类齐舔屏)(1)

像原来b站一样的二次元网站(二次元人类齐舔屏)(2)

一部非典型的故宫纪录片,在电视上不温不火,却在B站走红,“完全不给其他国产片留活路”

文 / 王玥娇 编辑 / 王波

4月6日上午11点左右,故宫文保科技部钟表组修复师傅王津第一次在办公室外碰到了找上门来的粉丝——一个93年出生的姑娘“兔子”。

此前,为了见到“男神”王师傅,她已经在故宫里折腾了两个小时,走了一万多步,因此成为当天的微信朋友圈运动冠军。

故宫在旺季的开放时间是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兔子”提前在网上订好票,开门前就排在第一,成为故宫当天的首位游客。

来北京4年,这是她第一次游览故宫,直接驱动力是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片里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在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下称B站)上,这部纪录片被很多网友“二刷”“三刷”甚至“五刷”(看了五遍)。

“二次元”硬生生炒红故宫纪录片

1月7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按照修复文物的类别分为3集,聚焦故宫文保科技部的工作人员——一个长期并不为外界所了解的群体。

相比之后在网络上爆棚的口碑,央视首播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

1月9日,央视播出最后一集的当天,网友“澄因”在B站上传了影片视频,之后,同样的视频陆续又被其他网友上传了两三次。目前《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的总点击量已经过百万,在豆瓣上的评分也高达9.4分,被形容为“完全不给其他国产片留活路”。

按照B站董事长陈睿在2015年的说法,B站用户中75%是90后,17岁以下的中学生甚至超过三分之一。

作为路人的非会员可以观看,但不能留言、发弹幕。想成为B站正式会员,就要在注册时面对大量脑洞大开的专业问题,比如必答的20道弹幕礼仪题,可以自选知识领域的30道选择题,类似“iPhone20的宣传片邀请了一名使用宇宙力量战斗的战士做代言人,请问这名战士的职业是?”这样的问题,时常让不熟悉二次元的“普通人”无从下手。

注册B站甚至因此成为一项任务,在搜索引擎上输入“bilibili 注册”的关键词,会发现很多热心网友发布的题为“B站会员注册问题6200道答案”的帖子,全方位指导外行顺利注册。

创始人徐逸曾把复杂的注册过程比喻为地下党对暗号,“对得上来,自己人,对不上来,不好意思,再见”,B站用这样的方式筑起了一道立场鲜明的墙:你可以围观,但非同好勿进。

有意思的是,徐逸曾表示不希望网站有太多跟二次元无关的内容,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就是从这个首页充斥着各种动画番剧的网站开始的,尽管它“由故宫和央视牵头,主创都来自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的背景,听起来和B站格格不入,有人在弹幕里开玩笑:“我居然在B站看纪录片”。

所有推荐过这部纪录片的微信公众号,几乎都会提到“B站爆红”这个关键词,有些还会在文章结尾直接甩出视频链接。相比公号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微博上“小透明”们的口口相传虽然慢,却因为彼此是有相同爱好的相熟网友,更加真实可信。

“兔子”就是在微博上看到推荐后,吃下了这颗“安利”。过年期间,她在B站一口气看完3集,之后又意犹未尽地刷了好几遍。在这之前,她对“文物医生”这个职业的概念来自小说,“比如《盗墓笔记》”。

和发弹幕的大部分人一样,她原先并不知道故宫深处还有这么一群工作人员,看纪录片时“一下就被迷住了”。

“兔子”在北京的部队幼儿园做了4年老师,尽管一直对故宫抱有热情,却因为忙,“而且故宫永远那么多人”,迟迟没去游览。

像原来b站一样的二次元网站(二次元人类齐舔屏)(3)

▵故宫甄嬛居所寿康宫开放当日,游客在自拍

“去故宫之前,对那儿的印象就是一入宫墙深似海,从此真心是路人。”在向《博客天下》描述时,她开玩笑地将这样的想象归因于“看了太多穿越小说和古装电视剧”。

有类似的知识结构和成长经历,用这种方式了解故宫和文物修复的,不只她一个。影片开头处,有人在弹幕中提起耽美小说《文物不好惹》,引来不少附和,小说的主角就是文物修复师。

还有人在评论区积极推荐网文——“能接受耽美的朋友推荐你们看《红尘有幸识丹青》”,理由是有大量的临仿技术描写,作者文笔细腻、格局开阔,推荐者同时提醒“专业性没有多强”,但“题材新颖,可读性较强”,结论是可以用来消磨时间。

这样的推荐出现在B站再正常不过。厦门大学助理教授杨玲曾推算,中国至少有百万“耽美”文学读者,河南大学学生的一项千人网络调查提供了更具体的读者形象: 其中88.6%来自城市, 35.3%来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67.4%的人受过高等教育,其余年龄太小,基本还在接受适龄教育。

高密度的年轻耽美爱好者似乎印证了关于B站最广为流传的笑话——“小学生聚集地”。《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弹幕中几乎没有真正的小学生,但的确有不少尚处在初高中阶段的观众。他们得知这部纪录片的渠道“千奇百怪”,除了通过微信微博,有些是“历史/语文老师推荐来看”,有从《中学生天地》被“安利”的,还有弹幕表示是查单词时在有道词典上看到的。最终,他们都“慕名而来”到B站“舔屏”,并学到了“焕彩生辉”等新词。

在B站看视频,用户习惯在开头处用弹幕聊些无关痛痒的内容,自己的地理位置、第几遍看……像是正式座谈会开始前的热身。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片头综述文物修复的各个分支时,弹幕里不断飘过“我在床上吃泡芙”“我在浙江吃饺子”“我在东北玩泥巴”“我在布拉格写论文”等统一句型,这种开玩笑的报到方式随后甚至引起了真假难辨的“认亲”——有人发出“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2014级15班”,立刻有一连串弹幕跟上,纷纷表示来自“十五班”、“八班”,还有人吐槽“老师要求写观后感”。纪录片里正严肃讲述的有关文物修复的知识,完全成了背景,被汹涌而出的弹幕淹没。

而在大学生年龄段里,一位自称“西北大学文物保护专业”的网友,被随后赶来的校友或相关专业学生要求“站住别走”,弹幕因此开始讨论文物保护专业的录取要求,不断有人提问自己的专业是否能进入故宫工作,当然,大多带着玩笑。“学中医的能去太医署吗?”,“学微电子的能修灯泡吗?”,还有人要求给故宫做APP和网站,“管饭就行”。

一部在电视上不温不火的纪录片,就这样唤醒了很多“二次元”年轻人未能实现的“文物修复梦”。B站网友“打嗝兽”是其中之一。“小时候大家都会对十大未解之谜之类的书感兴趣吧?有种对未知事物的神秘感。” 对古董、手艺感兴趣的她告诉《博客天下》。这种好感被她变成爱好延续至今。两年前,她看到微博上刻橡皮章的“大神”的作品,因为“对美的事物天生没有抵抗力”,开始在贴吧找教程,研究软陶、纸黏土、橡皮章之类的手工艺品。“有段时间比较清闲,就天天做,现在会做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设计。”

因此,她对手艺人一直保有敬重,“总担心哪天手艺就那么绝迹了”。

年轻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喜爱

在朋友的推荐下,“打嗝兽”看完《我在故宫修文物》时,第一感受是“很惊喜”。

和“兔子”一样,在众多修复人员中,“打嗝兽”最喜欢的是“故宫男神”钟表组修复师傅王津。刷了两遍纪录片后,这个1993年出生的姑娘决定为“60后”修表师傅做一个CUT。CUT一般指从视频中剪出某人出现的所有画面,方便其粉丝单独观看。拥有自己的CUT,往往是高人气的佐证。

第一遍刷片时,因为没开弹幕,“打嗝兽”只找到了一位同好——推荐她看《我在故宫修文物》的那位朋友,“二刷”一打开弹幕,“才发现原来那么多人喜欢他啊!”

为了方便自己和朋友看王师傅,“打嗝兽”在1月24日剪出了第一个CUT,当天就上传至B站。

像原来b站一样的二次元网站(二次元人类齐舔屏)(4)

▵B站视频截图

截至目前,这个时长不到14分钟的小视频收获了1万多点击量,这样的热度完全出乎“打嗝兽”意料。更让她惊喜的是,王师傅的徒弟、同样在纪录片中出现过的钟表修复师亓昊楠,在微博上转发了这个视频,还对“网上的大神”表示感谢。

这条微博很快被前来表白的年轻人攻陷,有人问这种花痴的行为会不会被认真修表的王师傅讨厌,亓昊楠开起玩笑:“可以更猛烈些”。

尽管王津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示收到了粉丝的反馈,并谦虚地将褒奖归因于“大家对钟表的好奇”,但这位55岁的“故宫博物院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人”可能并不真的明白,这群跟他差了一辈的年轻人是为何迷上他,并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喜爱的。

在“打嗝兽”为王津制作的CUT视频中,前面的弹幕都在惊呼“王师傅居然也有CUT了!”随后,“王师傅还缺儿媳吗”这种固定网络句式多次刷屏,面对众多同好,有人高呼“找到组织了”,也有人开玩笑“满屏都是情敌”。只要王津在画面里一出现,屏幕上几乎都会同步弹出“例行表白”的弹幕。

像原来b站一样的二次元网站(二次元人类齐舔屏)(5)

▵B站视频截图

在粉丝眼里,王津师傅的一切都是自带柔光美化效果的“萌点”。鼻音是“苏”,“鹿晗的语调语气跟师傅很像”;外形是“帅”,“像《请回答1988》里的阿泽”,“有那个年代特有的温和的气质,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断有人要求“承包”王津的手和笑容,甚至随着剧情推进,弹幕的情绪也随之变化。

王津师徒二人在厦门参加钟表博览会时,台湾钟表收藏家黄嘉竹向他们展示手机里的照片,确认故宫没有同款后说:“只要我有两三件故宫没有的,就开心了。

“跟故宫较什么劲?”“这就是商人和学者的区别”……粉丝们替故宫和王津感到被冒犯,立刻旗帜鲜明地鸣不平,有人试图用弹幕解释,收藏家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不必过度解读,但在满屏怒气中,作用不大。

而当王津全程平和地笑着,对镜头表示黄嘉竹老先生收藏不少,可能就是想和故宫“比试比试”,弹幕中刚燃起的一丝愤懑又立刻平息——“还是王师傅儒雅啊!”

弹幕第二次大的感情波动发生在王津带着摄制组游览钟表展览馆时,当他为只能静态展示的钟表感到“心疼”时,弹幕里,“心疼”的字眼满屏幕飞驰而过,“钟表不动起来,感觉王师傅的心血都白费了!”还有人在听到王津的职业生涯走到晚期时表示“泪目”,立刻决定“要再去故宫看看”。

在围观纪录片的过程中,这些“二次元”弹幕里提到最多的,是他们这群人偏爱的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红尘有幸识丹青》。当然,也有人表示,“该再回头去看看《甄嬛传》了”。

他们将一切讯息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再输出

“正能量”和“接地气”可能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能在B站大火的两个重要因素。在“打嗝兽”看来,这部纪录片最让她感动的地方在于“从师傅们身上看到自己不曾有的一种坚持”。

和她一样,这些年轻的B站用户被“16岁进入故宫学习钟表修复,至今没换过工作”的王师傅打动,熟悉热血漫画的一代人因此发现,原来一生只做一件事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正被文物修复师傅默默地执行着的日常故事。

像原来b站一样的二次元网站(二次元人类齐舔屏)(6)

▵文保科技部钟表组王津在修钟表

《我在故宫修文物》无意中完成的另一个任务,是爱国主义教育。一路“追”王津到故宫的“兔子”把喜欢这部纪录片和《舌尖上的中国》的理由,统一归因于“最中国”又“有血有肉”。评论区里,有人质疑大部分观众盲目跟风,其实并不了解文物保护,立刻被还击:“对我们国家的东西,怎么追捧都不为过!”还有人则直接弹幕“就喜欢看这些彰显祖国文化的纪录片,觉得骄傲”。

B站的“小朋友”们依仗互联网的发展,长期处于信息选择应接不暇的状态,这让他们比上一代人更厌恶明显的宣传,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并不知道,《我在故宫修文物》其实是故宫90周年的献礼纪录片,一部名副其实的“宣传片”。

摄制组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作人员在故宫里打杏子,“长途跋涉”去抽烟,骑车穿越空无一人的太和殿广场等日常画面,原本会被剪掉,因为“担心观众看了认为他们工作不认真”,但最终出于对90后和00后的了解,决定保留,事实证明,这些画面在观众心里“刷爆了好感”,并且“解说很活泼,很能抓年轻人的心”。不少人“只是想随便看看,不知不觉就看完了一集”。

书画组的杨泽华被称为“话痨师傅”,是另一位人气极高的修复师,休息间隙弹吉他时,旁白介绍他已经50多岁,弹幕立刻飘出:“50多?看上去就40 !”观众羡慕纪东歌能像溥仪一样在故宫里骑车,看到工作人员打杏子时,大家又开起“皇家杏子”和“舌尖上的故宫”的玩笑。于是有人发弹幕“这其实是故宫的招聘宣传片吧?”立刻得到无数赞同。听到片子里师傅随口说“去寿康宫一趟”,一群人马上表示“羡慕死了”,在他们所接触的影视、文学等作品里,寿康宫是“很霸气”的地方。

不同于无数直接聚焦物品本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不时穿插的工作人员的日常,巧妙地中和掉了“宣传感”,让他们在B站观众眼中成为“可爱”、“生动”的普通人。

弹幕“拒绝严肃”的属性决定了即使旁白在一本正经介绍文物,观众也能用“谜之关注点”将话题带跑偏。在古画的图案中认出“小岳岳(相声演员岳云鹏)”,看到视频里认认真真清理文物上灰尘的师傅跟自己戴着“同款口罩”,把画面中破碎的瓷器叫“皇家尾单”;工作人员谈到青花瓷,弹幕排队“唱”起周杰伦的《青花瓷》;当介绍乾隆留下4万多首诗歌,堪称数量第一时,网友们顿时弹出“作诗狂魔”、“高产boy”、“微博达人”、“万词王”等称呼;修复师们去故宫北苑看新办公室,旁白在介绍地理位置时提到五环,《五环之歌》响彻屏幕——“啊,五环,你比六环多一环”。

这是B站人聊天的方式,也是他们看视频的方式。分析B站的文章都有一个共识,弹幕就是“尽管你一个人在看视频,却仿佛和一屋子的人一起”,掌握了这项技能的年轻人,能将一切讯息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再输出,并不会因为影片的类型和严肃与否而有任何变化,即使他们面对的是正襟危坐的故宫。还有人说,片名应该叫“我在冷宫修皇家手办”。

纪录片播出后,“打嗝兽”心中“远离尘世”的王津,依然每天坐同一路公交车上下班,有一次的确遇到了认出他的粉丝。但在故宫偶遇专程来堵他的“兔子”时,王津依然有些惊讶。

“王师傅,我特别喜欢你,专门来看你的!”“兔子”回忆,当时自己激动到语无伦次,把这句话重复了好几遍。在文保科技部门口换了两班岗的门卫和见证她跑前跑后问电话的其他工作人员,也高兴地跟王津解释,有小粉丝来看你了。

这不是王津平时常走的门,“真有缘分啊”,他笑着感叹,和“兔子”闲聊了几句后又主动提出合影。

这个为了“60后”追进故宫的“90后”真切地体会了一次追星的感觉,对故宫的印象也从“庭院深深”变成了“里面的人都特别亲切”。离开钟表馆时,工作人员甚至开玩笑地挽留她:“这就走了?再看会儿呗!”

●●●

文章首发于《博客天下》第217期

像原来b站一样的二次元网站(二次元人类齐舔屏)(7)

像原来b站一样的二次元网站(二次元人类齐舔屏)(8)

像原来b站一样的二次元网站(二次元人类齐舔屏)(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