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世界公认的十部神级电影(大尺度限制级电影还有重见天日的可能)
这消息让肉叔震惊,却不意外。
上周,新片《小黄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传》传出定档消息,肉叔正准备带暑假来家里住的外甥去电影院嗨一把。
谁知今天中午,就有博主曝料——院线版被改。
内地版剧情是熟悉的味道:
反派入狱,被判20年,改邪归正。
电影正式上映前,改动的事实和方式还有待考究,不过从后续其他电影博主的跟进,以及豆瓣页面的片长差别来看,应该是真的。
震惊吗?
震惊,毕竟横看竖看都找不出改动的理由——北美分级属于基本没有分级(PG级,第二轻的量级),剧情属于完全合家欢,角色是一堆只会瞪眼卖萌的黄色胶囊状生物……能有什么坏心眼啊!
意外吗?
一点都不——这么多年眼看系列从“卑鄙的我”,到“神偷奶爸”,再到如今“小黄人大眼萌”,步步妥协都习惯了。
肉叔真正担心的也不是这一分钟改动(大不了带外甥早点离场就完了)。
而是公共领域里,我们被步步紧逼的表达空间。
具体到电影领域,真正危险的是在“内地版”结局背后。
还衍生着“内地版”的三观。
01
当坏人的下场被框定。
自然也限制着反派的塑造——成为正派纯粹的对立面,是承受观众骂声的背锅侠,是引起剧情冲突的工具人。
近期《明日战记》就是个典型例子。
渣渣辉饰演的反派,偏执地坚持保留能净化空气的“天幕”,所以他坏得很执着:我管你多少人死,天幕要留住,耶稣来了都没用。
直到后来计划暴露,徒留一声枪响。
镜头给到落地的弹壳。
一个曾经这么狂的人,怎么就善罢甘休了?
这是《明日》重特效,轻剧情的“摆烂式”角色塑造——反正都要死,干脆就别费劲。
这当然是特例。
更普遍的情况是。
反派必须死,可他们的死,往往经不起推敲。
《断·桥》。
本肉当时看到影片中段,王俊凯饰演的角色被曝出“在逃杀人犯”的身份。
第一反应不是他身上背负了怎样难言的过去,而是——作为一个污点人物,电影会怎么写他的结局?
是在字幕里三两句的“绳之以法”,还是?
导演选择了一种相对不落俗的方法(电影还在上映,不剧透),可最后还是死了。
《怒火·重案》。
谢霆锋的帅气和出色的演绎,让人实在无法讨厌这个有仇必报的反派。
影片尾声,他和甄子丹在一番激烈的肉搏后,警察终于赶到现场支援,红外线瞄准他身体。
邱刚敖仍不服气:
我认输了,但我不认命。
可一个不畏强权的人,又怎么会在警察重重包围下认输呢?
总之他死了。
只不过导演用细微的隐喻为角色留下一丝怜悯:
与身后倒下的神像对应,他的死亦是自我救赎。
勉强为角色补救。
还有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堪称奇情纠缠下的死法大赏。
陈妍希饰演的连阿云,在车祸中撞上凸出的钢筋;张颂文饰演的城建委主任唐奕杰,在拆迁地被推下楼,坠楼身亡……
宋佳饰演的林慧,选择自首——为一件跟自己无关的凶杀案。
这些作过恶的人,都得到了惩罚。
但他们都不是因为自己做过的错事而受惩罚。
所以现状就变成了——我们越是粗浅地判断一个人恶的身份,便越是轻视了恶的种子,恶的滋长,以及恶的土壤。
是我们自己隔绝了善恶纠缠中更复杂的人性。
一组对比最明显的对比。
《神探》和《神探大战》。
15年前的《神探》,结局的换枪是影迷心中神来之笔。
换一次枪,就能置换现场每一个人的身份是好是坏,从而暗示他的结局。
而每一次换枪,你又能窥见一个普通人被恐惧和贪念推向深渊的过程。
《神探大战》则避开了这层暧昧。
结果是什么?
别扭。
明面上它让“癫佬神探”刘青云做了好人,暗中却在结局让他的心魔一闪而过;而林峯则成为彻头彻尾的坏人。
最终那只“人心的鬼”,似乎能且只能用“神经病”去解释。
02
比坏人必死更荒诞的,是好人不能死。
豆瓣8.4的《隐入尘烟》,里面就有一个不能死的主角老四。
全片用一年四季的时间,细细描摹着底层农民是如何不断被榨取,沦为上层的造血机器。
被榨干所有后,老四决定自杀。
他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神情痛苦地躺在床上,旁边的桌上放着一罐空瓶的农药,那是他真正“隐入尘烟”的时刻。
那是导演前面大手笔的“轻盈浪漫”后,刺穿残酷现实的一记重击。
可惜打在了棉花上。
影片结尾走完长串演职员后,突然来了一句:
“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
面对如此欲盖弥彰的结局,有影迷在点映场里发问,导演李睿珺只能无奈地笑笑:
有时候不是你想死就能死的。
《嘉年华》,被誉为中国版《熔炉》。
少女小文第二次做处女膜鉴定,听到医生说谎掩盖她被性侵的事实,止不住地落泪,她突然抬头看向窗外,眼神死寂。
下个镜头。
一扇打开的窗,轻飘的窗帘,以及空无一人的病床。
女孩的自杀,不言而喻。
院线版却将她强行“复活”,回归正常生活。
而这段空镜的留白,这段对黑幕遮蔽真相的无声控诉。
成了不痛不痒的“闲笔”。
《南方车站》。
廖凡饰演的警察在刘美美的“协助”下成功捕获犯人,刘美美因此得到了大笔赏金。
结尾,警察却“偶然”在路上撞破“真相”,知晓刘美美的协助其实是串通犯人骗取赏金。
他在法与情之间挣扎过后,于心不忍地别过头,任她离去。
然而,此刻人性里的灰调被提纯为一行白字:
刘美美三天后被带进了警局问话。
不过国内作品还是有一定规避意识的。
国外作品的删改更加匪夷所思。
此前《迪迦奥特曼》《搏击俱乐部》的删改风波接连上热搜。
《迪迦》突然在多个视频平台下架又恢复。
问原因?
无人回答,网友们只能纷纷掘地三尺:也许是奥特曼持械,暴力了。
图源网络
《搏击俱乐部》。
原版主角杰克在结尾,和女主手牵手看着眼前不断爆炸、陨落的大厦。
这是个被现代社会压得喘不过气的人,一次疯狂的捣毁与抵抗。
而在国内平台,以上表达通通不重要。
暴力犯罪就是不ok。
经典一幕直接掐去,以字幕结局替换:
“警方迅速发现了整个计划,逮捕了所有罪犯,成功地防止了炸弹爆炸。审判后,泰勒被送到精神病院接受心理治疗,他于2012年出院。”。
英文还很巧妙地模仿原版字体
影响很大吗?
也不一定。
观众真正反感的,是电影被僵硬地“教具化”,是电影不再像“电影”。
03
中文网络流行起了一些新句式:
以前这种尺度/XX,现在消失了/还能拍吗?
前段时间韩国电影又在戛纳大放异彩。
当时肉叔的很多微博好友在转发韩国总统宴请朴赞郁、宋康昊等电影人的发言。
其中一句话,让人羡慕得发酸。
尹锡悦表示:“大家此次在戛纳电影节实现了非常有意义的壮举,并且未来我会全力支持推动韩国电影产业,韩国政府的文化艺术政策准则是给予支持,但不干涉。”
而这两天我们的电影话题,同样被大量转发。
田壮壮,在最近一次节目里提起多年前面对电影局提出的删减要求。
他叹了口气,唉,觉得自己的电影被肢解了。
新片送审两年,迟迟等不到一句回复:
“作为同行的尊重来讲,我能接受任何一个审查的结果,但我确实不能接受一个我送给你两年多,你连一句话都没跟我说的结果。”
更遗憾的是,今天或许没有人能肯定地为创作者,为观众回答:
电影应该是什么?
当然,自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诞生开始,它便一直与各种形式的“审查”较劲。
甚至许多时候力度比我们现在更大。
大导演昆汀有次上访谈节目,说起他从小就能看《教父》《法国贩毒网》《生死狂澜》等电影。
当时跟他同班的孩子们都不被家长允许看这些电影。
他也困惑,就去问他老妈为啥同意?
他妈妈耸肩不屑地说:
这只是一部电影
电影里没什么你不能看的,会毁了你
相比电影,我更担心你看新闻
这位母亲的通情达理,最终造就了一位电影天才。
可我们无法寄希望于所有人都像这位妈妈一样。
那么。
究竟是什么样的生命力,让电影一再突破桎梏,流传至今?
肉叔忍不住再次想起《天堂电影院》,那个让人泪流满面的结局。
当小男孩长大。
他把放映师大叔留给自己的,那些从电影里剪下来的胶卷重新拼起来,在电影院里重复播放。
他看着那些浪漫的接吻、张扬的裸露,潸然泪下……
他哭,是画面唤起了对大叔的回忆。
你哭。
则是对那些遗失的天性,本能地饱含热泪。
今日打工人:王家卫生委员、巴斯特冷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