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七夕节看的书(好书推荐七夕节)

新书推荐

适合七夕节看的书(好书推荐七夕节)(1)

《恋爱大师》

李樯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恋爱大师》是一部剧情类小说,共分三部:《亲爱联盟》《卫视恋曲》与《我只爱你》。小说通过一档新锐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上马、发展,到大红大紫,最后到衰败、转型的过程,戏剧化再现了男主持人马丰和女制片人王小迅职场合作及情感演变的浪漫故事,以及他们的家人、好友、同事等一干制作人、嘉宾台前幕后的职场斗法与喜怒哀乐,喜剧式地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爱情从错位到复位的过程。除了精彩的人物对白、故事铺展,更从这一点向外辐射,带出了这个时代爱情的普遍困惑和幽默诙谐的另类表现。

作者简介

李樯,《青春》杂志执行总编、诗人、作家,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写先锋小说、实验性诗作,他的个人化写作基本上是不考虑读者的,他的审美趣味也一直偏向于先锋和实验,但他最近的新作《恋爱大师》却让朋友感到惊讶,评论家方岩则把这本书称谓李樯的“转型之作”。文学是生活的产物,面对朋友和读者,李樯诚实而坦率,他确实对《恋爱大师》抱有比较大的市场期待,期望能“卖文”“卖剧本”。今年上海书展期间,作者李樯在书展现场和评论家方岩、作家张生分别进行了一场线上直播和现场分享。

究竟这部长达50万字的长篇小说有着怎样的吸引力,它又如何帮助我们拨开情感生活中的重重迷雾,李樯、方岩、张生的对答,也帮我们层层剖开了《恋爱大师》的故事内核和情感价值取向……

适合七夕节看的书(好书推荐七夕节)(2)

01

转型之作:

面向市场,但不逢迎

方岩:我对李樯的作品还算熟悉,但与以往不同,这本《恋爱大师》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写作方式,可以说是李樯的一部转型之作,请李樯谈谈写这本书的缘起和始末。

李樯:我记得很清楚,这本书的写作动手于2015年劳动节,全国人民放假期间开始动笔的。当然,在这之前,已进行大量素材搜索和实地采访。你比如书中人物们活动的空间是一台电视节目的制作为背景,但我本人没从事过电视台的工作,一些基本的常识,比如直播和录播、走台、镜头切换、现场执行,专业术语等等,就需要有一个基本了解,因此采访了一些电视台工作的朋友,如导演、制片人、主持人,也到我们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录制现场观摩了几次,要做到大致有数。动笔的时候是先编写故事大纲,设计人物小传,谁是男一号,男二号,谁是女一号,女二号,他们的年龄、职业经验、个性,各自的关系,以及在故事中的人物动机都进行了预先设计。然后开始写,层层推进,写了一年完成初稿,但没有拿出来,又经历了一年的修改,最终在2017年5月定稿,整整写了两年。

方岩:当我们把李樯这部当下题材的长篇小说放到文学现场考量,不难发现他沿袭的是现实主义路线,难怪他原想把这本书定位在“世情小说”,甚至想使用“新啼笑姻缘”的书名。然而它与既往世情小说又有很大不同,那就是通过大量妙趣横生、幽默诙谐的对白推动着情节、人物关系不断向前,语言生动诙谐,对读者有着强大的可读性吸附力。那么,对于这本书的语言选择,李樯你的策略是怎样的?

李樯:简单、直接、生活化和现场感,是写这本书时的一个基本语言定位,有意规避或者说摈弃了长久以来对于长篇写作中被允许的大量铺排、描述,和那种貌似智力型的抒怀。也许我写别的题材会有所应用,因为毕竟长篇小说是一个语言的生态系统,就好比一个院落,你允许有一两棵大树,一簇花坛,也可以允许杂草的存在。但在这部作品里,限于文本结构和人物关系层层递进的需要,还是选择了一种单向性的语言系统,这样更直观,简单明了一些。在这一个点上重点打磨,完成整本书的闭环叙事,我想就足够了。当然,书中不乏心灵鸡汤式或者说是毒鸡汤式的对白,这并非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逢迎,而是在能够充分表达人物情感关系时,才会有所节制的采用。比如你前面提到的,女二号于静一心想跟男一号马丰复婚,可是马丰偏偏“落花有情,流水无意”,所以于静才会发出“如果有下辈子,我就做你的心脏,我不跳,你就得死”的愤懑呐喊。

适合七夕节看的书(好书推荐七夕节)(3)

李樯与方岩在书展现场世纪出版直播间对谈

02

“糖葫芦”式结构:

酸酸甜甜,感官愉悦

方岩:通读《恋爱大师》,我觉得它的文本结构设计也相当精妙,像一座宝塔,既有塔身主题,也有斜逸而出的廊檐飞翘,或者说像一串糖葫芦,几个主人公的故事为主轴,串起了一串生动的人物和情爱关系,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李樯:谢谢方岩兄,你的解读专业而精准。诚如你看到的,这本书的主人公,其实也就五六个人,可是在他们周围,还有男女老少二三十口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诉求,如何有效组织他们的关系和各自的情感诉求,如果不在结构上架设足够坚固的主体,这么长一个篇幅,是挺难达成文本的稳定性。怎么办呢?正是采取了你所说的“糖葫芦”式结构。每个人或者说每一对儿既自成一体,但又彼此粘连,串起他们的正是“爱情”这根龙骨。同时,如果叙述始终集中在某几个人物身上,又难免带来阅读的疲劳感,使读者感到沉重乃至厌烦,肯定是一个作家不愿看到的事情。所以一些次要人物的故事,也会陆续穿插登场,就像一串糖葫芦上也会间隔式地串上一些甜桔瓣,你吃完一颗山楂,再顺一口甜桔,这样的阅读体验,应该比长篇累牍的铺排更加令人愉悦。

张生:我是头一次接触李樯的作品,读完这样一本大部头的长篇,我觉得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现实感和贴近性,因为我也在南京生活过,所以里面的许多场景和熟悉的地名,颇有亲切感。第二个特点,小说摈弃了传统长篇小说的铺排叙事,而是以一个个生动的场景推动情节发展,有很强的代入感,使读者很容易进入故事的内核,和小说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更加容易产生那种感同身受的共鸣。第三个特点,我觉得这部小说非常吸引我们的一个地方,就是以大众熟悉的都市恋爱和职场斗法为主题,描写了各种形态的男女情感关系,其中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偶然性,又有着对人性深度挖掘出来的必然性,足见李樯是一个颇具匠心的作家。但作为一个写作者,同时也是读者,我很好奇,李樯你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非常大众化的“都市爱情”主题?

李樯:谢谢张老师对《恋爱大师》几个特点的精准分析,张老师的这个问题看似平实,其实在我看来却也非常犀利。为什么这样讲?你看我们周围,很多人宣示“不相信爱情”,可这句话本身,不就在传递着人们其实并未远离爱情,也无法回避爱情之于生活完整性的现实反照吗?这是一声叹息,在我看来也是对爱情的一种否定性的认同。另外,作为一个写作者,谁都希望他的作品能够拥有最大化的读者,这部小说,便是一次尝试,我其他的作品没有这种类型,至少叙事策略不是这样的。最后,人类对爱情的书写孜孜不倦,与此同时,每一个时代又都有着那个阶段的情感价值,所以我们对爱情的书写才能浪潮纷涌,佳作迭出。在我看来,我比较自信的是《恋爱大师》几乎呈现了二十一世纪这头二十年即中国当下的情感价值的综合绘制,其中有大量冷静理性的批判和纠偏,也有对永恒爱情的真理性解析。

适合七夕节看的书(好书推荐七夕节)(4)

李樯与张生在上海书展现场

03

“爱情”的意义:

人生路上的必需品

张生:刚才说到书中人物的情感关系呈现了一个多样化的形态,比如女主人公的“隐婚”,男主人公的离异,还有众多人物的情感关系,你觉得在这个时代,“爱情”之于人们的意义是什么?它是必要的吗?

李樯:我认为是必要的,乃至是必须的。“食色,性也”,试问在这个世界上谁能不食人间烟火,这个烟火,既指我们的日常饮食,同时也是人们日常情感的一个比喻,谁也无法摆脱。正如您所说,小说书写了大量人物的情感关系,年龄跨度也从二十几岁到五十多岁,当然,主体还是集中在三十岁左右这样一帮年轻人身上。除了您提到的隐婚、离异的状态,还有空窗期少女迷茫的爱情,“不作不死”但最终修成正果式的爱情,一路坎坷终获真爱的男女编导浪漫的爱情,离异男主与前妻再婚又离婚的诙谐爱情,大龄剩女和丧妻钻石男的羞涩爱情,荒凉戈壁滩上惊险刺激的爱情,庄园主和顾家女朴实的爱情……但这么多的人物和情感形态,如何相对集中的叙事,便设计了一个人物和活动的场所,这就是以一场电视相亲节目的台前幕后为背景,时间跨度为一年,保证书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情感演变有一个相对集中展示的空间和时间上的紧凑感。

张生:在《恋爱大师》中,李樯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并且各有不同,你觉得自己笔下的这些形象体现了一个作家怎样的女性立场?

李樯:首先是尊重和公正看待,但在人格意义上,男性和女性我是平等看待的,既不会推崇男性的主导地位,也没有对女性的偏见或青睐。在文学书写中,我崇尚那种自然状态的呈现,如果能通过一个人物或片段呈现出某种人性的张力或人生况味,那便是完美的了。小说中的确塑造了不下十来位戏份比较重的女性角色,另外还有一些配角,她们的性格各有不同,由此带来的爱情立场也不尽相同,比如理智型的王小迅、伤痕女于静、御女何珺、剩女朱凤群、绿茶女李嫣、作女卓乐,等等。不管何种形态,小说里都赋予了她们美好的归宿,当然,这种美好,是经历过错位之伤,经历了泪水和痛定之痛的反思后的返璞归真。前段时间我偶而看到一本书,主题是教育人们“如何让你爱的人也爱上你”,这句话显然有严重的逻辑问题,通过所谓的“真心”“手腕”,即便令对方芳心暗许,这段感情是否可靠,能否长久仍然值得怀疑,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恋爱大师》这本书,并不是作者要自封“大师”,而是希望通过对当下情感、婚姻归属的终极拷问,期待着我们都能在通往幸福人生的路上认清他者,达成自洽,修成自己作为爱情生活中另一半的“大师”正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