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1)

经公众号“星球研究所”(微信ID:xingqiuyanjiusuo)授权转载。所有署名摄影师作品均由著作权人授权发表。

没有多少人能有机会看到成都的全貌,这个城市面积广大,且时常笼罩在雾气烟霾之中

(2014年8月晨雾中的成都,左侧为339电视塔,摄影师@李珩)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2)

在成都工作的江西籍摄影师嘉楠,决心用最“笨拙”的方法捕捉机会,他连续3年每天早晨6点,登上成都东侧的龙泉山

静候云开雾散,(龙泉山位置示意图,是观看成都全貌的最佳地点之一,绿色区域为现在的成都市域;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Mapbox)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3)

2017年6月5日清晨,天气前所未有的晴好,嘉楠抓住机会一连拍摄32张照片,最终拼接出了一幅真正的成都全景图

之所以称之为“真正”,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城市风貌,而且还将成都两山夹一平原的基本地理格局,展现得一目了然

近处龙泉山万木并立、郁郁葱葱,远处7000米级的贡嘎、6000米级的幺妹,以及横断山脉的一众山峰都清晰可见

远近两列山脉之间,密密麻麻的人类建筑耸立在广阔的平原之上,规模宏大、生机勃勃,这便是拥有1600万常住人口的超级都市,成都

(长图预警,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拍摄于龙泉山凉风垭口,图中明显的街道为驿都大道;严格来说,成都的行政范围还包括龙泉山东侧的一部分;摄影师@嘉楠,标注@芈治林)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4)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5)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6)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7)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8)

然而,即便全貌显现,成都依然有着诸多谜题待解,它深居中国西南内陆,没有沿海城市与世界接轨的便利,它远离航运发达的长江水道,没有重庆等沿江城市水运交通的优势(成都位置示意图,源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星球研究所修订)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9)

但是商业精英们却看好它的未来发展,北上广深之外,成都是他们追逐财富梦想的最佳选择(公司人最想去的非一线城市,数据源自2016年第23期《第一财经周刊》)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10)

普通人津津乐道于它的生活方式,美女、美食、麻将、茶馆,似乎是成都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其舒适度之高,足以令全国人民艳羡不已(城市生活舒适度排行榜,数据源自2016年第23期《第一财经周刊》)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11)

在各大省会中,成都更是长期力压群雄,位列网络搜索热度榜之首,远超近年愈发炙手可热的杭州、南京(省会城市搜索热度榜,数据来自2018年1月30日百度风云榜,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12)

成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大的魅力?这也许要归因于,它对三教九流、各个阶层的容纳3000年以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升斗小民,他们逐一登临这个众生的舞台,共同营建出了,中国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城市

I. 初生

千万年前的中国大地,造山运动如火如荼,横断山脉、大巴山脉、巫山、大娄山持续隆升,它们分别从西、北、东、南四面合围,中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盆地,即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地形图,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MapsForFree)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13)

其中,盆地西侧的横断山脉尤其高峻,山地中发育出了巨大的冰川,冰川以及冰川消融、降水形成的河流,裹挟着砾石泥沙冲出峡谷,不断在山前的盆地内沉积(河流在山前形成的冲积扇示意图,它是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之一,图片源自@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星球研究所修订)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14)

历经上百万年之后,龙门山、龙泉山之间,沉积物的厚度已经超过300米,面积更是达到9500平方千米,成都平原

就此诞生(本处成都平原面积为狭义范围,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Mapbox)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15)

两山夹一平原的成都,占据了四川盆地内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堪称精华中的精华,它风景秀丽,既有中国东部常见的青翠大山,又可仰望终年积雪的西部雪峰(上方为贡嘎,下方为龙泉山,摄影师@嘉楠)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16)

海拔5353米的大雪塘山势耸立,为成都市域内的最高峰(下图为西岭雪山景区,大雪塘峰即其最高峰,摄影师易思超)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17)

高大的山体助力成都形成发达的水系,山涧碧水叮咚(青城后山,摄影师@贺磊)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18)

叠瀑潺潺(天台山长虹瀑布,摄影师@罗政)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19)

平原上河网密布,尤其岷江进入平原后,水势平缓、多出汊道,每隔3-5千米便有一条较大的河道,是四川盆地河网最稠密的地区(成都水系图,包括了后来的人工河道,制图@朱亚琳/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Google)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20)

密布的河网带来大量沉积物,饱含营养元素众多的腐殖质,平原因此愈发肥沃(白鹭湾湿地公园,摄影师@曹明雄)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21)

肥沃的土地,以及从平原到高山高差巨大的垂直自然带,孕育出了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括2600余种种子植物、237种脊椎动物,珍稀的大熊猫、小熊猫皆生活其中(第1张为大熊猫,摄影师@李雪松;第2张为小熊猫,摄影师@严肃)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22)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23)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24)

另一方面,成都虽然紧邻地质活动活跃的横断山区,却拥有非常稳固的地块构造,平原上厚达数百米的沉积层,也易于吸收和消减地震波的能量,因此极少发生破坏性地震(成都附近的断裂带,示意图源自@《Exploration of fault-zone trapped waves at Pingtong Town,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修订@朱亚琳/星球研究所)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25)

风景优美、水系发达、土地肥沃、动植物丰富,却又极少地震灾害,成都的自然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正所谓(出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现在,舞台已经就绪,只待谁人登临

II. 王侯将相

岷江上游的古蜀人,率先发现了成都的价值,他们顺江而下,翻越重重山岭进入成都平原(出土于金沙遗址的铜立人古蜀人形象,矮小精干,脸形瘦削,杏眼圆睁,头戴弧形齿饰太阳帽,放在现在也颇为时尚;图片源自@金沙遗址博物馆)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26)

条件优越的成都奠定了古蜀王的霸业,距今约3000年前,一座规模庞大的都城,出现在成都市区的西北部(金沙遗址),古蜀王坐镇其中、统辖四方(金沙遗址博物馆,摄影师@张艳)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27)

精美的金器、巨大的象牙,装点了蜀王的仪典,金沙遗址出土金器高达200多件,是中国出土金器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先秦遗址,象牙数量更是多到数以吨计,令人瞠目结舌(金沙遗址黄金面具,摄影师@李滨)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28)

高超的工艺、超前的审美,凝结了蜀王的精神信仰,四只展翅飞翔的神鸟,被刻画在一片仅有2毫米厚的金箔上,围绕着太阳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箔,禁止出境文物,该图案于2005年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摄影师@Siyuwj/维基百科)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29)

2300年前,古蜀国被秦国所灭,新上任的蜀郡太守李冰,带来了一个更为宏大的使命,成都不但要成为治理蜀地的中心,还要担当统一中国的大后方,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启动了,即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摄影师@唐潮)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30)

李冰组织蜀人移山凿河,将时常泛滥的岷江一分为二,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行洪,(都江堰,最左侧细长的河道为沙黑总河,中间为外江,右侧为内江;摄影师@余明)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31)

都江堰的成功建设,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不知饥馑,原本属于关中平原的“天府”美誉,也很快被成都平原取而代之,在随后长达30年的秦统一战争中,来自成都的粮草、兵器,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秦王的统一大业终成(成都郊区冉义镇农田航拍,摄影师@周世俊)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32)

不仅是秦王,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汉王刘邦,同样将成都视作大后方之一,他安排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而萧何也因“收租”得力,被刘邦定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上文引语出自《史记》;下图为崇州重庆路油菜花田,摄影师@徐浩伦)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33)

成都人则感念李冰之功,将其奉为四川保护神,李冰次子也被演绎为著名的二郎神,这便是流行于四川的“川主信仰”,鼎盛时期相关庙宇多达500余座(都江堰离堆公园伏龙观,奉祀李冰父子;四川以外亦有称杨二郎为二郎神;摄影师@唐潮)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34)

1700年前,魏、蜀、吴三国鼎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以成都为中心经营蜀地,然而三国之争的关键并非智谋多寡,而是中原、吴越、巴蜀,三大核心区的经济实力角逐,蜀汉虽有成都平原农业之利,终究疆域狭小、国力薄弱,诸葛丞相必须为蜀汉找到新的财赋来源,一种“上等奢侈品”进入他的视野,即“锦”(《太平御览》转引《诸葛亮集》)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秦汉三国时期的成都盛产蜀锦,其品质冠绝中华,不但被当地达官贵人竞相购买,还出口魏、吴,远销异域,(东汉魏晋时期著名的蜀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土于新疆尼雅遗址,历经千年色彩依然艳丽,八个汉字清晰可辨;摄影师@刘玉生)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35)

为控制蜀锦的生产,蜀汉政府在成都城西修筑官府作坊,名为“锦官城”,成都因此多了一个美丽的别称,“锦城”或“锦官城”(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大量冠以“锦”字的地名也在成都涌现,织锦作坊所在地被称为,锦里(现在的锦里已演变为成都著名的商业街区,摄影师@刘承徭)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36)

织锦工人濯锦之江被称为,锦江(流经成都市的府河、南河,即为锦江;下图为锦江朝霞,摄影师@樊哲)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37)

但是,诸葛丞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锦也在后来被苏浙丝绸超越,诸葛亮治蜀的功德却被成都人永久铭记,他们修建起规模宏大的祠庙,武侯祠,其内广植松柏竹木、气象一新,正如诗中所云(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武侯祠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但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摄影师@张艳)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38)

古蜀王、秦王、汉王、李冰、诸葛亮,王侯将相们在成都建功立业,一批新人也已经摩拳擦掌,等候登场

III. 文人雅士

先秦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文化上仍较中原落后许多,蜀人自己便说(出自《三国志·秦宓传》,指西汉初年的状况)

“蜀本无学士”

到了唐宋时期,成都经济达到鼎盛,人称“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政局安定之时,文人雅士以游历成都为风尚,例如王勃、卢照邻、李白、陆游等(出自清代李调元《送朱子颖孝纯之蜀作宰》)

“自古诗人例到蜀”

中原板荡之际,文人雅士又纷纷以成都为避难所,尤其以安史之乱、唐末五代战乱时为最(唐代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一般认为描绘的是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避难入蜀途中场景,有争议,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39)

公元759年,47岁的杜甫逃难到成都,寄寓寺庙少许时日之后,便开始营建自己的新家,他向亲戚借得银钱、向县官借得苗木竹子,甚至瓷碗也是朋友襄助,数月之后,著名的杜甫草堂便落成了(杜甫草堂梅园的茅草屋,简陋而别致,摄影师@樊哲)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40)

草堂前的小径两侧栽满花木,当朋友到访时,杜甫在诗中高兴地写到(杜甫《客至》)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草堂花径,红墙夹道为后世修建,摄影师@阿杜)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41)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的杜甫,也终于有闲情逸志欣赏成都春日的美景,西岭雪山在他的笔下一举成名(杜甫《绝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现在的大雪塘周围被称为西岭雪山,但更可能的是幺妹峰;下图为现今西岭雪山的一处滑雪场,摄影师@惠志杰)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42)

在杜甫到达成都的30多年后,女诗人薛涛也随父入蜀,不曾想,父亲很快病逝成都,她被迫沦为乐妓,在达官贵人的宴席间侍酒作诗为生,当时人们作诗的纸张幅面宽大,占居主导地位的男性诗人,在其上挥毫洒墨,气势恢宏,内心细腻的薛涛认为,应该有一种精致的、更符合自身喜好的纸张,她决定亲自动手,从井中汲水,自行制作小型纸张,并将纸张染为更为女性化的桃红色(薛涛井,传说薛涛曾在此汲水,摄影师@卓远)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43)

这种小型书写纸一经问世,便成为文人雅士中的时尚之物,后人不断仿制,人称“薛涛笺”,薛涛暮年居于浣花溪之侧,成都人在锦江边修建起一组壮丽的建筑群,以资纪念,望江楼便是其中之一(望江楼,摄影师@王新刚)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44)

随着文人雅士的增多,成都逐渐变为一个艺术氛围极为浓郁的城市,满城的人们都在谈论诗文、绘画、音乐,杜甫记录道(杜甫《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再加上成都人天性乐观,生活中充满了幽默与欢乐(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出土于成都天回山,因极富喜感,而被誉为东汉第一俑;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45)

城市里大兴悠闲享乐之风,人们享用着美食、美酒,歌舞宴饮、鼓瑟吹笙(陶舞俑,现藏于成都博物馆,摄影师@石耀臣)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46)

李商隐在诗中言道(唐代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意为成都的美酒可以用来度过晚年,更何况有像卓文君这样的美女在当垆卖酒)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户外的游乐尤其盛大,而且是全民出动,官民齐参与(宋代《岁华纪丽谱》)

“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凡太守岁时宴集······士女栉比,扶老携幼,阗道嬉游”

成都人还花大力气整修许多景点,使之成为游乐胜地,例如浣花溪(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今日浣花溪公园,摄影师@曹明雄)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47)

他们广种花木,包括海棠、桅子、杜鹃、梅花、银杏等,最为著名的当属芙蓉,成都也因此又被称为“蓉城”(红梅树下的成都人休闲生活,摄影师@朱建国)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48)

为方便观赏美景,他们又建起大量亭台楼阁(合江亭,摄影师@王新刚)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49)

包括著名的“观景摩天楼”,散花楼(散花楼,李白登临后曾作名诗《登锦城散花楼》,摄影师@周世俊)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50)

安顺廊桥(安顺廊桥,创建年月无考,重修于清代乾隆年间,摄影师@毛峰)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51)

与此同时,宗教活动更加兴盛,隋唐时期成都地区可考的佛教寺庙多达43处,著名的玄奘法师便在其中一处寺庙受戒(文殊院鸟瞰,摄影师@罗政)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52)

风景秀丽的青城山更是遍布道观,成为道教名山(青城山上清宫,蒋中正题字,摄影师@唐潮)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53)

李白、杜甫、薛涛,诗文、绘画、音乐、美酒、游乐、宗教,文人雅士的成都已经如此丰富多彩,随后,真正的人间烟火即将点燃,它将让成都更加引人瞩目

IV. 市井小民

元明清朝代更迭之际,成都不再是安定的大后方,频发的大屠杀令成都人口锐减,尤其明末张献忠两次屠城,成都几乎成为空城,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一直到20世纪的抗日战争期间,来自湖广及其他省份的新移民,大规模进入成都,其人口结构发生前所未有的大换血(明代成都人的形象,彩釉陶侍从俑,成都五里墩出土;此陶俑头戴大帽,衣着上蓝釉,表情生动;图片源自@成都博物馆)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54)

新的村镇在成都平原上迅速崛起,星罗棋布、大小错落(邛崃平乐古镇,摄影师@尹贵成)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55)

大地主们建立起超级庄园(刘文彩的刘氏庄园,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园之一,摄影师@朱建国)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56)

客家人将土楼引入成都(洛带古镇土楼,摄影师@石磊)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57)

满族人则按北方的习惯,建立起类似胡同的宽窄巷子(宽窄巷子,现为著名的商业街,摄影师@叶青)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58)

移民们带着各自原籍的生活习惯、方言,五方杂处、互相通婚,最终在成都这个熔炉中形成了,全新的成都人,王侯将相、文人雅士主导的成都文化,让位于更具烟火气的市井文化,他们融合南来北往的饮食,创造出平民化的川菜,火锅、串串香、担担面、赖汤圆,肥肠粉、钟水饺、夫妻肺片、伤心凉粉,麻婆豆腐、兔头、锅魁、龙抄手,达官贵人、贩夫走卒皆可大块朵颐(摄影师@朱建国)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59)

他们将江苏昆曲、湖北汉剧、陕西秦腔,与四川高腔、灯戏等诸多地方声腔融合,形成川剧,尤以变脸、吐火著称于世(摄影师@朱建国)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60)

他们让茶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三教九流,会聚一堂,不讲等级,无需礼仪,喝茶聊天,乱摆一气(“摆”为四川话,意为聊天;下图为露天茶馆,摄影师@朱建国)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61)

他们让麻将成为全民运动,无论老幼、无论寒暑、无论高低贵贱,麻将桌构成了成都最大的社交网络,底层文化的兴盛,使得明清时期成都小商品经济愈发繁荣,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川军将领杨森仿照西方在成都修建新式马路,时名“森威路”,江浙商帮、北京商帮、四川商帮沿路设店,仅此一条马路所集中的商业资本,便占到整个成都的7成,形成了当时成都的中央商务区,森威路后来的名字更加广为人知,春熙路(春熙路,得名于老子《道德经》:“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摄影师@张盛)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62)

商业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促使成都在1936年便开始规划环城道路,内环紧靠城墙,长约15千米,二环环绕市区,全长28千米,使得成都成为中国最为典型的环路交通城市之一(二环高架清水河大桥,采用川剧脸谱造型,摄影师@王钰权)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63)

西式高等教育,也于这一时期引入成都,1910年多个西方国家的基督教会联合成立,华西协合大学,大学所在地被称为华西坝,其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兼具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宫廷花园之美(第1张华西口腔健康教育博物馆,摄影师@王新刚;第2张四川大学华西校区钟楼,摄影师@朱建国)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64)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65)

千千万万个市井小民,他们中的多数人甚至没有留下名字,却共同推动了成都的全新繁荣,川菜、川剧、茶馆、麻将,商业街、环城道路、新式教育,让成都充满了包容万千的人间烟火

V. 今日成都

今日的成都,走过3000年的沧桑(大慈寺和远方的现代建筑群,摄影师@樊哲)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66)

各类新式建筑,拔地而起(从339电视塔上俯拍IFS高楼夜景,摄影师@张盛)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67)

商业繁盛(成都IFS进击的大熊猫,摄影师@李毅恒)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68)

交通发达(成都中轴线天府大道,摄影师@樊哲)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69)

与全球联结紧密(双流机场上空归来的飞机,摄影师@谷臣澄)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70)

人们的生活方式前卫而多样(成都市体育中心,摄影师@张乃贵)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71)

并充满文艺的追求(第1张方所书店,摄影师@张盛,第2张四川省图书馆,摄影师@卢俊江)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72)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73)

未来更加可期,这就是成都,烟火人间3000年(天府广场,摄影师@伊伦迪尔)

成都历代历史简介(历史上王侯文士为之倾倒)(74)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段渝、谢辉、罗开玉、谢元鲁、粟品孝、陈世松、李映发、张莉红、张学君、何一民等著《成都通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