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健康码和行程卡不用了(行程卡消失了健康码也快了)

今天大家最关注的新闻,应该是“行程卡下线” —— 在几个小时之后,也就是12月13日0点开始,通信行程卡将正式下线,不再提供查询服务。

为什么健康码和行程卡不用了(行程卡消失了健康码也快了)(1)

从2020年2-3月运营商为了配合防疫开始提供行程查询功能之后,这个箭头已经跟随了我们快3年。

一方面它的确为防控疫情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让很多民众的正常生活工作出行感受到不便,尤其是在今年部分地区在使用行程卡、健康码的时候超出了合理合法的范畴,对它们的批评声音也越来越大。在今年六月,行程卡取消了“星号”,在7月,查询时间从14日减少为7日。

这次,随着全国防疫方向转向放开,减少对人员流动的限制是工作的重点之一,原本审核最严格,最被诟病的帝都,目前进出京也基本完全放开了。“行程卡”的历史使命告一段落,也不是意外了。

而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中,点赞最高的往往是关于“健康码”。毕竟行程卡只是对于跨省市地区出行的影响,而健康码则是影响了民众日常的生活。

为什么健康码和行程卡不用了(行程卡消失了健康码也快了)(2)

也有读者留言问我怎么看,健康码是不是也快消失了。其实如果是从帝都这段时间的情况来看,健康码也已经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个人猜测,应该很快就会被弃用了。

虽然很多场所依然要求出示健康码绿码才能进入,但随着全民日常核酸的中止,健康码绿码本身已经不能代表什么了 —— 我昨天和一个月初经历了无症状感染的朋友聊天。他2日的时候10混1阳性,之后两个单管也确认是阳性,上周五已经转阴。但在这十几天中,他的健康码一直是绿的,要不是社区安排检测人员上门给他测单管,他都以为自己遇到了诈骗电话。

而现在全民核酸已经停止,在大部分患者自查确诊,无症状感染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感染的现实情况下,绿码的意义已经很低了。不管是阴性、阳性还是已经康复的感染者,大家都是绿的。

对于现在仍要求查验健康码的场所来说,这无非只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即便依然要求48小时核酸才能堂食的帝都,随着越来越多的轻症患者逐渐康复,开始恢复正常生活,去除这个48小时的限制,让餐饮业可以回血也是应该尽快考虑的。

毕竟在“每个人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情况下,能决定外出堂食的人,要不就是已经感染过,要不就是也不在意这件事情。又何必用48小时的门槛来逼他们去做核酸呢。

相反,那些真正需要做核酸的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包括需要老年人身边的护理者,他们是有做核酸的需求的,但现在的情况是,直接做单管(无论免费还是付费)的核酸点很少,做混管有聚集风险不说,混管阳性的可能性很高,基本等于白做,还要再去做单管。

关于最近这半年的很多问题,不少人会归结于“核酸背后的资本”,这么说也有它的道理。但核酸不是今年才出现的,资本也不是现在才介入的。在疫情的前两年多,同样有很多核酸公司,还被很多现在痛骂他们的媒体捧成为国分忧为国争光的爱国典型。

前两年也有核酸,但我们需要做的不多,它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也很少。当时核酸还是收费的,几十元或十几元一次,也没什么人骂。真正让核酸企业出现问题,让核酸出现问题的,是从今年春天开始,当“核酸倒计时”和健康宝所捆绑,当做核酸从人们可以选择的自费行为,变为被要求必须完成的免费社会义务。整个产业就变了味道。

就像最近几天,总能听到说什么“抗原产业兴起,价值x万亿”、“退烧药行业怎样怎样”之类的言论。这现在的股民这么好骗么?虽然因为疫情爆发和恐慌,现在市场上抗原很“紧俏”,但这东西的市场规模不会很大。各地政府已经没闲钱烧在这上面了,而个人需求很快就会饱和。

我们之前也建议过大家别囤太多抗原:抗原这东西平时不用测,生病了一个人也用不了几个抗原。只要不是和核酸一样,和健康宝捆绑,被强制要求全民都要多少小时做一次。就不可能有这半年核酸的“气势”。

至于现在严重的退烧药匮乏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依旧是因为之前“禁售”、“买药弹窗”等措施导致家庭和药店都缺少库存,这类常规药物也不可能成为什么长期增长的市场。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行程卡已经马上要消失了。那健康码和核酸码呢?

各省市地方数不胜数的各种健康码,到底哪个会先停止,还很难说。但如帝都现在一样,当全民核酸和强制集中隔离取消,走向放开政策之后,健康码已经名存实亡,逐步取消是必然的趋势。北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工作重心由管控向服务管理的转变”,我想,留给健康码的时间应该不多了。

至于核酸,当健康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核酸也应该回归它原本的检测工具,除了医疗等相关行业的特殊需求外,普通居民回到前两年“愿检可检”的自费核酸模式,就挺好的了。

行程卡也好,健康码也好,核酸也好,在最初的时候都是帮助我们战胜疫情的强大工具,但为什么慢慢却演变成了问题,这可能是我们未来需要慢慢思考的问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