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累的时候可以练习瑜伽吗(你欠自己身体一堂瑜伽课)

领你一起细看身体的心理密码,带着探问的心与观察自我的注意力练习瑜伽,你会在这个过程里更了解自己。

很累的时候可以练习瑜伽吗(你欠自己身体一堂瑜伽课)(1)

瑜伽行者深知如何不依靠外力、运用技巧平衡身心的负面能量,这些技巧大多与控制身体让性灵保持规律运转有关。古印度瑜伽传统认为,每个人体内藏着健康与转化灵性的秘密,透过对身体的观察,不仅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还能具备重写未来的能量。

身体清楚记载着人一生的印记,岁月在我们身上刻划出一道道痕迹,让我们无法逃避发生过的事;创伤会造成身体机能受损,并随着时间推移而使肌肉组织、骨架产生永久性的失衡。在我的瑜伽课程中,有很大部分学员无法顺利完成平衡式体位法,部分原因出于下半部能量不够稳健、扎实,此时我会特别安排较基础,能够强化下三轮──海底轮、生殖轮与脐轮──的体位法来练习,例如优雅式、拜月式等。

一次,我在课程前的热身中安排了一些较细部的平衡体位法,例如踮脚合掌式。一位学员在这肢体动作上抗衡许久,迟迟无法顺利完成它,脸上也逐渐露出阵阵不安的神情,当下我的直觉是:她失去瑜伽的平衡中心点了,我请她放松背部再靠着墙壁试试看。这位学员的个性容易求好心切,也是个事事委屈自己、顾全他人感受的人,这种一昧付出的生活态度,易让肢体下三轮能量失衡。

中场做摊尸式大休息时,由于体位法把体内压抑的能量释放了出来,她因而嚎啕大哭。原来,她近期的瑜伽练习陷入瓶颈,就连看似简单的蹲膝动作也无法顺利完成,压抑许久的不安情绪在此时宣泄了出来。

很累的时候可以练习瑜伽吗(你欠自己身体一堂瑜伽课)(2)

瑜伽所传递的肢体心灵,并不是指一定要按照七脉轮从底部向上修练,它只是指引出一条当下身体与心理最舒适与合理的自我探索途径。这位女学员的情况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惯性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台湾人从小便接受填鸭式教学,出了社会要不断与人竞争,加上很多父母并没有从小教导孩子如何健康的处理内在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连父母本身都不擅于处理人际关系与内在感受。像这样从小被要求要顺应大人的想法,家长只注意到物质上的满足,其他等出社会后在跌跌撞撞间自我摸索的人,往往少有机会(也不知道该如何做)真正停下脚步去思索人生,相对来说,人体下三轮的能量也较容易不够扎实。

身体表征能透露非常多心理的信息,也能泄露出生命历程、过往与生活惯性。传统瑜伽哲理认为,情感上的创伤、内心长久处于自我否定的思绪中,会间接导致到肌肉与筋骨的紧缩,当四肢过于僵硬失去弹性、平衡与协调力,时间久了,就难再维持身心的协调性与平衡──一个人在练习瑜伽体位法的过程中,可明显看出心理对身体的间接影响性。

很累的时候可以练习瑜伽吗(你欠自己身体一堂瑜伽课)(3)

古印度瑜伽将人体、灵魂与宇宙视为一体,身心不仅是一脉相连,心理更会直接影响外部行为,间接影响现实生活、外部环境、人际关系、物质与财富能量。囤积在体内、阻碍流动的能量,不会随着年纪增长而消失,反而会像出海口处日积月累的细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滞留在僵硬的肌肉组织、骨骼、经络、脉轮,不能轻忽、视而不见。瑜伽将心灵视为整体的能量场域,它必须保持开放与流动,才能让生活与修行进入到合一境界。

不要为了「平衡」而让自己「失衡」

很累的时候可以练习瑜伽吗(你欠自己身体一堂瑜伽课)(4)

身体是我们一生的导师,它的每一部分都透露出人的内心世界,想了解自己真正的想法、未化解的心结,细细观察身体就可以得知一二。若你进入瑜伽世界已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建议可以试着将焦点从老师、同学移到自己身上,多观察自己在做体位法时哪一部分特别僵硬、无力、不协调,或是你是否特别喜欢针对身体哪一部位的体位法,这都透露出你的内心世界。

了解身体与心理的失衡之处后,请暂时不用做任何调整,千万不要为了「平衡」这个目的而拚命做某种体位法,这样的偏执心态反而会加重失衡的负面能量,导致你只顾着照料身体失衡的部分,反而忘了瑜伽的整体性。

在生活中引导身心走向正轨,你没有必要特意去做什么,就好像当一个人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想要戒菸,但生活压力与业力让他摆脱不了烟的诱惑,此时,只要在吸烟当下观照身体的反应,觉知的力量便会自然引领你慢慢少香烟数量──要摆脱事物对身体的束缚需要时间,不是今天动念明天就会达成。

瑜伽有助于身心平衡,能熄灭过多不必要的心智与活动。修练瑜伽时带着一颗敏锐的观察力,你就会更加了解自己。练瑜伽和生命中的很多事一样,最难的是持之以恒。人生最怕的是没有看见生活上的盲区,若你在每一次练瑜伽时能留意身体的感受与觉知,这样就够了,更重要的是,将精力放在生活上,完成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课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