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梯田申遗五大重点村之一(乡愁记忆红河侨乡名村安邦)

红河梯田申遗五大重点村之一(乡愁记忆红河侨乡名村安邦)(1)

那年那月,那怀念,又一次忆起

红河县迤萨古镇石缸多,但石缸只是用于储水,真正出水、水量大的水井并不多。老家在安邦村,老家旁有一口特殊的水井,不管离家多远,岁月流转,总忘不了那一口古井的样子。

红河梯田申遗五大重点村之一(乡愁记忆红河侨乡名村安邦)(2)

▲ 马帮驿道的石缸

多日前在翻阅迤萨古镇的老照片时,看到民国时期的迤萨人站立在大观塘吊井边合影的老照片,这又让我想起了村里的那一口吊井。大观塘吊井和老家旁边的古吊井如出一辙,它们一东一西,在哺育着迤萨和安邦的村民。

红河梯田申遗五大重点村之一(乡愁记忆红河侨乡名村安邦)(3)

▲ 吊井原图

雨后来到母校,我试图再寻找一些儿时的痕迹。我的母校称为安邦小学,这里原是观音寺和关帝庙组合起来的寺庙,到民国变为先生教授四书五经的学堂,新中国建国后改为兴办人民教育的学校。来到校园东侧的操场边沿,我看到了一个埋在土里的直径一米左右、露出地面约十厘米的青石石环,看到它,我兴奋不已,原来,它还在!

红河梯田申遗五大重点村之一(乡愁记忆红河侨乡名村安邦)(4)

▲ 培养了不少文人志士的安邦观音阁(安邦小学)

这石环是村里唯一一口井的井沿,这井沿下还深埋着三米左右的水井,这水井是红河县罕见的吊井。学校里的孩子们在它的上面跳跃,教师们每天从它的旁边经过,却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它的存在,不知道其为何物!

红河梯田申遗五大重点村之一(乡愁记忆红河侨乡名村安邦)(5)

▲ 安邦观音寺及吊井复原图 (李乔定 画)

这吊井原来并不在寺里的,自然也不在校园里了,它原来位于观音寺外的水塘里。此井由石头垒成,高约2米、宽约3米、长约7米,是一座从岸边伸入塘中的三面环水的葫芦型吊井。水井高出水面很多,井沿由青石雕刻而成,呈圆筒形,高约一米,其造型和功用独特,形成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亦写下了造井史上独到的一笔。

前些年,安邦小学古色古香的原建筑拆除了,校园向外扩大了二十多米的样子,这吊井也消失了,现在意外发现它只是深埋于泥土之下。对此,我确实感到惊喜,仿佛找到了离散了多年的亲人。

红河梯田申遗五大重点村之一(乡愁记忆红河侨乡名村安邦)(6)

这井是村里人的救命井。红河县不缺水,甚至可以说水资源丰富,县城南面有清澈的勐甸河、曼版河与木龙河流过,北面有滔滔的红河水奔腾东去,如民谣道:“高高山岗是故乡,前有河来后有江”,但县城及周围属干热河谷气候,因为历史上的炼铜、“大炼钢铁”、“农业学大寨”等原因,这里的植被破坏严重,且降水量远远少于县内其它地区,所以民谣“山高难把五谷种,水大难作救命汤”是对红河迤萨山梁的真实描写。

红河梯田申遗五大重点村之一(乡愁记忆红河侨乡名村安邦)(7)

以水贵如油一词来表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的红河县城及周边一带是不为过的,红河县城迤萨及安邦一带的水井少的可怜,只有“三眼井”、“阿巴井”、“白奶井”、“马槽井”等几口水井,担水的人们要排队担水,有时要熬夜排队才能轮到担两桶水。水如此稀缺,以至于人们喝井水,但洗菜和洗衣的就只能是雨天所汇集的雨水和水塘里的水。

红河梯田申遗五大重点村之一(乡愁记忆红河侨乡名村安邦)(8)

▲ 上世纪的迤萨老妇

为了保证村人的用水,村绅们让人设计了这口吊井。这水井自身是不冒水的,其主要起到过滤浑浊塘水的作用。大旱之年,村里的百姓买不起干净的井水饮用,百姓来此吊井担水饮用,拯救了一方生灵。

红河梯田申遗五大重点村之一(乡愁记忆红河侨乡名村安邦)(9)

自从把泉水从红河水边的虾洞白龙潭引到引到村里后,人们对古井的依赖减少了。有一年,村里一小孩爬到井沿之上,不慎落入井中,村民遂将此井填满土,自此不再担水,这口古井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仅作为供人们茶余饭后消遣的一个地方。

红河梯田申遗五大重点村之一(乡愁记忆红河侨乡名村安邦)(10)

▲ 迤萨通自来水了,大家争先到取水点担水

少年时,我经常与同学或自己独自到这里看书,坐在古井的青石板上,看古井旁的塘内荷叶绵延,青盘滚珠,看四周炊烟袅袅,牛儿晚归,想象着人们如何将木桶从这井口放下去,又如何在“吱吱呀呀”声中悠悠地把水桶摇上来......

红河梯田申遗五大重点村之一(乡愁记忆红河侨乡名村安邦)(11)

村里的老人说,他们小时候在塘子的东面能将石子扔到西面的古井,经常在这里和同伴比赛,看谁扔得远,那古井旁还有不少青青的芦苇呢。在月华如水的夜晚,回顾古井的前世,凝视古井的今生,感觉那时的水已不再流淌,那时的风已飘逝,那时的钟声已渐远。

红河梯田申遗五大重点村之一(乡愁记忆红河侨乡名村安邦)(12)

保护文化,不愧对后人,文化的觉醒是一个民族的幸运,保护古镇历史文化的脚步已迈开,什么时候,可以看到老家古井恢复的模样?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