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还有什么资料(日月潭又有宝物)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台湾持续干旱,日月潭水位下降13米,沉入水底的建筑、遗迹重见天日。台湾《联合报》报道称,23日又有民众在伊达邵灯塔附近潭底发现一块墓碑,为清朝道光23年设立,距今已有178年时间,发现者相当惊讶。

日月潭还有什么资料(日月潭又有宝物)(1)

日月潭水位下降,水中的石碑重见天日(图片来源:台媒)

报道称,脸书“日月潭一等高”粉丝专页管理员在直播视频中称,他驾小船在伊达邵灯塔附近,意外发现岸边有一块墓碑,他上岸查看发现,这座墓碑上字迹笔画清晰,立碑时间为“道光23年仲夏”(1843年),至今已有178年历史。

墓碑上堂号为“金蒲”,并刻有“显妣谥淑慎陈妈邓氏”,左侧碑底刻字较为模糊,依稀能辨识“孝男”2字,墓碑根部完整应不是被弃置,而是原本沉入潭底的清朝古墓。

日月潭还有什么资料(日月潭又有宝物)(2)

石碑上的字迹依旧很清晰。(图片来源:台媒)

报道称,根据记载,“日月潭”一词,最早见于清道光元年(1821)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邓传安所著“蠡测汇抄”第2篇“水沙连纪程”所记:“…过水里社,望见日月潭中之珠仔山;蓝鹿洲东征集所纪之水沙连即此…”。

《联合报》介绍说,日月潭为天然湖泊,原本面积为4.55平方公里,1934年蓄水完成日月潭第一发电所,潭面扩张至7.73平方公里,当时称为“珠子山”的拉鲁岛面积也稍为缩小,原本设在潭边的聚落、住宅甚至墓园,也因此沉入水底。

发现古墓的李先生说,水位退到能看到墓碑,估计至少要退水位10米以上才能浮出,等于墓碑长年沉没在潭底,如今可以重见天日,依旧屹立不摇,感觉蛮神奇的。地方人士表示,距离上次浮出水面,可能追溯到30到40年前的干旱。

当地表示,这座墓碑未被敲打、破损,墓碑下是否还有先人骨骸,都无碍文资审议,若具文资价值,就会设告示并划定保护区。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中部持续干旱,日月潭水位见底,呈现难得一见的草原景象,很多台湾民众在日月潭边“淘宝”,发现很多沉没潭底的物品。台湾“中时新闻网”此前报道,有台湾网友就在干旱见底的日月潭边上还发现一块疑似距今275年、乾隆年间的石碑,有熟知史学的人士表示,这可能是第一批赴台开垦的汉人所留。

图片发出后,网友纷纷留言称,“没想到日月潭底下有这么多‘宝物’”,也有网友留言,“如果真是乾隆年间的碑,又多了一个证明,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来源:环球网,作者:小尹

本期编辑:李娜、朱田恬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