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清张之洞(家训选读张之洞诫子书)

历代家训选读:张之洞家书《诫子书》

诫子书清张之洞(家训选读张之洞诫子书)(1)

张之洞,晚清名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积极提倡变法图治,抵抗侵略,兴办洋务企业,创办了多所现代化学校和工厂,孙中山评价其“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毛泽东也评价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诫子书》

这封家书是张之洞写给留学日本的儿子的。

原文 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于,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不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以送汝入学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译文

你出国留学,已经多半个月了,父亲一天都没有忘记你。父母爱子,无微不至,恨不能一天不离开你,然而让你出国,还是希望你用功上进,以后成为国家栋梁,有用之才。现在国事混乱,外敌众多,边境屡屡失守,腹地也危险。振兴的办法,首先就在治国。治国的办法不一,而训练军队最重要。你自小就顽皮,在书房里,遇到先生外出,就玩闹嬉笑,无所不为。幸亏科举废除了,否则你一辈子都是个老秀才,绝不能科举高中,在朝堂做官。所以一开办学校,就送你入校。当时很多前辈不以为然,但我很了解你的性情,知道你绝不是科举考试的材料,所以再难也想办法送你进学校,果然除了体操外,没有一点进步。我少年就科举高中,自负是个清流,你却这样的表现,真让我生气羞愧要死。然而世上的事情都很难,学习军事也好,所以送你东渡日本,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不违背你的性情。你现在既然去了,应该努力上进,彻底掌握。不怕吃苦,不自恃娇贵,要勇敢刚强,务必培养成合格的军人。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国家正在发展军事的时候,你只想着学成,不要想着别人不了解。牢牢记住,不要忘记。

原文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译文

我还有要告诫你,你和我一起在两湖,自然是总督大人的贵公子,没有人不恭敬地待你。而如今却已离国万里,你平时那些可以依仗来傲视他人的条件,不再能依仗了,万一不小心生出祸端,就会让我们十分担忧。你今后应该自视为贫苦百姓,地位低下的士卒,吃苦尽力,来处理求学时遇到的问题。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就算以后得到我的庇荫,在毕业之后,谋得一官半职,也要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艰苦,而不致于自认为聪明,自认为杰出。我已是五十岁开外的人了,官居一品,天下闻名,但还是要小心谨慎,常常担心自己做错事,不敢放纵。

原文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译文

你跟随我的时间很长了,一定亲自感受到教益,不要自认为是尊贵公子,就漫不经心,这不是我对你的希望,你一定要谨慎啊。冷暖更应该自己注意,尤其警戒奸邪赌博等行为,即使不被人知道,也耗费时间荒废学业。万一被人知道,甚至被日本官吏拘捕,那我的脸面往哪里放?你自己不觉得,那我怎么办呢?你更应该努力革除我所嘱咐的这些事。

诫子书清张之洞(家训选读张之洞诫子书)(2)

这封家书是张之洞写给留学日本的儿子的,但具体是哪个儿子留学日本,诸说不一。信中张之洞给儿子说了让儿子留学日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本来期望儿子上进,但儿子的表现却让父亲大失所望。科举之路看来是走不通了,也许留学是一条出路,这种想法和现在的很多父母的想法何其相似!所以儿子留学日本之后,张之洞期望儿子“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并且反复叮嘱儿子“志之,志之,勿忘,勿忘”,唯恐孩子“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因为从信中看,张之洞儿子去日本留学之后,表现并不出色,没有让当父亲的宽心,所以让张之洞忧心忡忡的是儿子如果继续堕落下去,“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这也是现在很多留学生父母担心的问题。

可惜的是,虽然有张之洞的谆谆教诲,但他有两个儿子张仁乐和张仁蠡却都在日本侵华时投靠日本人做了汉奸,张仁蠡也在解放后被枪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