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电视剧评析(好剧推荐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人青年时期在湖南一师的求学经历为主线,突出描写了辛亥革命后中国青年学子的所思、所为。
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对内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对外强加于中华民族的不平等条约依然承认,清廷垮台、皇帝逊位、军阀混战。
日本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袁世凯逆历史潮流,恢复帝制,各路军阀的割据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残酷的现实让人们看不到中国未来的希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旧中国满目苍痍,民不聊生,但是,饱受屈辱的新一代有志之士仍在不断探索着中国的出路。
一群立志报国的青年学子,如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等等,他们不仅仅是一群心怀理想、风华正茂的青年,更是未来中国之希望,民族之脊梁。
还有第一师范的校长孔昭绶,老师杨昌济、徐特立这以“栽得参天之大树, 为我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一片自立自强的天空”为目标的教书先生,他们都在努力地探求救国救民之路,为此,他们追求真理,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上下求索,至死不渝。
且听这首饱含对第一师范学生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盼的湖南第一师范校歌: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 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才自昔夸雄风, 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看完这个剧,让我的内心倍受感染与冲击,也引发了我很多很多关于人生的思考,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关于立志、求学、交友……
01
立志
古言道:“名心胜者必伪。”就是说名利心太重的人,做事必定作假。同时还讲:“人无善志, 虽勇必伤。”在这部剧中有一个悲剧性人物刘俊卿就是这样的一类人,对于这个人物,我既痛恨又感到同情与可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俊卿和毛泽东、蔡和森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师出同门,一样的家境贫寒,一样的勤奋,学习刻苦,但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如此之大的反差?
我觉得首先在于人生目标的确定上。在徐特立老师的课堂上,徐老师让刘俊卿和蔡和森对当教师的目的展开辩论:
蔡:我不同意。教师者,传道授业, 教书育人者也。要是教师都一门心思追求更好的待遇更高的地位去了,那还有什么心思去培养学生,用这样的心态去教书, 又怎么教得出愿意为社会,为大众奉献自己的学生呢?
刘:大道理谁不会讲,如果要你低人一等,吃一辈子粉笔灰,你蔡和森也未必愿意吧。
蔡:我从来不觉得吃粉笔灰有什么地方低人一等。相反,我倒坚信,教书育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之一。
刘:我也没有说不崇高啊,只不过别人都说教师是穷教书匠。光你自己觉得崇高,有什么用啊?
蔡: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和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而区区人言冷暖,物欲得失, 与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呢。
(蔡和森与刘俊卿辩论)
不难看出刘俊卿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就是所谓的人上人,实际就是声色犬马的生活。他不屑于蔡和森说的崇高,也不相信有所谓的崇高。
他唯一追求的是自己的私欲,他希望能够以自己的学识傲立于天地之间,求得飞黄腾达,但却从来没有想去为这个风雨飘摇的中国做些什么。换言之,在他的心中只有小我,没有国家。
而毛、蔡二人深感社会的弊病,时刻鞭策自己,誓要探索出救国救民之路。
他们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的学习不只是单纯地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他们最根本的目标和出发点不同,相应拥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也就不足为奇了。两种人生选择高下立判。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发心和人生目标的确立,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再者,一个人如果想在他所处的时代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人生幸福,不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想象的。
在当时那个以反帝反封反军阀统治为历史潮流的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此肝脑涂地,前仆后继。
而刘俊卿只看得到眼前利益,他只想到的是他终于有官可做,终于不再低人一等了,就这样盲目地当了大军阀汤芗铭手下的刑侦队队长,做了汤芗铭眼中的“咬人很准的厉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终,汤芗铭失势,所有和他有牵连的人都沦为阶下囚,成为逆历史潮流的牺牲品。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不探究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诸如刘俊卿之流,不正是 “燕雀处堂,不知大厦将焚”的形象写照吗?
02
求学
杨昌济给毛泽东上的修学储能的一课也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杨老师对他说:一个年轻人走进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知识,更是储备能力。孔子曰: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就是说一个人,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则必无法约束自己。
本身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野性破坏之力。反过来,如果光注重书本学问, 而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那么知识也就成了死知识,学问也就成了伪学问。其人必死板呆滞,毫无实用。
所以我今天送你四个字,就是要让你牢牢记住,修学储能,必须平衡发展。这也是你求学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毛:那以今日之我, 应当以修什么学问,储哪种能力为先呢?
杨:什么学问?哪种能力?润之,你的这种想法首先就是错误的。今时今日之毛润之是什么人?一个师范学校的一年级学生而已,你喜欢哲学伦理,也关心时事社会。
那是兴趣也是天赋,但我同时担心, 你走入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知识能力的涉猎之面太窄。
润之,你的求学之路才刚刚开始,你才掌握了多少知识,拥有多少能力,过早地框死了自己修学储能的范围而不广泛学习多方涉猎,于你今后是有百弊而无一利。所以在你修学储能的后面还应该加上四个字“先博后渊”。
毛:我明白了,博采众长才能相互印证,固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对吗,老师?杨:你能这样想,这就对了。
(修学储能)
杨老师对毛泽东提出的要求是:修学储能,先博后渊。对于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还在求学的途中的人来说也同样有很重大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努力做到能力素质强和学问修养并重,不可偏颇。
另外,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同样要扩展我们的知识面,广泛涉猎,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也应当以此为指南针,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
03
交友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古有钟期伯牙,高山流水,近有同学少年,激扬文字”。剧中最让我感到向往的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陶斯咏、向警予、蔡畅他们之间的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我一直都觉得,只要有知我懂我的知音,一群志同道合、为着同一个目标奋斗的朋友们,不管摆在我前面有多少艰难困苦,多少风霜雨雪,自己就仿佛拥有了全世界,能够毫不畏惧地一往无前。
剧中有个场景,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假期到了,毛泽东扛着行李去了蔡和森家借住。到了蔡家,才发现因为交不起房租,蔡家已只剩了一间蔡母和蔡畅住的破房,蔡和森搬到了爱晚亭露宿。毛泽东干脆与蔡和森一起住进了爱晚亭。
两个同样没晚饭吃的人饿着肚子,却在岳麓山上畅谈古今。
而得知蔡家断炊的消息,萧子升、张昆弟等读书会的成员给蔡家送来了钱粮,蔡畅带着陶斯咏、向警予上山找毛、蔡,却见毛润之逸兴遄飞,正与蔡和森狂奔长啸于雨中,说是要体会“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的古训。
大家都深受其感染,与毛、蔡一起浴于雨中,狂呼长啸,吟诗言志,从山顶直奔到闹市,引来了无数世俗惊诧的目光,他们却毫不在意。
(雨中的岳麓)
我认为,这种酣畅淋漓直达灵魂的快乐与幸福不管是对于谁,都不能不说是一次神圣的洗礼! 《礼记·表记》:“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情操高尚的人的交往,重在思想志向的一致,德行不好的人的交往,只能用表面的热情维系他们的关系。
当然毫无疑问,他们是前者,是心灵相通、志趣相投的有志青年们。拥有这样的朋友之间的感情是多么弥足珍贵的啊!
《恰同学少年》还有很多值得去探讨的地方,其实看完了这部剧,最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是肩负着重大使命的一代,我们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矢志艰苦奋斗。要了解国家大事,设身处地地了解国家民族所面临的形势,努力让自己发光发热,尽自己的一份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