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人工养殖技术(青蛙的养殖技术)

青蛙在每年四月中下旬进行繁殖,当孵化成为蝌蚪时应及时供给营养饲料,促进变态成为幼蛙、成蛙,在整个养殖期,应注意温度、湿度、光照、水质的调控,同时提供充足的铒料。

一、青蛙的生长过程

1、蛙卵

青蛙的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过程中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同时雄蛙排精,精、卵即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避免了时间差,大大提高了受精率。

2、蝌蚪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当蝌蚪成熟了后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

3、幼蛙

蝌蚪经过变态发育长出四肢,尾部被吸收,上岸生活,由于生理和环境都发生变化,生命力很弱,适应环境能力差,如环境干燥,烈日曝晒,大雨拍打等都会使其死亡。

4、成蛙

幼蛙经过一系列的生长长成成蛙,其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

二、青蛙的养殖条件

1、温度

青蛙生长适温为20~30℃,温度降至10℃以下时摄食与活动逐步减弱,降到5℃以下时开始冬眠,水温超过32℃以上时活动明显减弱,温度超过35℃时会导致青蛙陆续死亡。

2、湿度

青蛙皮肤没有保护体内水分蒸发的组织结构,只靠皮肤腺体分泌的黏液来保持体表的湿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栖息环境既要有水的池塘,还要有杂草丛生、温暖潮湿的环境。

3、光照

青蛙昼伏夜出,怕阳光直射,但趋弱光,光照对蛙体新陈代谢、生长、生殖均有促进作用,如长期在黑暗处生活其生殖腺难以发育成熟,甚至停止产卵和排精。

4、水质

青蛙蝌蚪要求蛙池水域有较高的溶氧量,一般要求达到渔业水质标准,成蛙、幼蛙虽然用肺呼吸,但水中的溶氧高对其仍有良好的作用,PH在7~8为宜,一般盐度不高于2。

青蛙人工养殖技术(青蛙的养殖技术)(1)

三、青蛙养殖池建设

1、种蛙池

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湿度保持80%。

2、孵化池

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蝌蚪池

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4、幼蛙池

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四、蛙的育苗技术

1、种蛙选择

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作种用,通常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就会膨胀起来。

2、种蛙放养

种蛙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平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3、抱对产卵

种蛙在平均气温达到16~20℃时开始自由抱对,抱对3~4天就会产卵,产卵时间一般会在早上5~6点、中午11点至1点。

4、卵块采收

青蛙受精卵采集回来后放入到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孵化,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极,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极,必须朝下。

五、蝌蚪的养殖技术

1、蝌蚪孵出后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前4~5天一般不食东西,主要是以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第4天卵黄囊消失后开始人工投饵。

2、蝌蚪孵出第5天起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家畜养料或米糠及鱼粉等家畜养料,每天喂1~2次,家畜养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3、蝌蚪孵出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4、蝌蚪养殖时如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5、蝌蚪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一阶段时期靠吸收尾部能量,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青蛙人工养殖技术(青蛙的养殖技术)(2)

六、幼蛙的养殖技术

1、巩固驯养

幼蛙高密度养殖每平方米100~150只,饲养在内壁平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

幼蛙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家畜养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最后过渡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

3、投料时间

幼蛙投料时间春、秋季在午时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4、分级饲养

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分级饲养有利于提高黑斑蛙养殖的经济效益。

七、成蛙的养殖技术

1、饵料供应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为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供应充足的饵料最为关键,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黄粉虫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2、饲养蚯蚓

成蛙在饲养的时候可以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同时适量喂些配合饲料。

3、分养上市

成蛙在饲养的时候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过短期饲养即成为商品蛙上市。

八、提高青蛙育种成活率的措施

1、选择最好的青蛙种类

一般来说,第二年产卵后青蛙的受精率高于第一年,第三年和第四年。 [2]在青蛙种类的选择中,最好选择强壮,发达,活跃的同一种青蛙。根据1只雄性青蛙和2-3只雌性青蛙的比例,将雄性和雌性青蛙放置在产卵池中。对于青蛙的产卵池,应该有三分之一的水生植物或水莲。在产卵池上应该有一个遮挡框架,以防止阳光照射影响生存率,避免高分贝声音和影响物种青蛙的强烈噪音。

2、做好青蛙交配交卵

一般来说,青蛙产卵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到7月。南部的产卵被称为早期。一般来说,产卵始于3月,4月是产卵的高峰期。青蛙的保持,交配和产卵时间与青蛙的温度,饲养池的水温和水的深度有关。当水温高于15°C时,通常雄性和雌性青蛙开始抱对。 18-28°C是最适合产卵的温度。当青蛙产卵时,它们对环境很严格。如果它们稍微震动,产卵将暂停。强烈振动或长期干扰将改变产卵的地方。因此,当进行青蛙养殖时,如果在产卵期间水温低于15℃,可以将其加热以正常产卵。对于雌雄比例也可由人工进行控制, 蛙性别是由蝌蚪期至幼蛙期变态过程中分化雌雄的, 可通过人工调节环境温度, 使其雌性比例上升增产。

3、提高养殖技术

提高青蛙育种成活率主要取决于改良育种技术。首先,通过建立一个固定的缓流池,在池中设置一个网箱,使网箱中的受精蛙卵在孵化过程中不缺氧,提高孵化率和质量。第二,建立灵活性饲养池, 将蝌蚪饲养池与成蛙池通用, 同池养殖, 根据青蛙成长阶段调整环境, 提高利用率, 节省成本。其三, 改变自然散养模式, 采用集中化饲养, 并可观察到每只蛙的生产情况, 设定最合理密度。其四, 利用稻田、荷塘等自然环境打造原生态青蛙养殖模式生态发展。

九、美国青蛙养殖技术

养殖美国青蛙前先建造养殖池,再引进蛙卵孵化培育,在蝌蚪期加强饲养,成蛙后科学投喂,并做好病害防治措施。

选择合适的场地建设养殖场,并进行孵化育化,在养殖中根据青蛙不同阶段进行投喂,并控制好温度、光照等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的地方,在清塘消毒后再引进种蛙,并做好孵化工作,在生长期间合理投喂,并控制好水质,做好防病等措施。

青蛙人工养殖技术(青蛙的养殖技术)(3)

十、青蛙的养殖市场前景

青蛙具有食品、药用、环保等多重价值,因此人工养殖市场前景非常好。在青蛙的养殖中,可以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从而使青蛙养殖产量一路走高。

现在野生青蛙大量减少,但市场对青蛙的需求量却不断地在递增,因此养殖青蛙,即利于野生资源的恢复,而且也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是一项非常有市场前景的特种项目。

1、养殖青蛙的利润和风险

青蛙的经济价值较高,可以进行多种产品系列的深加工,在养殖中,第一年总成本在1万元/亩,其中每亩每年可获得2.7万元,而现在市场不断扩大,养殖青蛙的风险越来越小。

2、青蛙价格估算

人工养殖的青蛙在市场上15-20元一斤,野生青蛙的价格很高,每千克卖到40元至50元不等,但国家禁止捕捉和买卖野生青蛙。

3、青蛙饲养食物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有稻卷叶虫、稻螟、稻苞虫、粘虫、玉米螟、棉红铃虫、萍灰螟等,植物性食物占7%左右,动物性食物约占9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