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

---读《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1)

与杨林柯老师相识有数载了,其实人与人的结识说来还是一种缘分吧,有些人虽然会素未谋面,但终归会认识,也算是命里注定吧!

最早熟识这个名字应该是在谢云老师的《不乖教师正能量》一书中,有一篇杨林柯老师的文章,里面谈到了有关教师是否应该打卡的问题,刚好我们学校正在推行刷脸打卡制度,我是颇有反感的,正好这篇文章让我“恍然大悟”,知道了打卡制度的问题所在!

后来,偶尔也能在网络上看到杨老师的大作,他的文风是我非常喜欢的。就像围棋高手里面的厚重一派,类似杨过手里的那把剑,虽然厚重,缺乏一定的灵动,但是挥出去,却是力大无比,让人难以喘息,会给对手以致命一击。

随后,最有意思的是,我居然不经意间在简书平台上遇到了杨老师,深感幸运。很快就关注了他,并加了微信,对于杨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林柯老师的面相来看,应该是那种十分仁厚之人,非常的面善,是容易让人亲近的。

这点,也能和他的文风相似。但是,最令人惊讶的是,看似“忠厚老实”的杨老师,却是一位非常刚正不阿,十分能坚持真理的教育工作者,做真人,说真话!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2)

从最近,我刚刚拜读完的《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这本书,就能十分完整和全面的了解到了杨林柯老师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信仰与追求....

可以这样评价这本书,看过这本书之后,基本上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到我们当下的教育问题所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陷阱和弊病!我个人是完全赞同杨林柯老师的观点的,因为从我目前的认知来看,他的观点也是我所能明白和肯定的!

可以这样说,本书里面的每篇文章都旗帜鲜明,非常有看点,都会能给你非常深刻的感悟,也能启发你的思考,让你知道我们当下的教育确实沉疴固疾已久,有显性和隐性的问题,亟待解决,也会让对教育十分关切的人们感到这种危机的迫切性,从而愿意去呼吁和呐喊,期望能得到全社会的重视,真真切切的去面对当下教育中的诟病,去治病救人!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3)

在第一辑《爱是一所学校》,能看出杨林柯老师确实是一位具有教育情怀的教师,爱生如子,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和人文主义教育观来面对每一位学生,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他的学生们极大的爱戴!

他的“每日赠言”成了学生们的最爱,也是他与学生们思想碰撞的最佳处所!

杨林坷老师说:“每个人都有面具,面具有自然面具,社会面具和精神面具。自然面具就是你的身体容貌,社会面具就是你的穿着打扮。身份地位,精神面具就是你的语言文字和为人处世的风格,这些都是你外在的面具。认识你自己不是认识你自己的各种外在面具,而是认识你自己内在的最本真的东西,诸如自然需求,社会需求,精神需求,认识你与自然,社会,自我乃至上帝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存的价值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发达了,显贵了,有不少人把权力当成了自己 ,权力不过是个面具,是个招牌,是“自我”的影子,一些人的影子比别人长了,他就以为自己比别人高了,其实,他误把影子当成了自己,而没有思考光源的位置。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就只会活在自己可怜的影子里。学校的考试名次也是一样。”

可见杨老师对人性看的非常的透彻了,他是一位具有人格独立的人,是看透世事的人!

“从“同性恋”到“爱情角”,我感到一个教师不能只是埋头教书,完成学校的升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的内心成长,做孩子的朋友,使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有开放包容的博大心灵,尤其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这是教育的基础”

杨老师虽然不是班主任教师,但是却能主动的去帮助那些遇到严重困难的学生,在学生最危险的时刻,帮扶了她们一把,可以说,他这样的举动就是在挽救生命,改变了学生的人生轨迹,善莫大焉!

“长大,是一个过程;爱,不是毒蛇猛兽,而是青春的权利和自由。控制不是爱,而是自私。教育不是强制,而是引导,要触发孩子内在的觉醒,使之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自己管理好自己。”

杨老师对于人的成长的心理特征是十分熟悉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确实是良师益友!

且看他的学生王鹭的评价:“感谢有您!要知道,每次听您讲课都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是一场心灵的盛宴。那种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对接,都有一种心灵的慰藉,都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高山流水,知音难求。那种喜悦与兴奋过后的回味足以使我泪流满面。感动过后,是内心的富足与心灵的安顿,”

我想一位教师最大的满足就是学生对他的评价了,这封信也让我“羡慕,嫉妒,恨”。确实,作为文科教师还是有先天优势的,而杨老师在语文教育中能真正让学生感悟到了这种人文关怀,那种教育的魅力,灵魂的触动。这是真正的师者千秋!

“对于政府,为了让它给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表扬和批评都是需要的。对于社会,不仅要看到它的阴暗面,更要看到它光明的一面。阳光从正面照过来,会把阴影留在物体的另一面,我们既要看到阳光,也要看到阴影,这样才能看到全貌。有时候乌云笼盖了天空,让我们看不到蓝天和阳光,但我们只要坐上飞机跃过云层就会发现,其实蓝天和阳光一直都在,只是我们的思想没有走向高处。在我们国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选择政府,这就使得公民的理性言说尤为重要。任何新闻都是社会的一个点,生活比新闻大得多,对生活的判断要警惕两极思维:或天堂,或地狱。其实中国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发展变化中的国家。我们要学会理性思考,独立判断,希望我们国家会更好。”

感谢林柯老师为我们留下了那种具有公民意识的“火种”,这才是我们当下社会真正缺乏的东西,没有人的意识的觉悟,人的素养的提升,何谈社会的进步?走两极都是不可取的,需要理性和辩证的来看待社会问题。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4)

“首先,语文课是思想课,智慧课,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课。语文课是教思想,教思维方法的,要教会学生思考。

其次,语文课是社会人生课,不仅仅是语文知识课。

第三,语文课是生活课,是生命在场的课,不是应试课。

作为教师,要有平等意识,要把学生看作和自己一样的生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为了生命成长去教育和教学,把语文的位置放在古今中外的历史现实中,放在一个大的文化系统和生命系统中考虑:教育想干什么?语文想干什么?这样就有了方向感。

语文教育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使用汉语,更要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时空,最后回到自我生命的发展上,不能仅仅局限于考试。只有超越应试,语文课才会越来越“有意思”。”

十分佩服杨林柯老师的专业素养,对语文课程的把控,是真正去做语文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喜欢上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完成自我的成长!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5)

《教育能改变吗》第一集《起跑线上》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6)


在辑二《思想的声音》中我们可以看到杨林柯老师的志向。

“人要过安心的生活,安心的日子才是幸福的日子。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的一切努力无非是为了安身和安心。安身很容易,一点水,一点粮就能让人活下来,但人永远不会满足于物质,想通过物质找到幸福无异于喝海水解渴。物质的追求如果不化为内心的富足,那不过是精神的贫困。精神的满足才是最终的满足。”

“中国社会向来是一个身份社会,身份社会的特点就是以人在社会排序中的等级来评价人的价值。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每个人其实都背负着三重身份:自然身份、社会身份和人格身份。中国传统价值体系往往以人的社会身份来评价人的一切,而淡化乃至忽视人的自然身份和人格身份。在这三种身份中,自然身份无高低贵贱之分,人格身份是至高的判断,而它更是内化的,只有社会身份最靠不住,但它又最强大,最具影响力,因而也最有欺骗性,因为社会由人构成,只有人才会形成一个观念的世界,而观念世界则是对真实世界的扭曲,观念虽然不可靠,但它是利益世界的直观反映,在一个崇尚实际的世界里,利益法则就是最高的法则。”

杨老师以陶渊明先生作比,我个人觉得他的志向是要超出陶渊明的,更加淡泊名利,宁静以致远!以杨老师的学识,我个人认为即便是在世俗社会,当个大学的教授是绰绰有余的,甚至可以在文学院当院长都是屈才的,反观我们当下的那些名利双收的文人们,简直是中国教育界的耻辱!

“我想,成功有很多种,人生也有很多种,成功的人生只是人生的一种形式,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否定其他标准,生命如花,可以开放,也可以不开放。人的高度在于灵魂的向度,不在于现实中的位置。作为“文人”贵在认清自己,独立自足,找到自己的位置。

任他一夜黄尘紧,我自明月抱素琴”

不用多说,杨老师追求的是个性独立,追求真理和真相,是想要改良我们的教育的,是期望真正教育回归的!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7)

“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其实是对幸福的追求,对自由的追求。如果成功捆绑住了人的手脚,成了幸福生活的羁绊,那么我们就得反思成功的真正意义和虚假意义。因为生活充满了虚假的意义,许多谎言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为了观念的谎言疲惫不堪地活着,成了观念世界的俘虏。

作为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快乐幸福才是真正的成功。

身心分裂的人不管在社会上多么风光,都谈不上幸福。只有身心和谐,智慧通达、人格健全的人,才会享受真正的幸福。”

在成功学盛行的今天,我们需要有更多良心的教育工作者站出来振臂齐呼,真正的成功到底是怎样的?杨老师给出了明确的解释!

而对于杨老师的最爱之一读书,他的读书观是这样的:

“读书是对生命的救赎、读书是对生活的对抗、读书是对灵魂的守望、”

“读书是通往自由的路,也是拓宽自己人生格局的生命实践。”

比起杨老师来,我自诩为读书人也是惭愧的很了,他一年的阅读量上千万,读书笔记几十万字,写出不少佳作,这是令我望洋兴叹的!也是令人佩服!

“我们的文化中间缺少一种高贵的基因,这就是使得我们的文化产生一种权力依附现象,对人的影响就是中国人普遍具有“人格依附”,缺少尊严感,因为文化没有尊严,这种文化浇灌的人也不会有尊严,只知道拍马,对普通人也是一样,只知道讨好别人。鲁迅说中国人是“爱做戏的虚无党”。我们在生活中看到,逢场做戏,拍马溜须已经成为我们一些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不拍别人的马屁心里会不舒服,尤其是不拍权贵们的马屁心里会所畏惧,因为在垂直结构的社会中,畏惧是人们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当百姓们永远是沉默的大多数,永远只是承担义务而享受不到什么权利,当一部分人掌握另一部分人的生杀大权,拍马就会像空气一样扩散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当拍马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将找不到高贵和尊严,人格的矮化就会成为一种传染病,精神文明就会成为一种虚伪文明。当教师也传染上这种病,跪着教书就容易培养出恭顺的奴才和精神上的霸权主义者。”

呵呵,回想一下,我们身边的人们,这种现象是不是比比皆是?但是,作为教师群体,大多数的老师还是会非常鄙视这种拍马溜须的人!没有独立人格意识,何来自由的教育?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8)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9)


《教育能改变吗》第二集《学习革命》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10)

在第三辑:《教育的尊严》中:

“任何对往昔的怀念都隐藏着对现实的失望和含蓄的批判,对民国的怀念也一样,当我们对现状迷茫并怀疑未来的时候,才会转过头去。”

“有人可能会说,民国教育是以质取胜,我们现在是以量取胜,我们的行政化控制、流水线生产、机器化饲养,三百个臭皮匠,也顶不了一个诸葛亮,只有人才的高度才足以代表文化的高度。”

对于民国时期,为何大师辈出,其实也很好理解,在物质条件不好,外部环境也比较糟糕的情况下,这些极具天赋的人才们,反而凭借自己的内驱力,而且得到自由的成长,有的还有幸留洋海外,汲取到最先进的文化和文明,在一种家国情怀下,能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蓬勃发展。

“中国的教育是国家本位而不是生命本位,从小的教育目的就是要“长大为人民立功劳,而不是“完善自我”,读书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是“为生命的幸福”。教育行为中,宏大抒情的外在强化和生命内在需要脱节,为了得到认可,语言就必须适应官方话语系统并自觉跟进,于是,国人的精神表征往往是:把美好的留给世界,把真实留给自己。普遍化的“讨好狂”人格特征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重人格特征就是在这种语境下的人格遗存。我们能怪谁呢?喝血的历史却顶着几千年文明的帽子,让一代代的生命在虚幻的自慰中收获廉价的幸福。苦难的生命被历史的风尘湮没,导致诗歌的个人表达也是那么幽微羞涩,虽然诗歌比历史真实,它传达的是历史深处的疼痛,但这种心灵的真实往往也是充满了隐喻和变形,或借古讽今,旁敲侧击,或意象暗示,曲径通幽,或隔靴搔痒,隔山打牛,因为“腹诽”或“莫须有”的存在像一把悬剑,时时带来文化人的精神恐惧。高压的外在环境导致含蓄成为东方专制主义语境下的畸形审美特质,个人的真实诉说遭遇国家主义话语的瓶颈,历史却在强意识形态中收获善良的油菜和浪漫的抒情。”

“如果我们纵容乃至鼓励孩子说假话,养育伪人格,只能不断拓宽这个民族说假话的空间。不断加大这个民族的虚伪程度。托马斯。潘恩曾说过:“如果一个人说着自己都不幸新的话,那么他就准备着去犯下任何罪行。””

做真人,说真话,讲良心,追求真理和真相,这才是真正的育人观!如果,我们的社会都能回归到真上面来,其实很多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因为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圆谎,这种循环往复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我们很容易从现实生活中看到诸多可笑而可怕的,弥天大谎!最糟糕的结局就是对人类的犯罪!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11)

“就说,“为了学生的成功着想”这个漂亮的幌子,学生成功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因为生命首先属于他自己,和你学校有什么关系?生命如草木,有开花的自由,也有不开花的自由。人生本就有无数种,无法重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人与人也没法比的,你身上连两根相同的汗毛都拔不出,怎么能强求所有的生命一样成功呢?再说,成功本身也是个缓慢的觉醒的过程,是不能急的。

纠正基础教育分数崇拜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问题,更是社会的观念问题,是招生体制的问题,必须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招生体制,改变我们对学生评价的单一标准,分数崇拜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这个话题说了很多年了,但是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转变,因为教育已经被分数绑架了,学校也被升学率绑架了!目前还是处于无解的状态,特色的学校可能要稍微好一些吧,但没有人完全摆脱分数的束缚。


《真正的教育需要教师的觉醒》:“首先是意义的发现,没有健全的人格,就不可能有健全的社会,没有现代意识的公民,就不可能有现代社会。

其次,教师需要有自我发现和职业幸福的发现。”

“在一个弯曲悖谬的社会,教育应该是最后的救赎和希望。相对于有些职业,教师的职业稳定一些,内心的扭曲少一些,因为面对的群体除了学生就是教师,大都是相对比较单纯的人,能够和社会那些五颜六色,污浊不堪的事保持距离,可以诗意栖居,还能让自己的生命矗立在孩子们的心中,参与生命成长,见证青春的飞扬,这一点是那些脑满肥肠的混世者永远体会不到的。

中国教育需要自上而下的改革,同时需要自下而上的推动,没有制度的改革,教育难以解放,没有教师的觉醒,教育难以美好。在现有教育制度下,教师就是决定教育现场的力量。

不要指望体制,不要有搭便车的心理,短时间内没有谁能拯救中国教育,就像短时间内谁也不可能开出拯救中国社会的万能良药一样,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都需要慢慢来。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同样,离开了教育的自我教育,真正的教育并不会发生。”

确实如此,教师群体应该是最早,最应该觉醒的群体,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但是可悲的是,太多的同仁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问题所在,自身的问题所在,带着镣铐跳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制度所荼毒,然后又伤害学生,或者成为既得利益者,如鱼得水,但是对于学生的成长确是一种“灾难”,其实这种工作,反而是在染缸中继续滴加墨水!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12)

“因为不能辩证的看待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便衍生出了“虚假的集体主义”,其典型特征是贬低个人价值,抹杀个体的自由,认为自由集体的荣誉才是最重要的,个人取得了荣誉要淡化自己的努力而突出“领导的关心”和“大家的帮助”,甚至鼓励为了集体牺牲个人的一切。

集体固然重要,但不能由此得出个人不重要的结论。因为如果每一个个体不重要,那么从逻辑上讲,无数不重要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体自然也是不重要的。强调集体的重要,同时也得肯定个体的重要。如果说要依靠对优秀个体的扼杀和对弱势个体的打击来维系,那只能说这样的集体是彻底的伪集体。再说,操纵集体的其实是权力,在一个无契约的集体中,让人为一个集体献出一切,其实是让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去献出一切,但在上帝面前生命是等价的,每个人也只能活一辈子,任何人都无权把自己的信条强加在另一个人头上。

真正的集体要靠信仰和道义凝聚而成,而不是权力的强制和精神的奴役。我们不仅要弘扬个体为集体努力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要拷问群体对个体的精神支持和物质关怀,在集体和个体之间达成一个和解。真正的集体还要让个体的个性得到尊重与保护,使群体的发育与个体的张扬形成必要的张力和良性互动。”

这是我看过的最佳的,论集体与个体关系的分析了,我们总是说中国人各个都是龙,但合在一起是一条虫?为何总是强调集体主义的我们,为何总是不能形成合力?就是存在着集体主义对个人的那种打压,欺骗,和束缚。

而,我在看美剧的时候,他们的团体合作是怎样呢?各个都有个性和绝技,在一起的联结是一种共同的信念,互相信任,共同合作,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且,他们往往都具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又尊重别人,善于达成一定的和解,为了共同的目标和目的,可以紧密合作。也愿意自我牺牲,这才是个体与集体最佳的一种共处的方式。


“不能否认,我们对外敌仇恨的民族主义是和爱国心纠缠在一起的,有一种宗教性的力量,不能否认,民族主义是民族屈辱的后遗症。在人类历史上,各种制度,各种意识形态都曾利用过民族主义,尤其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民族主义可以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一个民族迅速团结起来抵御外倭。但政治上的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凝结力量的同时又天然带有仇恨和非理性,尤其是和民族人格的缺陷以及人性的缺陷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带有非理性的毒素,如果被军国主义者和独裁者利用,那么这个民族就有可能被带上危险之旅。

教育不是让人狭隘的,不是“矮化”人格的,而是要让人“大”起来的,要让人学会包容,理解,悲悯、宽恕、感恩的。我们不需要群体的自大与个体的自卑,需要个体“独大”基础上的群体和谐。”

对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必然的阶段。在《天道》这部剧里,谈到我们的民族是一种弱势文化,所以带来了弱势民族,总是在不断的内耗,所谓的天道循回,无外乎是改朝换代,现代人的公民意识都还十分薄弱,很多观念都还是十分的落后,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冲突还是比较的严重。

也许,我们需要走自己的路,但是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去正视历史,去反思自己,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就像日本那样,这样我们才会是真正醒来的狮子,和站起来的人民!

心中的“辫子”剪掉没有?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13)


“在学校里,学生也似乎像树木一样,家长和老师手里都紧握多把刀子,只怕树木长出斜叉,总希望学生按照自己设定的录像向上发育,成才成功,却未曾想,往旁边生长也是长高的需要。人生是多元的,成长是多色的,精神也有多维的空间风霜雪雨,电闪雷鸣对于成长也是必需的,而且会让生命有更质感和韧劲。

岂知向旁边生长也是生命的需要,家长老师举起爱的刀子进行的砍伐,有时恰恰是在干扰孩子的成长。孩子的生命就是为了体验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试错也是一种人生收获,弯路有时也是生命宽度的拓展,只要是生命自身的选择,结果应该由自己承担,生命的自由意志不能被剥夺,而在对各种生活的体验中,生命的成长在悄悄进行,就像树冠与根系的发育。”

还有种说法是,人的成长内在的能量就是根系,外在的表现才是像树叶一样,没有足够的能量,没有扎根于大地,没有向内的生长,徒有外表,是不太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的!

所以,我们需要注重内在的修为。对于人的成长,很多时候是无法预设的,你遇见谁,你遭遇什么事情,往往是随机的,那么每个人的成长,不要过于去被限制,需要充分的展现自我,让自己的能量球得到充分的释放!

父母师长,需要做的不是去把跑道的路线给画好,只能在这个局限的范围内跑步,而是要像越野跑一样,让孩子们自由的选择,做个麦田守望者。

山火过后的思考与感悟语句 书评风林山火(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