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此之后大唐繁华不在、江河日下,日子是越过越差。然而,唐朝在经历过如此重大的打击,导致了地方势力坐大、藩镇林立后,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存活了将近150年,比唐朝前半段的历史还要长,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里不卖关子啊,咱们先说结论,简单来说就是:唐朝中后期的统治者通过一系列措施,重构了帝国内部藩镇的空间结构和权力结构,最终形成了以关中地区为政治中心,以江淮地区为财赋来源,以河南地区为运路保障,对河北地区进行战略性“放弃”的地域格局,基本上解决了藩镇危机,使得唐王朝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1)

那么这具体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展开聊聊。

让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唐玄宗时期,唐玄宗在位时期,一直在开疆拓土、四处征战,北边的突厥,东北的契丹、奚,西边的吐蕃,西南边的南诏,全都和它们打过仗。杜甫在《兵车行》里就写到过“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个武皇明面上指的是汉武帝,其实暗指的就是唐玄宗。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2)

为了便于对外作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防范外族入侵,唐玄宗在边疆地区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这些节度使、经略使权力特别大,辖区内的军事、行政、财政等都归其管理,俨然是一方诸侯,这就是藩镇的来源。

在安史之乱爆发前,这十大节度使、经略使的兵力达到了49万人,其中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总兵力达15万人,中央禁军才8万人,且边防军久经战阵,为全国精锐,其作战能力远超承平日久的中央禁军,“外重内轻”“尾大不掉”之势由此形成。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 安史之乱本质上就是中央与边境节度使争夺全国统治权的冲突。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3)

安史之乱在历经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个皇帝后,才最终被平定。为了褒奖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安置安史集团中投降的将领,唐朝中央政权不得不在内地设置了诸多原本只在边境地区设置的节度使。

于是,大家熟悉的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就形成了,但是这里我要告诉你的是,“藩镇割据”其实是一个误解。

在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间里,绝大部分藩镇是不割据的,它们被中央牢牢地控制,真正割据的只是位于河北的三个藩镇而已,而且即使是割据藩镇,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中央的统治,另外,割据藩镇也曾经解除割据。因此,用“藩镇林立”来形容当时的藩镇情况可能会更准确一些。

而唐朝之所以能够在藩镇林立的情况下,在后期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避免藩镇割据,让自己多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是因为唐朝中央政权有意识地重构了这些藩镇的空间结构和权力结构,确立了新的藩镇体制。

当时藩镇最集中、也是对唐朝中央政权最重要的是四大区域,分别是关中、江淮、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4)

咱们先说关中,唐朝的首都长安在关中,因此关中是唐朝的政治中心,是中央政权的所在地,关中对于唐朝中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安史之乱后的关中地区面临着吐蕃、党项等外族的威胁,因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把驻守在西域、河西等地方的军队内调平叛,造成了当地防务空虚,吐蕃趁机攻占了关中以西的大片土地,并多次向关中进攻,甚至曾一度攻占长安,迫使当时在位的唐代宗逃跑。

为了抵御外族入侵,保证长安的安全,朝廷在关中逐渐设立了凤翔、泾原、邠(bīn)宁、鄜(fū)坊、夏绥、振武军、天德军、灵武八个藩镇,合称“京西北八镇”。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5)

而控制上述这些藩镇的是朔方军、四镇北庭军、幽州军这三大军事派系,虽然他们在抵抗吐蕃、保障关中安全上出力甚多,但是毕竟是外系藩镇势力,不被唐朝中央政权所信任。

从唐德宗开始,朝廷通过撤换官员、削减军队、分割地盘等方式,开始削弱这三大派系的实力,比如朔方军的领导人郭子仪就曾被唐德宗罢免职务,朔方军也被一分为三。

后来唐德宗借由“泾原兵变”和“李怀光叛乱”,彻底瓦解了这三大军事派系。“泾原兵变”和“李怀光叛乱”,是由于朝廷削藩和赏赐不均而发生的,朔方军、四镇北庭军、幽州军三大军事派系均有参与的叛乱,叛军曾一度攻占长安,唐德宗被迫逃走,不过,最终被唐德宗所平定。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6)

唐德宗

在削弱外系藩镇势力的时候,唐朝中央政权也开始培养自己的嫡系军队——神策军,这是唐朝中央政权在中后期统治里所直接掌握的最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朝廷借此力量统御和控制了关中藩镇,获得了关中地区的主导权。

第二个是江淮地区,江淮地区此时已经成为唐朝中央政权主要的财赋来源地。

由于关中地区历经多年战乱、过度开发、自然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其早在隋朝、唐朝前期就已经无法养活关中地区的大量人口了。至于河南河北地区,由于安史之乱,经济饱受摧残,加上两地存在不少独立性较强的藩镇,辖区内的贡赋自留,不上供中央。因此这三个地方,无法满足唐朝中央政权维持正常运作所需要的财赋。

而江淮地区在历次战乱中很少受到较大的战火牵连,大量的北方移民为躲避北方战火南迁,为其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江淮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自安史之乱后,更是开启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到南宋时正式完成,奠定了此后中国经济南强北弱的格局,直到今天。

因此只有牢牢控制住江淮地区,才能保证其源源不断地为关中输送物资,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也才能为朝廷对河南、河北地区藩镇的战争提供强大的财赋支持。事实上,意图削弱藩镇势力、重振中央权威的唐德宗、唐宪宗也确实是依靠江淮地区的财赋,才实现了对北方藩镇的打击和控制。

为了控制江淮地区,唐德宗设置了镇海军,任命韩滉为镇海军节度使,管辖十五州之地,几乎囊括了江淮地区除淮南道之外最富庶的州郡。韩滉在任期间,大力发展经济、扩充军队,使得镇海军成为了当时南方实力最强大的藩镇。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7)

韩滉

韩滉对朝廷一向很忠心,也不像有的藩镇那样骄横跋扈,可以说是藩镇中的楷模,但是藩镇势力过于强大,在中央看来并不是什么好事。

在韩滉死了之后,唐德宗把韩滉的地盘一分为三:浙江西道、浙江东道、宣歙池;改节度使为观察使,观察使比节度使地位低,所掌握的军队也少;安排自己的亲信出任上述藩镇的观察使;将当地的将领调离,这一切都是为了削弱江淮地区藩镇的实力。

到了唐宪宗的时候,朝廷又平定了浙西节度使李锜的叛乱,并在当地实行了军事、政治、财政改革,强化其经济职能,弱化其军事力量,更是进一步牢牢掌握了江淮地区,使其成为了始终处于中央控制下的财赋来源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8)

唐宪宗

第三个是河南地区。这里的河南地区指的不是今天的河南省,而是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西到嵩山、东到大海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东部、山东省大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地区。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9)

河南地区是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是大运河的途经地,江淮的财赋要想运送到关中,必须要经过河南。只有控制了河南,才能保证江淮的财赋源源不断地、不受阻碍地运往关中。因此,河南的交通线是帝国的生命线。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10)

唐德宗即位时,河南的藩镇有三个:永平军节度使、淄青节度使、淮西节度使,其中永平军节度使是朝廷派中央官员前往任职的藩镇,属于自己人,因此,朝廷在河南的重点打击对象就是后两者。

在建中二年(781年),位于河北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其子李惟岳上表朝廷,希望可以继承节度使之位,这对于一心想要削弱藩镇势力、重振中央权威的唐德宗来说,当然是无法接受的。

于是,李惟岳联合同样希望藩镇世袭的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纳、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共同起兵叛乱,史称“四镇之乱”。唐德宗调兵遣将,讨伐四镇,不久李惟岳、梁崇义兵败被杀,田悦、李纳被朝廷大军围攻,损失惨重。

就在“四镇之乱”将要被平定之时,由于朝廷对平叛的功臣封赏失当,导致田悦和李纳联合成德降将王武俊、幽州节度使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重新发起叛乱。

叛乱被平定后,唐德宗重新划分河南的藩镇,共划分了6个藩镇:武宁军节度使、宣武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陈许节度使、淄青节度使、淮西节度使。除淄青节度使、淮西节度使外,其他四个节度使均在中央控制之下。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11)

唐宪宗时期,朝廷彻底平定了淮西节度使、淄青节度使,分割其领地与军队,设置忠于朝廷的藩镇,自此,河南地区重新为中央所控制。

最后要说的地方就是河北地区。这里的河北地区指的不是今天的河北省,而是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北到燕山、东到大海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大部、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西部地区。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12)

河北地区是安禄山、史思明的老巢,也是唐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沿阵地。安史之乱结束后,朝廷任命了安史集团的当地降将镇守,封其为节度使,一开始是四个,后来演变为三个,也就是成德、魏博、幽州,这就是有名的“河朔三镇”。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13)

在“四镇之乱”的时候,河朔三镇全部参与叛乱,叛乱被平定后,唐德宗把成德一分为三,设立了横海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成德军节度使。

然而,河北地区却并未从此无事,此后,唐朝中央政权与河朔三镇屡次交手,河朔三镇也是屡降屡叛,朝廷始终无法真正征服它们、控制河北地区。

随着唐朝国力的日渐虚弱,朝廷已经无力讨平河朔三镇了,而且朝廷也认为没有必要一定要控制住河朔三镇。

因为在与河朔三镇屡次交手的过程中,唐朝中央政权逐渐意识到,河北的藩镇只是想自保,想维持现状,并没有其他野心,构不成对自己统治的致命威胁,而且河北藩镇位于边境,它们的存在还能为朝廷减轻不少边防压力和经济负担。

朝廷只要可以控制好关中、江淮、河南三个地区,就可以继续维持下去,即使没有河北,对朝廷的正常运作,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另外,河北的藩镇虽然处于半独立状态,但是它们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朝廷的政策法令、承认中央的统治地位,否则这些藩镇就无法对内确立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因此到了唐武宗时期,朝廷默认河朔三镇的军政事务、节度使的更替,可以内部自行决定,朝廷不干涉,准许他们的半独立状态,这意味着朝廷正式放弃河北,不再寻求河北必须要在中央的控制之下了。

至此,唐朝中央政权构建了以关中地区为政治中心,以江淮地区为财赋来源,以河南地区为运路保障,对河北地区进行战略性“放弃”的地域格局,基本上解决了藩镇危机,使得唐王朝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15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50年)(14)

唐朝以其恢弘的气度和强大的国力,在很多国人心里有着特殊的地位,人们言必称“盛唐”。安史之乱彻底打破了唐朝的繁华景象,大唐王朝正式步入了下半场。对于唐朝后半段的历史,很多人印象中就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等,觉得有损于“盛唐”的形象,因此,对中晚唐的历史一向没什么好感、也没什么兴趣了解。

但是一个王朝是否强大,不能只看它强盛的时候,还应该看它在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时能不能很好地应对。

在面临安史之乱如此重大的打击、安史之乱后如此复杂的局面,唐朝经过数代国君的苦心经营,重构了帝国内部藩镇的空间结构和权力结构,建立了藩镇平衡体系,控制住了关中、江淮、河南三大核心区域,为大唐王朝续命将近一个半世纪。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唐朝才无愧“盛唐”这个称号。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英]崔瑞德 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