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美食描写(儒林外史中的吃喝)

儒林外史美食描写(儒林外史中的吃喝)(1)

王冕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儒林外史》开篇的第一个出场人物。作者以整整一回的笔墨,概括了他的一生。

王冕出生贫寒,少年辍学,靠着一边给人放牛一边自学成才,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文人。他性格淡泊,蔑视权贵,是一位如假包换的真名士。

有一年,王冕为母亲上坟归来,刚走到家门前,就看到有十几匹马奔驰而来:

“为头一人,头戴武巾,身穿团花战袍,白净面皮,三绺髭须,真有龙凤之表。”

这人虽然看起来非同凡响,却十分礼貌客气。他在王冕家门口下马,向王冕施礼道,请问,这是王冕先生的家吗?王冕虽然不把权贵放在眼里,但对眼前这人很有好感,当即一口承认,我就是王冕,这里就是我家。

儒林外史美食描写(儒林外史中的吃喝)(2)

原来这人是朱元璋,他已经在南京称“吴王”,小说也以“吴王”相称。此时,他刚刚占据了浙江全省,兵锋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吴王早就听说了王冕,这次是专程来拜,一见之下更是觉得王冕“儒者气象”,便诚心向他请教,如何能够收拢民心?

面对吴王的诚恳求教,王冕也没有推辞,对他说道:,

“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若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岂但浙江?若以兵力服人,浙人虽弱,恐义不受辱。”

吴王深以为然,“点头称善”,二人相见恨晚,交谈甚欢,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日暮时分。王冕殷勤留客,此时他母亲已经去世,家中也并无仆人,他便

“亲自下厨烙了一斤面饼,炒了一盘韭菜,自捧出来陪着。”

儒林外史美食描写(儒林外史中的吃喝)(3)

《儒林外史》中写吃喝的段落不可胜数,但书中人亲自下厨做饭做菜的,好像只有这一个。这一个还不是等闲人,人家是大文人、真名士,一般人都看不上眼,连见都不肯见。可遇到大英雄,便亲自炒菜烙饼,给予简单却也隆重的款待。吴王礼贤下士,名士亲自下厨,二人惺惺相惜,实在是一段佳话。

吴王还带了十多个随从护卫,王冕招待不了这么多人,他们都是自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只有王冕和吴王二人共进晚餐。虽然饭菜十分简单家常,但人家吃的根本不是饭,是这份一见倾心的情谊啊!

几年后吴王一统天下,建立大明,并确定用《四书》和《五经》作为考试内容,八股文为考试形式,开科取士。王冕得知消息,却很不以为然,觉得这个方法不好,让天下读书人从此汲汲于功名,都不好好读书了。

儒林外史美食描写(儒林外史中的吃喝)(4)

不久,王冕听到有人传说,朝廷要征召自己出去做官。王冕虽然跟当初是吴王、现在已经是大明皇帝的朱元璋有过十分投缘的一夕之谈,还给他烙过饼、炒过菜,但却不愿意在他手下做官。他连忘年交秦老爹都没告诉,就自己收拾行李逃到会稽山中隐居去了。后来朱元璋果然派人来请,却已经人去屋空,只好失望而去。

小说读到这里,我觉得很奇怪。作为大名士的王冕既然反对这种八股文的取士方式,既然有机会再见皇帝,为何不肯见一面说说自己的想法看法?再不愿意,临走前留封书信也好啊!当然人家皇帝自有主张权衡,未必就肯听他的,但无论如何,多少能有所影响吧?王冕不是寻常名士,他跟皇帝有过深谈,曾经皇帝还很看重他,并认真听取了他的建议,还吃过他亲手烙的饼、亲手炒的菜。

儒林外史美食描写(儒林外史中的吃喝)(5)

在这从古自今的红尘人间,亲戚朋友相约下饭馆,有钱了吃顿鸡鸭鱼肉并不罕见,但能够在家中的炕头桌前,吃一顿主人亲自做的家常便饭,一起促膝长谈,那实在是更知心深厚的情谊,更亲切动人的画面啊。

无论如何,王冕还是不留一言地离开了,再也没有归来。

也许这就是真名士的气质。别以为我给你做过韭菜大饼,就会听你的话当你的官,道是有情却无情。

轻轻地,我走了,就如你轻轻的来。喝一杯清茶,吃一张烙饼,留下名士与英雄的传说风采。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