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1)

希望您能关注,转发,评论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由易烊千玺和雷佳音主演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上线,在没有经过宣传的情况下,凭借扎实的剧情和对大唐盛世风貌的还原,好评如潮。

剧中,易烊千玺饰演李必。人物原形,就是中唐时期的政治家,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的邺城侯李泌。

在第一集中,雷佳音饰演的万年县不良帅张小敬,初次见到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时,以为他是皇室,李必却回答,“我虽姓李,但不是唐李,乃是隋李。”这句话,可能会让一些观众,有点纳闷,俗话说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明明都是姓李,怎么还会有唐李和隋李的分别。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2)

长安十二时辰宣传图

这里就有一个中国古代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家族和家世,而且在古代中国,一般只有高门望族才会分的那么细致。

我们都知道,唐朝的建立者姓李,这个唐朝皇室的李姓家族,出自陇西李氏。而同样姓李的李必却出自另外一个李姓家族,赵郡李氏。

两者虽同为李氏,但是真的是两个各不相干的郡望士族。这就好比你姓李,你的朋友也姓李,但是,你来自陕西,他来自辽宁,虽然五百年前是一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二人之间,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那么,就让我们通过《长安十二时辰》里易烊千玺台词中的唐李和隋李,来聊一聊,中国古代那些名门望族。

古代中国的贵族阶层是如何形成的

谈起中国古代的贵族和名门,就不得不先简单说一下,中国古代的阶层分化。

自商朝末年,周武王起兵伐纣,建立西周以后,西周采取分封制度,来维持统治,并通过一整套完整的礼仪制度,来约束天下臣民,这就是周礼。

通过周礼,周天子划分出五个等级:天子、诸侯、大夫、士、平民,前面的四个是统治阶层,平民属于被统治阶层。而通过周礼,西周又确定了一个制度,那就是阶层世袭。也就是说,一旦阶层固定,则就永远是在这个阶层。由此开始,中国古代就开始出现了贵族和平民。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3)

西周等级示意图

随着西周灭亡,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历经春秋战国,这一套制度,开始崩塌。秦朝通过军功授爵,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度,造就了一批新兴贵族,原来的古老贵族开始被取代。

这些新兴贵族,伴随着中国进入早期封建时期,开始大量的囤积土地,兴建庄园,垄断教育和文化传播。

到了东汉时期,渐渐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他们通过庄园经济,积攒了大量的钱财,同时招募私兵,又通过控制教育和文化传播,垄断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场。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4)

东汉疆域图

历经两百年的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度,采用定品的方式,来区分阶层,而这股强大的政治势力,被定为九品中的一品和二品,也就是上品,并且渐渐有了一个专门的称呼,士族高门,又被称为门阀。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5)

九品中正制

隋朝时期,通过科举制度等一些措施,这些士族门阀被削弱,然而毕竟底蕴深厚,到了唐朝时,士族门阀重新崛起,而这一时期,也可以称之为这些传承数百年的贵族,最后的荣光。

唐朝时期的四大士族集团

唐朝初期,共有四股不同的门阀势力出现。分别是,代北集团,江左集团,山东集团,关中集团。

壹 代北集团

代北集团,是指在北魏建立和封建化过程中,最早追随拓跋氏建立北魏的一批部族首领和皇室贵族。

西晋末年,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被封为代王建立代国,而后其曾孙拓跋珪改国号为魏,并且一统北方,并且迁都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们便以“代北”指称北魏。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6)

北魏与刘宋对峙图

随着北魏封建化的进程,这些原来的部族首领和皇室贵族,开始吸收汉族文化和制度,逐步演变成了与中原门阀士族相近的政治团体。由此被成为“代北世族”。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随着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并相继灭亡,代北世族,渐渐没落,至唐朝时期,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盛况。

代表家族,鲜卑族拓跋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后,改称元氏)。

贰 江左集团

唐代刘禹锡有一首著名的诗歌《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描述了刘禹锡游览乌衣巷时的感慨。

乌衣巷在中国士族门阀历史上,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地方,这里曾经居住过两个士族,可以说代表了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士族门阀历史上的巅峰。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7)

乌衣巷

一个是辅助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享有“王与马共天下”称谓的“琅琊王氏”。还有一个就是建立了东晋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八万兵力击败前秦八十万军队的“陈郡谢氏”。

而这两个家族所代表士族集团,就是江左集团,江左集团的由来,还要从西晋末年的那一场大乱之事说起。

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西晋皇室集团为争夺统治权的八王之乱爆发,这一场长达九年的战乱,造成整个帝国陷入崩溃,接着就进入了五胡乱华的大乱世。

这一时期,原本在中原地区的士族门阀,纷纷渡江南下,来到未被战乱波及的江南地区避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永嘉南渡

南渡之后的中原士族门阀和江南的一些门阀势力一起,在琅琊王氏的王导率领下,拥立西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8)

东晋与前秦对峙图

因为这些士族是从中原而来,保留了大量的中原传统文化,因此以中原正统自居,对北方的士族门阀颇为不屑,同时在江南地区,大肆打压庶族地主和平民,兼并土地,垄断文化,控制统治权力。

东晋一百多年,江左士族门阀力量达到了顶峰,乃至于皇帝成为毫无实权的傀儡,任由他们废立。

然而,历史总是会在一个不起眼的时间点,驱使着不明就里的狂欢者,自己埋下一颗毁灭的种子,然后上演一出黑色幽默的戏码。

江左门阀的代表者,陈郡谢氏,利用自己组建的北府军上演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江左门阀最终却被自己所依仗的北府军推进了坟墓。

公元前420年,出身于东晋平民家庭,而后通过参加北府军从而崛起的刘裕,通过十数年的摸腥风血雨,代晋自立,登基为帝,国号宋,刘裕成为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王朝的开创者,宋武帝。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9)

南朝宋武帝刘裕

因为出身平民,而且自幼时就领略过江左士族的强大势力。所以,刘裕称帝后,开始着重打击江左的士族门阀势力,不惜采用暴烈的杀戮,已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事情就是这么具有黑色幽默。东晋时,至高无上的江左门阀势力,就这样,被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北府军旧将,打落尘埃,逐渐凋落,从此渐渐隐没于历史之中。

到了唐朝时期,江左集团,早已成为昨日黄花,而当年车水马龙,热闹一时的,王谢家族居住的乌衣巷,也就此萧条没落。

代表家族:琅琊王氏(著名人物:王导,王敦,王羲之,王献之)、陈郡谢氏(著名人物:谢安、谢玄、谢石,谢道韫)

叁 山东士族

唐高宗名相,同样出身世族名门关西六大姓(韦裴薛杨柳杜)之一的河东薛氏的汾阴县侯薛元超晚年时,曾发出感叹:“我平生有三大憾事,一是没能通过进士考试来进入仕途,二是没能娶上一位五姓之女为妻,三是没有参与修国史。”

这第一件事和第三件事想必众人都明白什么意思,只是这第二件事,娶五姓女为妻,让人有点摸不到头脑。

到底是哪五姓之女,竟有那么难娶,能让一国宰相把它和进士及第和修撰国史相提并论。

五姓女,在唐朝时期,乃至唐朝之前的几百年里,真的很难娶,因为她们的所代表的五姓家族,是当时中国上层社会,最顶尖的存在。

乃至于,连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修撰《氏族志》时,这其中的一个家族,竟然位列一等,比李唐皇室家族的排名都高。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10)

唐太宗李世民

为此李世民不禁愤怒质问: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我实在不明白这四个家族为什么能够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天下人为什么还那么尊重他们。为此,李世民不惜二次修撰《氏族志》,将自己家族改为第一等,然而却依然没有改变天下人的看法。

五姓,严格意义上说来,应该是四姓,崔姓、李姓、郑姓、卢姓,另外一个是王姓,但与其他四姓相比,王姓,在唐朝时,势力已经衰退很多。

而这五姓,又有七个郡望(即某个区域内的名门望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这五姓七望,就是中国士族门阀历史上著名的山东士族。

五姓女就是指的这五姓七望之家的女子。这里的山东,不是现代地理上的山东省,而是特指,隋唐时期乃至隋唐以前,太行山以东范围的区域。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11)

唐代仕女图

这一片广大的区域内,自魏晋时期开始,诞生了众多的士族门阀势力,除了上面所说的五姓七望之外,还有琅琊王氏(江左集团里的琅琊王氏是山东集团琅琊王氏的一个分支)、琅琊颜氏、兰陵萧氏(兰陵萧氏的一个分支南渡长江后,相继建立了南朝中的南齐和萧梁两个王朝)、河东裴氏等士族。而处于整个山东士族最高层的,就是五姓七望。

其实,每一个士族集团都有自己的集团特点,比如说代北士族集团,尚贵戚意思是注重自己的家族是不是与皇室具有血缘关系;江左士族集团,尚人物,意思是注重外表和相貌;而后即将介绍的关中士族集团,尚冠冕,意思是注重家族在仕途的表现;而山东士族最有意思,他们尚婚娅,意思是注重门第之间的婚姻亲戚关系,说白了,就是重视士族门阀之间的政治联姻。

山东士族,重视门阀联姻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只和五姓七望之间往来嫁娶,别人想都不用想,哪怕是皇室都不行,当然这个规矩,后来在唐高宗时,被外圣内王的唐高宗强制性的打破了。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12)

唐高宗李治

但由此可见,山东士族之间的政治联系之紧密,这还只是山东士族集团的一个特点,他们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注重文化,他们注重文化可不是简单的文化学习那么简单,他们真的是学以致用,将文化传承视为家族传承的根本之一。

面对着山东士族的强大势力,唐太宗通过修撰《氏族志》将以博陵崔氏为代表的山东士族,列为第三等,唐高宗时通过颁布禁止五姓七望之间联姻的命令,来削弱他们之间的联系,然而都收效甚微。

直到一位狠辣果决的统治者出现,山东士族才遭受到第一次重大打击,这个人就是,武则天,武则天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她的父亲武士彟早年做过商人,后来资助唐高祖李渊起兵,被封为应国公。

然而,这种出身在山东士族眼中,是看不上的,武则天虽被唐高宗立为皇后,但在山东士族眼里,依然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这让武则天大为不满。

武则天是谁,这是一个为了权势和地位,连自己的亲生子女都可以牺牲的政治强人。她怎么会放过对她不屑一顾的山东士族。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13)

一代女皇武则天

所以,当武则天登上皇位之后,她先是通过重用李义府等庶族知识分子,借以提高庶族知识分子的地位,来抗衡山东士族。接着又修改《氏族志》,将《氏族志》改名为《姓氏录》,并且强硬规定,凡是被朝廷任命的五品以上官员和他家族,均被定为士族阶层。

这是一个狠招,这个命令将原本等级分明的士族和庶族的分界线一举打破,山东士族引以为傲的门阀品级,顿时成为一个到处泛滥的鸡肋之物。自此,山东士族进入了一个较长的衰落期。

如果按照时间的发展,山东士族将不可抑制的走向衰落。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王朝由盛转衰。连年战乱,使得民不聊生,庶族知识分子无法向山东士族那样,拥有稳定的环境学习。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14)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

由此,自中唐开始,山东士族通过科举,再次崛起,例如,荥阳郑氏,在唐朝前期,几乎没有人做到宰相的位置,然而,中唐之后,竟出现了十多位宰相,被人成为“郑半朝”,而清河崔氏也是有多达十人做到宰相的位置,加之门阀观念依旧深入人心,山东士族竟然逆势而上,完成逆袭,重获生机。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山东士族站在历史的擂台之上,借助安史之乱,打败了压制自己的皇权。

然而,历史却在百年之后的唐朝末年,给他们亲自选择了一个对手,这个对手,比武则天更狠辣,也比武则天更仇视山东士族,不,确切的说,这个家伙,仇视一切高高在上的士族门阀。

他的名字叫朱温,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平民之子,他年轻时,游荡乡里,是一个人见人烦,狗见狗嫌的无业青年。后来参加了唐末的黄巢大起义,又在起义失败后,归顺唐朝。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15)

策划白马驿之祸的后梁太祖朱温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做事毫无底线的人。经过多年打拼,到了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已经被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并加封为梁王的朱温。在手下谋士,同样是平民知识分子出身的李振的鼓动下,将两年前杀死唐昭宗的屠刀,对准了他所厌恶的朝中士族门阀官员。

他决心要彻底荡平这个当年在他头上高高在上的阶层。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六月,黄河之畔,滑洲(今河南滑县)白马驿,面对着眼前三十多位朝中重臣,这群人里有太原王氏、博陵崔氏等等一众士族高门的成员。

朱温眼中没有一丝表情,而旁边的李振,早已经兴奋的面色扭曲,他高叫着:“这些官僚自命不凡,说自己是什么清流,现在将他们杀后投入黄河,让他们永远成为浊流。”

朱温笑而不语,只是,轻轻的挥了挥手,刹那间,刀光闪现,这些高门大族的清流,尽被屠戮,尸体被投于浑浊的黄河之中。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16)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白马驿之祸,五姓七望等士族门阀在朝中的领军人物尽被杀死。而后,朱温代唐自立,建立后梁,中原大地重新进入一个长达72年的混乱时期,史称五代十国。山东士族由此走向崩溃。

代表家族:博陵崔氏(代表人物:崔玄暐,博陵崔氏唐朝时共出宰相15人)清河崔氏(代表人物:崔琰、崔浩,清河崔氏唐朝时共出宰相23人)

陇西李氏(代表人物:李广、李信、李唐皇室)赵郡李氏(代表人物:李牧、李泌、李德裕,赵郡李氏唐朝时共出宰相17人)

荥阳郑氏(代表人物:郑泰,荥阳郑氏唐朝时共出宰相11人)范阳卢氏(卢植、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禅宗六祖惠能,唐朝时范阳卢氏共出宰相8人)太原王氏(王翦、王贲、王离)

特别介绍:琅琊颜氏(代表人物:颜回(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颜之推、颜师古、颜真卿)

肆 关中士族

在描写隋末乱世的演义小说《说唐》,以及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着重描写过一位瓦岗军中擅长使用大锤作为兵器的猛将,裴元庆。他在隋唐演义中,被列为天下第三条好汉,是隋唐八大锤中的银锤将,裴元庆武艺高超,力气过人,有一夫当关万敌莫开的能力。

而这个小说演义里裴元庆的历史原型,就是出自关中士族,河东裴氏的裴行俨,在真实的历史中,他确实是一位猛将,最后因为密谋反叛王世充被杀,死在了洛阳。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17)

京剧《火烧裴元庆》里的裴元庆京剧形象

裴行俨出身河东裴氏,而与河东裴氏齐名的还有另外三个家族,京兆韦氏,河东薛氏、河东柳氏,这四个位于关中地区的家族,被成为关中四姓,代表了关中士族集团的顶层。

关中士族,在唐朝时期,其势力仅次于山东士族,他们因为与掌握统治权力的“关陇军事集团”关系紧密,因而在隋唐时期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和削弱。

不同于之前所说的山东士族。关中士族,更加注重家族在仕途和朝堂之上的影响力,因此,他们对统治者采取的是合作,而不是对立。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18)

唐朝疆域图

也因为如此,四股士族集团中,关中士族集团与皇室的关系最为接近,他们与皇室频繁联姻,借以巩固和攫取更大的权力,例如京兆韦氏,终唐一代,韦氏家族有多达三十几位家族成员与皇室通婚,也因此,京兆韦氏才被民间称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关中士族这种积极与统治者合作所带来的好处,使得他们在关中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直至晚唐时期,依旧声势不衰,然而如同山东士族一样,随着唐末朱温策划的白马驿之祸,以及随之而来的五代十国战乱,关中士族受到致命打击,再也不负往日风光。

代表家族:京兆韦氏(韦应物、韦观)、河东裴氏(代表人物:裴寂、裴行俭)、河东薛氏(代表人物:薛仁贵)、河东柳氏(柳公权、柳宗元)

墨暝宵说

英国威廉王子大婚时,跟随着新闻报道,众多欧洲古老的贵族家庭展现在世人面前,亲王、公爵、侯爵、王储等等,让一些国人不禁有点心中泛酸,觉得只有西方国家才会有贵族存在。

其实不然,中国自西周时期,分封天下,建立起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开始,中国就已经有了贵族,经过东汉时期的发展,以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为依据,士族,这个中国古代真正的贵族阶层正式形成,而彼时的西方,仍然处在一种混乱无序,野蛮落后的时代。

中国是确实曾有贵族存在的。他们大多以儒家文化经义传家,注重家族传承,同时也兼具天下为公的济世理念。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19)

古代中国士族

自东汉开始至隋唐时期,八百多年的历史中,这些掌握着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权力,同时掌握着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礼仪观念教育渠道的士族。在不同时期,将家族与国家联系在一起,虽有坎坷和挫折,但正是有了这些中国古代的贵族集团,才在战火纷飞,天下大乱之时,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中华大地的重新统一,并且在客观上保留了中华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传承。

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一点,在某些特定时期,他们固守传统,有时将家族利益至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生存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历史进程的演绎,固守成规,奢侈腐化的士族集团,经历过八百多年的时间,最终随着大唐王朝的灭亡,也一起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唐哀帝天佑二年的白马驿,成为这个阶层最后的句点。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是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和太子李玙为何不是一个家族)(20)

喜欢就请关注我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