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

近十几年的港片市场,动作、喜剧人才匮乏,文艺题材体质过敏、极易和谐,分分钟遭遇404的命运。

而港三……啥玩意儿?你还敢拍港三?喝了几两就飘成这样。

在这种大环境下,根正苗红、可咸可甜的警匪片临危受命,成为了当下的主流片种。

而在这股主流中,最大的特征就是:排列组合。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1)

如果身边有朋友问我港产警匪片是什么?

我八成会这样回答:港产警匪片,就是以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为中心,配之以吴镇宇、张智霖、林家栋、姜皓文、方中信等所展开的排列组合。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2)

而除了主创阵容上的高度重合,就连片名上也是如出一辙。

毒战、激战、寒战各种战;窃听风云、廉政风云、检查风云各种云。

正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相信只要活着,未来的香港电影就还有很多“战”等着我们。对,我不能倒下。

其实这种排列组合现象并不是最近十几年才出现的。

在警匪片成为主流之前,也曾出现黑帮片的排列组合。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3)

之前我写过,1996年到2006年这十年间,香港黑帮电影一度被黄秋生、吴镇宇、张耀扬、任达华、林雪等风骚模特所承包。

那几年诸如《古惑仔》《野兽刑警》《枪火》《江湖告急》《无间道2》《黑白森林》《放逐》等等最出色的黑帮片,都能看到这几位的身影。

2006年,吴镇宇、黄秋生在日本宣传《放逐》时,就曾经针对这种排列组合现象进行了官方吐槽: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4)

也就是说,这种排列组合并非是发生在古天乐、张家辉、刘青云身上的特殊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排列组合现象呢?

1.市场不佳

市场环境坏的时候,电影阵容才会出现这种强弱联手的同盟模式;而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往往都是各成体系的轴心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周润发、成龙、周星驰、李连杰等超级电影明星,都各自拥有自己的一套幕后制作和幕前演出班底。

这几位巨星就像太阳一样,其他所有演员得像行星一样围绕他们进行公转,倾力配合他们的演出,还不能视而不见。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5)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6)

但是呢?他们几位却各玩各的,除了友情出演和互相客串之外,很少在电影中碰面。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王不见王。

为什么呢?大家都是有实力的人,就不要整三英战吕布那种虚套了。

各显神通还能出奇制胜,组团打怪反而互掩锋芒。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7)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8)

港片没落后,几位巨星都走上了慢工出细活的减产之路。要么几年才出一部精品,要么一年就出几部烂片。

总之就是不让你痛痛快快看部好片。

如此一来,曾经的二线顺理成章顶上一线,成为如今的中流砥柱。

他们没有双周一成的票房保障,也欠缺大小Tony的过硬演技,怎么办呢?组团打怪呗。

于是轴心模式就自然而然切换成同盟模式辽。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9)

2.流水制作

电影只有放在艺术的层面才能被称之为电影,在商业的层面上说白了也就是一款产品,一款供人民群众娱乐消费的非奢侈产品。

什么是产品呢?富士康流水线上的那玩意儿就叫产品。

尽管如今的香港电影早就远离了大工厂时代,但也得继续干活儿啊,为了恰饭不是?

于这个层面而言,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们就是产品的零件。

他们未必有太多主观选择权,但他们知道:我们组合起来就是一部电影,这就够了。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10)

3.投资商选择

一般意义来讲,投资商的选择就代表着市场和观众的选择,毕竟要对症下药、合理恰饭。

这个道理在大部分市场经济下都是成立的。但貌似偏偏在如今的港片市场不太灵验。

之所以出现这种排列组合,就是因为投资方选择,和观众半毛钱关系没有。

吴镇宇曾在宣传《使徒行者2》的时候就这个问题作出回应:我们也不想来回就我们几个人拍啦,你问投资商啦!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11)

投资商一厢情愿地错把影迷情怀当成质量反馈。

殊不知观众的内心其实是:我们就单纯地想看看这几个人,另外用实际行动支持一下港片。至于你投资的电影拍成什么样子自己没有数吗?不好意思,他们好像真的没有。

这些投资商不仅自作多情,还好吃懒做、不愿动脑。

其实他们只要摇晃自己大大的脑袋,开发自己小小的智慧,就会发现演出阵容其实可以很多样化,毕竟很多过气港星还嗷嗷待通告呢。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12)

说到这里,又要夸一波古天乐了。他当上演艺人协会的会长之后,真是殚精竭虑为人民着想,更准备推出一款香港演艺人的APP:

艺人们可以上传自己的短片,大家在上面可以交流互动,并且投资者们也可以在上面找艺人直接洽谈。

这对于港圈艺人的就业,无异会有不小帮助。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13)

4.影坛人才匮乏

也就是因为主流片种被少数演员主导,间接导致了港星内部资源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资源好的越来越好,资源差的越来越差。

除了人力资源的分化,还有赚钱理念的分化。毕竟大部分港星还是清醒地认识到,北上内地来钱更快,尽管我的心一直在维港。

哪怕不拍电影呢?在内地接个商演、跑个酒吧、拍段抖音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走上人生巅峰呀,何必在电影里给别人作配呢?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14)

另外,如今的香港影坛的确出现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

为什么人才断层呢?不是因为年轻人没有当年的灵气,而是因为电影市场缺乏的足够的吸引力让他们跳进来。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因素,我们真正在大银幕上看到的熟脸也就越来越少了,所以这种排列组合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15)

对于这种排列组合现象,影迷群体出现两极分化的态度:

第一种,乐此不疲。

有的看就行了,你还要什么自行车?况且古校长、渣渣辉、刘市民演得多好啊!

第二种,审美疲劳。

每天看着古天乐、刘青云、姜皓文这几块黑炭摆来摆去有意思吗?多没劲呐!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16)

有什么好的港产片(如何看待港产片的)(17)

当然大多数港片影迷都更倾向于第三类情绪,没有一味地吹捧,也不会刻意地抵触,算是喜忧参半吧。

开心的是,这几位年过半百的勤劳大叔还肯兢兢业业地演;忧伤的是,真的有点点枯燥。

算了算了,就当是支持童年梦工厂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