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师大民乐团笛子(民乐有点冷)

你的手机里有二泉映月、赛马等民乐乐曲吗?你上一次听到这些曲子又是什么时候?面对流行音乐日新月异的变化,民乐发展的脚步似乎有些踉跄。

除了听众较少,四川音乐学院近些年也遇到了一些变化,前来参加民乐艺术考级的人数连续七八年“二五折”,之前至少会持续五六天的的考试,现在一天半基本就结束了。

民乐过时了吗?

5年前,川音两位教授组建了川音第一支民族室内乐乐团。而在这支“不太正经”的乐团里,传统的民乐融入了流行的元素,“民乐也可以嗨爆全场”。

川师大民乐团笛子(民乐有点冷)(1)

↑乐团排练中

现状——

考级学生一天半全部考完

民乐考级人数“二五折”已七八年

川音民乐系二胡专业副教授夏毅表示,近几年民乐比较稀缺的专业有扬琴、唢呐、笙、阮、柳琴等。川音古筝专业今年大一的学生有近三十人,二胡有近二十人,唢呐专业的学生有两名。而像板胡等部分专业已经取消招生了。

“目前报考民乐系的学生有约70%是学古筝的,约10%是学二胡的,约8%是学琵琶的,约7%是学笛子的,而剩下的5%则包括了唢呐、阮、笙、扬琴等”。除了部分专业人数较少,来川音参加艺术考级的人数也连续“二五折”七八年了。“从一到十级,所有考生以前至少都要考五六天,现在基本一天半就考完了。”

川师大民乐团笛子(民乐有点冷)(2)

↑扬琴

夏毅介绍说,目前他知道的成都市有民乐全编乐团的中小学很少,比较知名的屈指可数。小学有泡小、双林小学、高新实验等。中学则更少,最优秀的是有多年民乐传统的树德中学,连曾经辉煌的列五中学也日渐式微。而西洋管乐团,由于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目前在中小学普及率相当高。

原因——

观念陈旧、听觉粉末化、出路较窄

钢琴价格浮动不大

对于民乐考级人数大幅减少和部分民乐专业取消招生的原因,夏毅问了记者一个问题,是否能说出5部二胡音乐作品。在说出二泉映月、赛马后,记者思考了近一分钟,也没能给出第三个答案。

夏毅表示,学的、考的人少跟大家对民乐本身不太了解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传统观念比如民乐很土、难听、脱离时代、乞讨者专属、学民乐没有前途等其实依旧还在。

夏毅回忆说,自己拉了28年琴,感觉民乐还是处于器乐表演食物链的下游。“以前读书时,有个拉小提琴的同学说我是锯木头的。我回了他一句,你是锯洋木头的”。

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当时普通二胡大约二百块,而一台钢琴则需要上万块。”夏毅表示,现在还是一万块,但那个时候的一万块可是可以买房子的。那时经济因素决定了很多人不会选择西洋乐器。

当下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听觉习惯已经改变,不光是碎片化,甚至是粉末化了。夏毅解释说,现在大家可能会对一个旋律很熟悉,但却不知道源自哪首歌。可能在看某部电影时,会突然想到,原来是这首歌。而民乐是需要静下心来听的。

另外专业学习音乐出路较窄也是制约民乐发展的因素之一。夏毅表示,一个老师或者乐团职业演奏者一干就是几十年,而其间新的毕业生就只有选择其他就业方向了。

变化——

两把二胡“吵”起来了

演奏的曲目叫《神经病之歌》

12日,武侯区新生路6号附近四川音乐学院的一间排练厅里,透过窗户的阳光仿佛触手可及,屋顶的吊扇不紧不慢地旋转着,阵阵凉风把夏季的炎热挡在了门外。

然而坐在排练厅中间位置的两位二胡演奏者之间的“对话”却在不断“升温”。瞪眼、翻白眼、不屑的眼神,前一秒还在对视,下一秒嫌弃地甩头,甚至还“踹”了对方一脚。

“尾音拉长,就像成都话里的‘你好烦哦’的‘烦’的音会拖长一样。”指挥讲解着乐曲的感觉,“就是一个男牙尖遇上一个女牙尖”。

川师大民乐团笛子(民乐有点冷)(3)

↑乐团排练中

民乐还可以这么玩?记者看到谱架上正在排练的乐曲名叫《神经病之歌》。指挥表示该乐曲之前是一首源自网络的虚拟电音歌手演唱的歌曲,在看到有人用二胡演奏后,他把该曲目改编成了一首二胡和中胡的合奏。而《神经病之歌》正是6月下旬他们即将举行的一场名为“民乐也疯狂”的演出的曲目之一。

川师大民乐团笛子(民乐有点冷)(4)

↑《神经病之歌》的谱子

除了“吵架”的二胡,二次元的古灵精怪、爵士的自由奔放、流行的脍炙人口、古风的优雅浪漫,演出中都将会由民乐传统的琵琶、古筝、二胡、笙、扬琴、阮、大鼓、唢呐等一一展现。

“民乐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并非顽固守旧,一沉不变。传统民乐是根本、是功底。同时我们会通过作品让大家熟悉一些比较陌生的器乐音色,通过重新编配一些紧跟潮流的作品,让大家看到当代民乐的生命力。”夏毅表示,而节奏感很强的“身体律动”则会让观众充分融入到音乐会中。

喝着啤酒听民乐,这只“不正经”的民乐乐团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观念——

二胡约等于惨、街头卖艺

“希望看过乐团演出的人,也会改变对民乐的看法”

《神经病之歌》排练的指挥、乐曲的改编者,是今年36岁、川音民乐系二胡专业副教授夏毅。他和川音民乐系古筝专业副教授林怡共同创立了悦鸣八音乐团。

  • 室内乐重奏简称室内乐,形式和提法源于西方,民族室内乐的提法是在将中西方文化进行融合以后才正式确立的。

  • 室内乐有它独有的特点,首先每种乐器仅限一人,或有同种乐器,但分别演奏不同的音乐,因此室内乐对演奏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其次,室内乐的作品必须有专业的作曲家进行创作或者编配。

据了解,悦鸣八音乐团大部分成员为四川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的毕业乐手和在读学生。“2014年最开始成立乐团是为了川音民乐系重奏室内乐的一门选修课。”夏毅介绍说,当时主要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得到专业的重奏合奏训练,后来逐渐发现可以用这种形式让更多人改变对传统民乐的看法。

“说到民乐,大家的第一感觉可能还是‘土’。”夏毅表示,以二胡为例,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还是“惨”或者是“街头卖艺”,说着夏毅拿出一把二胡模仿街头艺人演奏了一小段,“会不会想哭”。

夏毅回忆说,自己第一次遇见现在的老婆自我介绍说是搞音乐的,对方的反应首先是西洋乐,再是流行乐。当听说是民乐,是二胡后的第一反应是,就是街边上那个哇,“说实话,我当时都不晓得咋接话”。

随后夏毅又演奏了一小段,“经过正规训练的声音是圆润饱满,而不是扁瘪的”。夏毅表示,听过他拉二胡的人,都会觉得二胡很好听。作为一个民乐人,他也曾因民乐的式微而睡不着觉,“我有一个更大一点的野心,让更多人看过乐团的演出后会觉得,民乐原来也这么好听”。

川师大民乐团笛子(民乐有点冷)(5)

↑夏毅指挥中

未来

情感共鸣,相信民乐会崛起

好的作品是走出被冷落的关键所在

“曾经全国出名的女子十二乐坊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夏毅表示,他认为女士十二乐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乐的发展方向。首先有好的作品作为基础,然后专业素养所带来的演奏才华以及艺术价值。表演者的颜值是加分项,更重要的是创作团队源源不断的输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乐源自生活,同样也受到了浸润,所以更能引起情感共鸣。”夏毅认为,民乐发展的命门在与推广和宣传,需要一群热爱民乐的人一起来努力。

而民乐的流行化也是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因为接地气才会有共鸣,但是这不代表‘烂掉’。”夏毅表示,民乐现在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好的作品很少。近些年,民乐又逐渐火了起来,正是因为当代民乐融合了流行的元素,使得老民乐焕然一新。

川师大民乐团笛子(民乐有点冷)(6)

↑电影《闪光少女》里的民乐乐队

而学校更加科学的教学,乐器的改良制作,以及对美好声音的追求,为民乐的再次腾飞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当代民乐已经很不一样了。”

夏毅表示,民乐作为一种独有的乐种,不光可以在时代的变化中适应并生存下来。而它更大的魅力则是其“不可替代性”。当代音乐的发展需要它的存在来补充养分。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编辑 陈怡西

川师大民乐团笛子(民乐有点冷)(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