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

筑基百年,“老枞”而生

山涧内清流蜿蜒,林隙中光影斑驳,枝干潮湿蓄水,寒露厚重, 云雾环绕,枝头已挂满青苔草藓,小树已刻满岁月变迁。多少春秋,置身山水,皆无人问津。遵循自然轮转,百年筑基,“老枞”则成。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1)

△百年老枞

能称之为“老枞”的,树龄至少在50年以上。而纯正的桐木关的老枞树龄早有百年,因常年未受到阳光直射,鲜叶嫩绿,用茶口感奇佳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2)

△桐木关一角

「桐木老枞红茶」总有挥之不去的“枞韵”,也是老枞红茶值得人细细品味的地方,茶艺境界中的高人,甚至可以从其“枞韵”喝出产地出处,正如桐木关所产的老枞红茶,在茶汤中,能喝到纯正的自然气,如老木复生,重临山水翠林一般,醇厚细腻,感受层次颇深。

△一盏桐木老枞

桐木关的老枞是典型的“百年老枞”,从主干到枝干皆为一抹绿色,挂满了青苔,灰白枝木被其隔绝在内,平静下又显的沧桑。而沧桑外却布满了生机,细看之下,便又有点“枯木逢春”的意思了。其百年山野之气,显露无疑。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3)

老枞树树龄之久,于茶树乃珍稀之物。然其个头并非参天大木,多为半人之高,很难想象上百年的精华,都积聚在这样一个小小的躯干之内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4)

而据研究表明,茶树的树龄越长,茶多酚等营养物质分子越小,茶汤的风味便越佳,滋味越好。即使只是半人之高的灌木茶树,依然能酝酿出茶中珍品。其细腻的口感,值得用心品味。

老茶人的执着

桐木关有位制茶老师傅,年近五旬,是个典型的山间之人,淳朴踏实。经他手的茶色,品质让人放心,声名外泄,口碑自是没得说。很多人慕名而来,知足而去。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5)

△温永胜 (左) 茶香记寻茶师陈钢 (右)

温永胜孜孜不倦对茶品质的追求,也于此被世人所认可和尊崇。坚持做好茶,把守好每个细节,回馈出最优质和享受的茶品,对他来说就是最自豪又快乐的事。他便是温永胜。

“做”个有讲究的茶

老枞红茶很讲究,百年老树,产量却并不多。其叶片较大较薄,在制作工艺上,不易于掌握。特别是发酵,是茶黄素、茶红素形成的重要一步,一般都由温永胜亲自制作,严格把控着质量。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6)

发酵的好坏决定了茶的品质和口感,所以好的原料同样需要好的工艺才能发挥出原有的韵味来,两者相辅相成。这才是纯正的「桐木老枞红茶」。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7)

干茶有淡淡的木香气,呈灰褐色,泛有丝丝红光,条索饱满,似是稍稍打开的“小扇”,自成风韵。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8)

冲泡之下的,似是“小扇”舒散而开,香气也随之弥散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9)

木香环绕,伴有缕缕粽叶香,两者共存,深长且含蓄,凝而不散。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10)

入口点点木香依存,留于齿间,橙红之汤,顺滑入喉,全身舒爽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11)

甘醇茶汤伴有微苦,细品之下还有一股轻轻的苔藓味余留其中。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12)

滋味甚是丰富,口感醇厚细腻,独特的“枞韵”油然而生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13)

似是能感受到山水、云雾,视野蓦然一览桐木关,相融于此境。

桐山古枞(为什么桐木关的百年老枞如此之多)(14)

冲泡方法

茶器:白瓷盖碗

投茶量:3~5g为宜

冲泡水:纯净水、山泉水

水温:95~100度

储存方法:建议常规常温密封保存既可。

茶香记生活家,寻茶、问茶、荐好茶想要了解更多茶内容,添加茶小二1395800752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