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影济南(细读济南)

提到济南城,我们的“招牌大菜”就是泉水,而济南又是一座以泉水著称的城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在赞颂济南的时候,都是以泉水为抒情点,“且向波间看玉塔,不须桥上有水”,一个“波”字透露出老济南之美。有一首远从玉水,暗一片都洒历山尘”这些主题鲜明的诗句,也造就了一大批“泉水派”诗人。

缩影济南(细读济南)(1)

千百年前的济南,数百年后的济南,依然城色依旧,三面环山,清雅秀丽,人去楼空,老济南人的子孙延续着祖辈的生活方式,泉多成河,以水而居,悠然活着,泡茶饭,清泉做的“荷叶粥”、“冰糖莲子羹”都是从地里来的。

白天只有济南第一泉不破,乾隆也不惜笔墨伺候,让泉城闻名遐迩。镇江金山寺也有“泉名第一”之说。

缩影济南(细读济南)(2)

导游在介绍金山寺的泉水时,总会将中法泉水与济南的泉水相媲美,导游说中、中为“天下第一泉”。这个泉眼,也自有一些传说,传说中冷泉原位于金山之西,位于扬子江中的石牌山下,在长江的万里中只有这一独特的泉眼,因此更是奇观。同治年间,清咸丰年间,遂迁居金山。

该泉眼的形成还与其地理特征有关,长江从西向东流动,受石解山和回山的阻隔,并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即:长江自西向东流动,受石解山和回山的阻隔,有三种水的作用,有三种水的作用,有水的作用,有水的作用,有水的作用,有水的作用,有水的作用,有三种不同的地理特征,有三种:有水的,有水的,有水的,有水的,有水的,有有水的,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这一泉在唐代就已经闻名于世了,是因为唐朝的名茶名士陆羽在评天下饮水时,把中泠泉水列为第一,随后,另一位品茶家刘伯刍,在尝过全国各地泡茶的水质之后,做了鉴定,认定水与茶宜者凡七等。首先是扬子江的南太湖水。从此以后,中法泉水被称为天下第一泉。

缩影济南(细读济南)(3)

都市间争得的“第一”,也都是拿历史和名人谈起,只有历史方能解读生存之伟大。同时,济南也不缺历史,她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可见济南的名气也不仅仅是“七十二泉”造势,除泉水外,济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早在八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在此期间,全省共发现七、七个遗址,其中仅济南章丘就有4个。这里就是著名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有谭人写的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一九八六年十二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舜(约公元前22世纪),躬耕于历山"。历山也就是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南部。

缩影济南(细读济南)(4)

时至今日,济南市区内仍散布着以舜命名的各种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耕路”等。而且这些到处都洋溢着济南历史悠久的象征,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城市的人文底蕴,更有泉水般的透明与清澈。

现在济南正在大有作为,东部的中心商业区,正在雄起,探求已久的济南地铁已全部贯通。将来的济南更值得期待。

新华社标题为《济南发展从大明湖时代到黄河时代》向世人宣传,新的济南发展已突破历史,向济南流经万里的黄河,逐渐形成了一条地面悬河,最高水位超过河床11.62米,曾有一段时间成为济南发展的瓶颈。西临泰山,北依黄河,济南面临着东西长,南北短的空间格局。

缩影济南(细读济南)(5)

要冲破这一天然屏障,跨越天堑,基础设施是关键。“黄河第一隧”——济南黄河隧道于9月29日开通,仅需5分钟,这也标志着济南黄河隧道正式拉开了“河西万里”黄河隧道建设的序幕。

济南将实现黄河从自然屏障向发展枢纽的转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了“三大战略”。济南将以黄河为纽带,串联起各个发展板块,重塑黄河发展新格局,从制约发展天堑到带动发展的关键。还明确了开发起步区是关系百姓福祉的事:济南北部,西起济南德州界,东至小清河-白云湖湿地,它的南面是黄河-济青高速,至徒骇河,包括太平、孙耿、桑梓店、大桥、崔寨、遥墙、临港,高官寨8条街道及中西部地区,唐王街道黄河以北,黄河以北,面积约798平方公里。今后几年将是济南变化最大的地方。

缩影济南(细读济南)(6)

济南提出了“东强、西兴、南美、北、中优”的发展思路,重新定义了城市发展模式。《黄河国家战略》的提出,使济南第一次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济南重新融入了新的发展格局。在不远的将来,黄河将成为“内河”,您对济南的未来是否也像我一样充满了憧憬!

(羽轩说旅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