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恋爱时的会计分录(会计分录告诉你的)

初期恋爱时的会计分录(会计分录告诉你的)(1)

一:确认过科目眼神,你不是它唯一的“人”。

有句歌词是这么唱的“确认过眼神,你遇上对的人”歌词说的是爱情之中,情侣之间的某种感觉。其实从这种感性的情绪下做理性的分析,我们很多初学会计者面对众多的会计科目,开始更多的是通过眼睛的扫描来确认和记忆这些会计账务处理,以期望在日后考试中一遇到类似科目或者对应科目,能立马选择出对的“人”(科目或选择)。爱情可以通过一个眼神来得到确认,可是学习会计知识我们必须从眼神转移到大脑,而不是停留在记忆层面,而是需要深刻理解科目内涵。关于这个问题以“主营业务成本”为例进行阐述。

很多初学会计人员提到涉及“主营业务成本”的会计分录时,脑海中印出的会计分录是: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认为“主营业务成本”匹配的科目只有唯一的“库存商品”,这几乎是通过教材学习分录的会计人的条件反射分录思维。当然造成这个思维定式的原因,一是会计基础教材涉及主营业务成本分录的分录及相关教材例题都是以此为定式(会计基础教材的例题,常见以商贸企业和一般生产企业为例),且相关教材基本上没有把其他行业分录有做探讨和分析。二是初学会计人员对于分录的理解,更多的时候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模式,缺乏对准则和分录的深度理解。且会计人员死记硬背的分录,不管是在学校测试中或者财会类证书中,死记硬背类分录总能与考试和测试完全匹配。此两种原因造成初学会计人员的会计思维难以摆脱“教材模式”,所以遇到实务的问题就存在很大困惑。

如果基于通过教材固化的会计分录模板下,当会计人员遇到如此类分录可能立马感觉那里不对劲。当借方为“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时,贷方可能的科目不再是我们固化的“库存商品”科目。 它可能的科目是“消耗性生物资产”、“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现金/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等等。

有人说了主营业务成本贷方科目是啥只要符合准则就可以,笔者想说的是为什么会计人员对于贷方出现除“库存商品”之外的科目感到别扭或者不理解呢?是因为没有学其他行业的会计分录?还是因为会计教材中没有将其他行业分录举例出来?我想更多的是会计人员陷入了固化的分录模式中吧。以下针对本观点,补充一些分录以做探讨。

1:出售的**猪按收入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按期末成本结转当期销售成本,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猪

2:如:某物业企业涉及各公司招商、营运、物管、拓展、工程、安全品质部、商管员等业务人员和一线员工部门的办公费在本科目核算。

借:主营业务成本-物业管理成本-办公费-办公用品等

贷:现金 或 银行存

3:如:某物业企业涉及招商、营运、物管、拓展、工程、安全品质部、商管员等业务人员和一线员工的人工成本/折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等在本科目核算。

借:主营业务成本—物业管理成本—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等

综上所述,我们为什么对于很多会计处理进入了固化的思维模式中,更多的是还未脱离“死记硬背”的分录思维。而没有理解科目和业务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最开始学的是分录是“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但是我们不必要把所有行业分录都背一遍,而是只要理解准则原理以及分录处理就可以了。爱情可以一个眼神,但是会计分录处理应该从理性出发,从本质出发。

二:你以为你是一见钟情,最后发现自己是一厢情愿。

爱情里面有一见钟情,也有三见也不钟情的。真的一见钟情的爱情是少数的,更多的一见钟情其实都是当事人自己的理解和偏执,甚至是一厢情愿。那么此处会计会计分录怎么会给我们启发呢?理论上说我们第一眼遇见某个人,在单方面喜欢的状态下,这种喜欢如果不是双向的。那么此时基本上就是“一厢情愿”。这种心理状态和我们学习会计分录的心理状态极其相似。比如我们学习“生产成本”会计科目的相关账务处理,我们按照教材的范例,按照生产企业的经济业务学完后,心理状态是认为自己第一遍已经学会了这个账务处理,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这个科目。这种心理也是单方面的,他没有通过其他途径或者方式,来确认自己的感受是否正确,比如是否通过教材、老师等来确认自己以为的掌握是否是真的掌握。可能最后发现其实是自我陶醉的“一厢情愿”。

关于生产成本结转的科目分录,会计人员最初接触的是教材中关于一般生产企业的举例。也就是借:生产成本,贷方归集料工费。然后完工后结转分录为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于是很多会计人员对于生产成本科目核算,在脑海中固化为以上会计分录。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认为只有生产企业才能使用此类科目和分录。一是初学会计人员完全按照教材来学习,看到的、听到的分录都是这么固定的。且没有机会了解其他行业的分录,二是会计人员对于分录的理解还是处于记忆和固化理解的状态,没有理解准则和科目的本质运用。比如涉及到农业等经济活动,可能也需要涉及到生产成本,见以下例子。

1:饲养中领用饲料、兽药等,直接归入具体车间,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原材料(××车间)

贷:原材料:

2:发生的间接费用作为公共费用,月末进行分摊:

借: 制造费用(公共费用)

贷: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

3:月末结转制造费用,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

4:月末结转后备猪成本,账务处理如下: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后备猪

贷:生产成本

综上诉述,学习会计分录的账务处理,初学者更多的是从教材的案例来学习。然后认为掌握了教材的分录就掌握了科目处理的“实质”,我们必须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从更多维度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否则容易陷入“一厢情愿”的境地。会计处理如此,谁说爱情又不是呢?

三:爱情因为有了中间的曲折和必经过的环节,才显得简单而又深刻。

爱情是简单好还是复杂好呢?爱情是简单的直奔主题?还是经历一些必要的环节才显得深刻呢?其实这些问题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但是从“仪式感”这个角度来说一些看似的“繁琐”,却能给爱情带去更多的“简单”。那么漫谈到会计分录这方面,会计处理不是越简单越好,也不是越复杂越好。会计处理和婚姻和爱情一样,在一定的法律和道德规定下,找到适合彼此的才是最好的。会计处理也是在会计准则的规定下,结合企业实际和财税管理需要才是最好的。所以一些会计处理看似“繁琐”,其实换个角度看其实这是为了日后两人相处营造“简单”的二人空间。

关于以上这点,我们可以从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谈起。关于职工薪酬的理解以及相关分录,多数会计人还是从会计教材中的例题开始了解。相关会计分录处理为:工资计提借:成本/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发放时冲销应付职工薪酬。关于应付职工薪酬相关的会计分录存在的第一个误区是:固化的记忆这个分录,然后认为只有计提工资才涉及如此处理此类分录(也就是把应付职工薪酬此科目,狭隘的理解为工资)。第二个误区是:当别人问及为何工资需要计提和发放两个科目?是否可以直接做一个会计科目(借:成本/费用 贷:现金/银行存款)?会计人员给出的答案是“每个公司不可能当月当月的工资,因为实务中都是次月发放本月工资,所以会计分录存在计提。如果当月发当月的工资那么就不需要计提和发放两个分录了”。

会计人员存在以上误区完全是没有准确的从准则出发去理解分录,还是从背诵分录的角度来处理经济活动。以上误区一涉及如何理解应付职工薪酬,是否应付职工薪酬只核算工资呢?还核算什么呢?我们需要从会计准则上找规定,注意不是找税法规定。会计上需要从企业会计准则第 9 9 号去找答案—— “职工薪酬第二条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以上误区二涉及的也就是工资计提和发放的问题,一般来说权责发生制要求当月发生的费用要记在当月,而实际工作中,工资发放是必须等到该月过完了才能发放,就造成工资计算和发放的滞后性,所以,在该月月末需要做计提分录入账,这样就满足了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这种解释是我们常常见到的,但是是否意味着涉及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处理,只要不存在跨月的情况都可以不经过应付职工薪酬过渡一下呢?比如给当月员工发放福利,会计分录是直接借:成本/费用-福利费 贷:现金/银行存款?也就是有的人理解的,工资存在计提和发放两个分录,是因为工资跨月的特殊原因,那么不存在跨月的就不需要计提和发放,也就不需要经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呢?不管是从企业会计准则的角度,还是从日后税务管理的角度,还是从企业内部数据管理的角度。必须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至于会计核算方便日后税务管理此处就不做重点阐述。有的人又说了,必须这么死板的一笔一笔计提然后发放吗?我说当然严格按照准则来是没错的,但是实务中对于存在大量的此类分录,可以先处理为:借:成本/费用-福利费 贷:现金/银行存款。月底的时候将这类分录汇总起来做一个总的分录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同样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其实这个问题延伸到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相关问题,也就是比如当月购买的材料,当月就支付相关款项。我们是按照教材的分录直接做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贷:现金/银行存款呢? 还是通过应付账款科目处理一下(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贷: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现金/银行存款)。如果按照教材给出的范例,会计人员没有通过应付账款科目,且认为这么做分录多么简单啊。其实仔细想想日后通过应付账款明细账查询相关供应商的数据,如果某笔业务直接处理为(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贷:现金/银行存款),是否能查到呢?其实分录的处理不在于多写几笔,可能当下把基础数据弄得的稍微“复杂”一些,日后数据查询、分析、统计你就会感受到极大的便利。而如果为了当下一时之快,采用自己认为的简化处理方式,可能日后有千百倍的复杂等着我们。这似乎和人生的哲学很相似呢?关于应付账款的处理,在ERP系统中自动生成的涉及“应付账款”的科目看上去似乎更加“复杂”,相比较教材中的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贷:现金/银行存款。Erp系统处理把手工状态下“一步到位”的分录处理模式转变为三步,第一步所有采购的材料都是暂估入库,不管本月是否收到发票。分录为(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第二步收到发票,根据采购入库单下推生产应付单,形成的分录为(借:应付账款-暂估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贷:应付账款),第三步支付款项,形成的分录为(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Erp系统形成的分录更多的是基于系统单据的控制,以及erp系统下的管控。

其实通过以上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然后延伸到应付/应收账款核算,其实笔者表达的意思是会计处理是在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基于数据管理、ERP系统管控需要进行的合理的处理。而不是死记教材分录,死板套用教材分录。看似的“繁琐”,其实背后是“简单”的思维。

综上所述,我们看似复杂化的会计处理,其实背后都是基于日后的便利的角度。所以正是契合了爱情的哲思“爱情因为有了中间的曲折和必经过的环节,才显得不简单而又深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