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

这里是溢图科技(原“相机笔记”)

不算长的引子

2010年3月,正在某杂志社实习的ET拿到了佳能EOS 7D与EF 100mmf/2.8L IS USM微距(以下简称“红圈百微”)。这套组合的对焦性能令我大受震撼,而“红圈百微”的防抖与解析力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红圈百微”都是ET心目中最好的AF微距镜头。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1)

11年又4个月后,ET终于拿到了“红圈百微”的继任者RF100mm F2.8 L MACRO IS USM(以下简称“RF百微”)。新卡口、新设计、新功能与更强的倍率,我相信“RF百微”一定可以书写新的“百微传奇”。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2)

产品概述

佳能RF100mm F2.8 L MACRO IS USM(以下简称“RF百微”)发布于2021年4月。它是首款无需其他附件即可实现1.4倍放大倍率,并能兼顾日常拍摄*的自动对焦微距镜头。

* 美能达曾推出过可实现最高3倍放大的自动对焦微距镜头,但只能拍摄微距,无法在无穷远合焦。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3)

与微距相关的一些概念

对焦距离:

大多数可换镜头相机的机身顶部都有一个类似“θ”的标志,它代表了传感器的位置,从这里到被摄对象的距离就是“对焦距离”。不难发现,对焦距离包含了法兰距与镜头长度。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4)

工作距离

指镜头前端到被摄对象的距离。(工作距离 = 对焦距离 – 法兰距 – 镜头长度)

对于RF100mm F2.8 L MACRO IS USM

1.0倍时的最近对焦距离约为28cm,此时工作距离约为11.2cm

1.4倍时的最近对焦距离约为26cm,此时工作距离约为9.2cm

放大倍率:

相同焦距镜头,对焦距离越短,放大能力越强;相同对焦距离下,焦距越长,放大能力越强。那么焦距不同、对焦距离也不相同的镜头如何比较放大能力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入“放大倍率”了。

放大倍率即传感器上成像大小与被摄物体的比值。如果一款镜头的放大倍率为1.0倍(或写作1:1),意味着它在传感器上所成影像与被摄物体是一样大的。换一种表述方式:使用全画幅相机搭配具有1.0倍放大倍率的镜头时,可以让36mm×24mm(或更大)尺寸的被摄物体充满整个画面。

RF100mm F2.8 L MACRO IS USM具有1.4倍放大倍率,也就是能让约25.7mm×17.1mm的物体充满整个画面。虽然乍看起来与APS-C画幅相机接装1.0倍放大倍率镜头的结果近似,但显然全画幅相机可以提供更好画质。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5)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6)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7)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8)

既然提到了“像素”,必须强调下以上讨论的“放大倍率”都基于光学成像。在今天,大家都是通过屏幕查看照片,屏幕分辨率、照片分辨率(相机像素)也会影响到照片进一步放大细节的能力,而这其实是另外的话题了。

进一步了解

镜身设计:

拿到RF百微的第一感觉就是镜头很长。我手里没有红圈百微,根据官网上的规格表可知RF百微与红圈百微 EF-EOS R转接环的长度基本相当,重量还要稍轻一些。RF百微的最后一片镜片几乎贴在卡口末端,所以绝不是简单地“接屁股”镜头。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9)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10)

光学设计:

RF百微是为数不多没有配置特殊镜片的L级镜头。从实际拍摄的情况看,RF百微全开光圈时就能从中心锐到极边缘,很好诠释了“微距无弱旅”这句话。开关机内镜头校正功能,可以看到畸变非常轻微,暗角情况也在正常范围。或许是因为没有使用UD、超级UD镜片,在一些极端工况下还是会有一些紫边,大家可以活用PS、LR等软件中的色差消除功能来进行校正。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11)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12)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13)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14)

▲ 比较极端的拍摄状况(经过后期色差校正)

防抖性能:

RF百微延续了红圈百微上的双重IS功能,并且与EOS R5、EOS R6和未来的EOS R3配合时可以实现最高8级的联动防抖。双重IS功能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都是佳能微距镜头的独有能力,即在俯仰、摇摆抖动补偿基础上增加了微距摄影中常见的X/Y平移抖动补偿

虽然补偿能力会随着最近对焦距离缩短、放大倍率提高而逐渐下降(1.0倍时的抖动补偿约为2级),但和完全没有防抖相比,拍摄体验还是会有显著差别的 —— 先不说最后能不能拍清楚,关闭防抖后连取景时确认合焦都变得非常困难。

* 具有双重IS防抖功能的镜头配合EOS R5、EOS R6时,拍照时由镜头提供平移抖动补偿,视频时由机身提供平移抖动补偿。

对焦性能:

RF百微不仅采用了RF红圈镜头中常见的NANO USM马达,同时以双马达实现了电子浮动对焦。利用新的浮动对焦结构,佳能不仅实现了更高放大倍率、优化了呼吸效应、还衍生出了球差控制功能。和绝大多数微距镜头一样,RF百微也提供了电子对焦限位器,有全程、0.5m到无穷远、0.26m到0.5m共3挡。实际拍摄中,如果被摄对象与背景反差较小(比如近似颜色的花草)、被摄物体处于运动状态(虫),可能很难使用自动对焦获得0.6x或更高的放大倍率。这时候还得是使用微距镜头的经典做法:切换MF模式调整对焦距离,设定自己希望的放大倍率,然后通过移动相机镜头来寻找合焦位置—— 手持拍摄的话,有防抖和没防抖的拍摄体验还是差别很大的。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15)

球差控制:

早在红圈百微时代,就有不少朋友使用它来拍摄人像 —— 说来也巧,ET现在硬盘里留下的最早的红圈百微试机照就是一张人像照片。到了RF百微,佳能独立控制浮动镜片的移动达成了球差调节功能,为人像、静物拍摄带来了更丰富的画面效果。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16)

球差-向:背景轮廓更柔和、前景轮廓更硬朗、合焦位置变得柔和。

球差 向:背景轮廓更硬朗、前景轮廓更柔和、合焦位置变得柔和。

需要注意的是,球差调节会让构图、焦点发生轻微变化,所以需要在设置球差后重新进行对焦(在ET的拍摄中,自动对焦功能在设置球差后依然正常工作)。小光圈、接近最高放大倍率时,球差控制可能会变得不大明显。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17)

▲ 球差控制和视角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18)

▲ 球差控制和光圈(正向调节)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19)

▲ 球差控制和光圈(负向调节)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20)

▲ EOS R6 | 100mm | F4.0 | 1/50s | ISO-500 | SA 向

防护性:

相比于红圈百微,RF百微除了具有防尘防滴溅结构外,还在镜片前端增加了抗污氟涂层—— 这对于微距拍摄真的太重要了,拍摄中很容易不小心怼到花花草草上。

其他附件:

和红圈百微一样,RF百微也可以选配脚架环来提高拍摄稳定性(特别是竖拍时)。区别在于红圈百微是在机身上留了一个凹槽来配合传统脚架环,而RF百微则是留下了3个定位槽,通过一个适配器组件接装脚架环。这样做应该是为了在不使用脚架环时,镜筒线条可以更美观。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21)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22)

(官网图片)

点评与小结

开启RF“专微”时代后,佳能不少新镜头都强化了近摄特写能力:RF70-200mm F4 L IS USM达到了0.28倍、RF35mm F1.8 MACRO IS STM和85mm F2 MACRO IS STM达到了0.5倍。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代专业微距镜头自然也要有所突破,这样才能与常规镜头拉开档次。作为结果,RF百微实现了放大倍率、防抖、对焦和功能性的全方位进步,尺寸重量也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其实,很多朋友在看到这款镜头发布时就已经摩拳擦掌,只待大批量到货。有红圈百微的珠玉在前,ET再多安利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实拍样片

这次拍摄样片有两个比较直接的感受:防抖对于微距太有用了,光线对于微距太重要了。所有样片都是手持拍摄完成,部分使用了额外的补光 —— ET手里现在只有普通的机顶闪光灯,没有配引闪器,而在比较近的对焦距离下,机顶直接闪光通常会在照片中制造很明显的遮挡。

所以微距拍摄还是需要使用专门的补光灯,比如佳能原厂就有MR-14EX II微距环形灯和MT-26EX-RT微距双头灯。

最后的最后,虽然佳能EOS R5、EOS R6在关机时可以落下快门幕帘,减少CMOS上落灰的情况。但因为微距拍摄常常会使用小光圈,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在开始拍摄前清洁下CMOS —— 照片后期还好做,视频的话就真的比较麻烦了。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23)

▲ EOS R5 | 100mm | F8.0 | 1/50s | ISO-800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24)

▲ EOS R5 | 100mm | F8.0 | 1/30s | ISO-800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25)

▲ EOS R5 | 100mm | F8.0 | 1/50s | ISO-800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26)

▲ EOS R5 | 100mm | F8.0 | 1/100s | ISO-3200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27)

▲ EOS R5 | 100mm | F8.0 | 1/50s | ISO-3200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28)

▲ EOS R5 | 100mm | F11 | 1/30s | ISO-1600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29)

▲ EOS R5 | 100mm | F8 | 1/30s | ISO-1600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30)

▲ EOS R6 | 100mm | F8 | 1/125s | ISO-500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31)

▲ EOS R6 | 100mm | F16 | 1/200s | ISO-2000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32)

▲ EOS R6 | 100mm | F11 | 1/400s | ISO-2500

佳能rf 24 105 f4对比新百微(这不只是一篇佳能)(33)

▲ EOS R6 | 100mm | F11 | 1/50s | ISO-800

@溢图科技 由几个不想躺平的老炮儿组成,主要内容包括手机、电脑、摄影器材、数码酷玩,期待您的关注与互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