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宣发分析(北京电影节圆桌论坛)

怎样进行电影的精准营销,一直是个难题。在数据驱动的大时代背景下,电影宣发领域能否有效革新呢?北京电影节期间,趣头条内容运营中心总经理刘晨出席并参加了“数据驱动时代下的电影营销探讨”主题的圆桌论坛,谈了趣头条为其提供的解决之道。

电影宣发分析(北京电影节圆桌论坛)(1)

想说下沉不容易

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电影市场观影人次减少8400万,跌幅15%。一二线电影市场趋于饱和的态势越发明显,虽公认三线以下市场是蓝海,但下沉并完成这个市场的精准营销,真正做到触达观众,并不容易。从贾樟柯宣传《江湖儿女》时跑去下乡刷墙的惨淡效果可以看出,一二线城市的电影人并不了解下沉市场。

电影宣发分析(北京电影节圆桌论坛)(2)

在这方面,趣头条也走过弯路。刘晨在论坛现场提到:“我们推送过奥斯卡的专题内容,但是大家也知道我们用户比较下沉,奥斯卡并不是我们用户想看的内容,所以效果很差。”这种挫折对趣头条来说,正好能够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高效的总结和学习。

如今,趣头条用户结构中有超过60%的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对下沉用户市场的探索更加深入。而这对北上广的电影人了解下沉新兴市场的助力,不言而喻。

高粱与豆腐

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里有句带劲儿的台词:“就像那磨豆腐,你往里放高粱那能出来豆腐?你放的高粱越多,那出来的就越不是豆腐。”数据时代,大家都谈大数据,可即便计算模型再精准,数据源是否与目标人群匹配是先决条件。不了解人群,你手上的大数据就是高粱,永远磨不出豆腐。

关于这一点,刘晨谈到“触达一二线城市的成熟用户有比较精准的方式,但触达三四线城市那60%的用户就不一样了。”也就是说,想要打开下沉市场,就要改变“游戏模式”,要从宣发直达变成口碑传递,归纳起来就是:一二线看豆瓣,三四线看熟人。在下沉市场中,广告文宣不如亲友推荐,不关心路演只看朋友转发,这样的特征非常明显。

电影宣发分析(北京电影节圆桌论坛)(3)

趣头条为啥是“好猫”?

对于电影营销来说,黑猫白猫谁能准确触达观众谁才是好猫。趣头条面对下沉市场,从一开始就没有选择传统渠道和模式,反其道而行之构建了一块基于人际关系的团块形态网络结构,打造场景聚合三四线城市网民。

电影宣发分析(北京电影节圆桌论坛)(4)

具体来讲,就是让用户通过阅读文章和做任务来赚积分,积分能直接换钱。尤其新用户使用老用户的邀请码下载注册,现金奖励直返老用户。这样的裂变式社交传递,使得趣头条用极低成本,完成了有效传播能力的用户池的搭建。激励用户自发二次传播,大大提高信息传达和分享的效率——这就是趣头条成功的关键。

电影宣发分析(北京电影节圆桌论坛)(5)

通过大数据驱动的互联网新思维,趣头条完成了找到核心用户,分辨可能争取到的路人用户,剔除无论如何都很难被打动的非用户,把电影宣传做成了互联网产品。在中国电影的精准宣发和下沉市场的开拓上,趣头条正在疾步飞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