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小时候看电影(小时候是怎样看电影的)

回顾一下小时候看电影(小时候是怎样看电影的)(1)

过去农村露天电影的场面

有一部电影,名叫《王长喜来了》。

电影的内容,讲的是上世纪五六年代直到八十年代,一位名叫王长喜的电影放映员的故事。故事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农村人对电影的无比喜爱,以及电影事业的发展历程。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在电脑上反复观看。每看一次,都是对往昔生活的满满回忆,电影中的社员们对电影放映员王长喜等人的喜爱,及观看电影高涨的热情,都是我小时候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非常的真实。电影中的每个人,每件事,每句话,都能把我从现实中引往遥远的过去,有种悠悠岁月久的既美好又惆怅的感觉。

我们这代六零后的人,在小时候的那个年代里,看一场电影真不容易。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其次就是看电影。看一场电影,不亚于过年时候的热闹,大人小孩心情不亚于过年时的兴奋。

小时候的生活十分的清苦贫困,能吃饱饭就已经不容易了,哪里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公社、大队的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已经让社员们精神上有了十分满足的感觉。我们常常去邻村祁家大队,观看他们的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的民主理财节目,或是他们的皮影戏。

我们这些小孩子,压根就对戏剧沒有兴趣,只是喜欢看电影,哪怕再不好的戏剧,只要以电影的形式播放出来,我们都有兴趣看。

小时候的看电影,是一种非常奢望的事情,一月两月,才有机会看一次。那时候,如果哪个生产队放电影,几天前就已经传开了,人们兴奋地等待着这一天,好像在等待过年一样。社员们在田地里劳动时也说起将要看电影的事情,高兴得让手里的农活也变成了次要的事情。我们这些小孩子更是兴奋,上课时心不在焉,下课后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几天后将要看到的电影,会是什么电影,并大胆地猜想电影的内容。

那个时候,放一场电影真不容易,因此,哪个队放电影时,会给大队说一声,让大队干部在有线高音喇叭上通知一下,让各队社员也来看看电影。那时候,大队的高音喇叭上经常有这通知那通知的,多得让人厌烦,但我们最爱听的还是这样的通知:“今晚X队有电影,希望大家喝了汤后前去观看。”“喝汤”就是吃晚饭。

小时候用电不正常了,常常停电。有时放电影的晚上就沒有电了,但并不影响大家的热情,人们在露天电影场上一直会等到电来,有时会等到后半夜。那时候电影片子也紧缺,有时候一个晚上一个电影片子几个队同时放映,那就要一个队先放,另一个队后放,这样的事情常常有的。记得小时候在我们大队第四生产小队看电影《创业》时,就是这样的情况,相邻祁家大队先放,播放完一卷片子,我们大队派人去取一个片子,等这一卷片子放完了,如果下一卷片子还没取回来,我们就在电影场睡觉,等片子取回来了再看。

因为看一场电影极不容易,所以碰到看电影这样的机会,人们是不肯轻易错过的。在春秋或冬季看电影时,有时就下雨下雪了,队里给放电影的人送来雨伞,保护送电影机继续放映;观众便披上塑料纸继续观看,不到雨雪特大的时候绝不散场。

冬天里看电时,夜晚冷的厉害,有些年轻人,便从附近人家的柴禾摞子上抽来一捆两捆玉米杆点燃烤火取暖,惹得主人家叫骂不已。

那时候的电影,就那么几部影片,反复地放,反复地看,台词都能背下了,但还是乐看不疲,因为沒有其他新影片看啊。看的次数最多的电影就是《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奇袭》等。正式影片播放前,总是要加上一个短片《新闻简报》,说是新闻,其实内容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了。

那时也看朝鲜的电影《卖花姑娘》,但我们不喜欢看,喜欢看打仗的影片。还有阿尔巴尼亚的电影《海岸风雷》,虽然有打仗的镜头,但外国人的语言习惯,行事风格,衣着打扮我们看不惯,也不怎么喜欢看阿国电影。

那时候电影片子单调,人们对那时候电影总结了一个顺口溜,很实地反映了那个时候人们对电影的态度与无奈:朝鲜的电影,连哭带笑;阿尔巴尼亚的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的电影,《新闻简报》……

……

以上这些事情,都是上一个世纪的事情了。现在回想起来,如梦如幻,如怨如慕,似在昨日,又觉非常遥远,让人唏嘘不能自已……

2022年1月20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