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及对管理的启示)

薪酬激励理论很多,可以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等。薪酬激励理论都是站在一定角度,在人性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研究人性假设和薪酬激励理论对于薪酬管理实践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内容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的是影响工作动机的构成因素,研究如何满足人的需求。本书简要介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论述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及对管理的启示)(1)

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结为五大类,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1)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包括对食物、水、衣服、睡眠和性等的需要。只有当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其他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对职业保障、生老病残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人们的储蓄、保险习惯以及国家针对有关方面的立法,都体现了这方面的需求的重要性。

(3)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反映的是爱和归属的需要,人需要在一定的群体中生活,希望得到友谊和爱情,如果这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孤独感和压抑感。

(4)尊重需求

一般人都有基于事实给予自己高评价的倾向,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由此产生两方面的需求:第一,渴望有能力、有成就、独立而自由;第二,渴望得到名誉和声望。尊重需求的满足,使人增强自信心,觉得自己在社会上有地位和价值,有发展前途。

(5)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愿,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创造价值,成就一番事业的需要。

对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要着重指出以下几点。

第一,上述各需求层次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需求的五个层次之间依次递进。当低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之后,追求高一层次的需求就会成为主导需求;并不是低层次需求“完全”满足之后,高层次需求才成为最重要的。另外,人们在某一时刻可能同时并存好几类需求,只不过各类需求的强度不同而已,但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个是主导需求。

第二,需求满足的难易程度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需求层次有关。较低层次的需求偏重于物质生活方面,需求弹性较小;而较高层次的需求偏重于精神生活方面,需求弹性较大。在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理、安全、社会需求都是很重要的需求,同时也是比较难满足的需求;在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往往成为重要的需求,同时也是比较难满足的需求。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当员工的低层次需求普遍是主导需求时,不能忽视个别员工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当员工的高层次需求普遍成为主导需求时,不能忽视个别员工低层次需求的满足。

第三,五个层次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共同需求特征,但并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个体,对于不同的社会文化以及个体性格特征而言,例外的情况并不鲜见,因此管理者在采用需求层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应用。

第四,在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较容易得到满足,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逐渐成为人们的主导需求,但依次递进,逐层满足特征并不十分明显;主导需求与个体性格特征及生活环境有关,这提醒管理者,准确识别下属的主导需求,针对性对员工进行管理非常有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的低层次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大都已经不是问题,对很多新生代员工来讲,这些都像空气和水一样很自然得到的。但无论如何,员工仍然会有主导需求(社会、尊重、自我实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醒管理者一定要关注员工的主导需求。

内容摘自赵国军老师著作《管理核能》:如何以激励和绩效促进企业发展一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