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文水系特征(长江在川江段与三峡段的水文状况)

一、宽谷与峡谷相间的川江段

长江自宜宾以下至宜昌,长1030千米,习惯上总称为川江。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文水系特征(长江在川江段与三峡段的水文状况)(1)

长江川江段

但实际上四川盆地内的长江与三峡段长江的河谷形态与水流特性都有很大差别。因此,这里所指的川江是从新市镇至奉节之间的长江河段。

川江河谷所穿过的地质构造,主要为北东向的梳状褶皱和走向断层,越往盆地东部褶皱越紧密,到川东平行岭谷区尤其明显。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文水系特征(长江在川江段与三峡段的水文状况)(2)

宜宾,川江起点

河流在流过向斜时形成宽谷,穿过背斜时则形成峡谷。长江在川江段接纳了岷江、沱江、嘉陵江、赤水河、乌江等几条大支流,因而水量成倍增加。

川江段河床比较平缓,平均比降为0.24%,水流比较缓慢,航行方便。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文水系特征(长江在川江段与三峡段的水文状况)(3)

重庆朝天门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

二、雄伟壮观、水流湍急的三峡段

从奉节的白帝城至宜昌的南津关长约200千米,长江流行于第二至第三级阶梯的过覆地段,切过七岳、巫山和黄陵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形成了举世闻名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文水系特征(长江在川江段与三峡段的水文状况)(4)

三峡示意图

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河段为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当河流切穿坚硬的石灰岩时,则形成峡谷,而流经松软的砂页岩时则形成宽谷。由于岩性的不同,在河床上还形成了许多低于海平面的深槽。

从白帝城至巫山县的大溪镇,长江横穿七岳山背斜的三叠系大治灰岩,形成雄伟险峻的瞿塘峡,全长8千米。两岸山峰海拔1000~1500米,岩壁直立,江面狭窄,最窄处不过100多米,最宽处不超过150米。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文水系特征(长江在川江段与三峡段的水文状况)(5)

三峡之瞿塘峡

西起巫山的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的官渡口,长江在横切三叠系大治灰岩时,形成了幽深秀丽的巫峡。

巫峡又称大峡,长约45千米。广义的巫峡自西向东依次称金盔银甲峡、铁棺峡和巫峡(狭义的)。其中巫峡最长,约28千米,铁棺峡最短,仅4~5千米。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文水系特征(长江在川江段与三峡段的水文状况)(6)

巴东巫峡口

两岸峭壁高出江面100米,山峰高出江面500~600米,较高的达1000~1300米。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屹立在峡谷的两岸。

从湖北秭归的香溪至南津关称西陵峡,全长约75千米,可分为东西两段,从香溪到庙河,长约18千米,长江斜穿黄陵背斜的西翼,为西陵峡的西段,自西到东为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和蛇岭峡。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文水系特征(长江在川江段与三峡段的水文状况)(7)

西陵峡

从南沱到南津关,长江河谷发育在黄陵背斜的东翼,为西陵峡的东段,长约24千米,石牌以西叫灯影峡(又名明月峡),石牌以东称黄猫峡(又称宜昌峡)。

三、三峡水能开发利用

三峡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从重庆到宜昌的600多千米河段中,就集中了140多米落差,水量大而稳定,有修筑高坝的地质、地貌条件,是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综合开发治理长江水电资源的最佳河段。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文水系特征(长江在川江段与三峡段的水文状况)(8)

葛洲坝水利枢纽

在这一河段先后修建了葛洲坝和三峡两个大型的水利工程。

葛洲坝水利枢纽它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距离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2.3千米。它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之一。最大坝高47米,总库容15.8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达271.5万千瓦。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文水系特征(长江在川江段与三峡段的水文状况)(9)

三峡水利枢纽

三峡坝址在湖北宜昌夷陵区三斗坪镇,形成的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

三峡风景幽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