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定胜糕(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定胜糕)

如果有人研究一下中国点心的名字由来,这个课题应该十分有趣。中国的糕饼名目花样繁多,其中代表吉庆意思的占了很大一部分。

其实从西周的“糗饵粉粢”,到汉代的“蒸饼”,再到唐代的“冻酥花糕”、宋代的“酥油蚫螺儿”,点心们的名字曾经很朴实,但随着时间继续前进,点心还是点心,吉庆的名字却越来越多了。

这是为什么呢?

食物定胜糕(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定胜糕)(1)

复原宋代大耐糕(图片 | 《宋宴》)

首先是因为点心更多出现在中国人喜、寿、考试的诸多场合。不过,也恐怕不全是因为这个。

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定胜糕”。

到现在这种点心依然在江南地区的上海、杭州、苏州、南浔等地广泛流传,是很多大点心店的招牌产品。

写虽然写作“定胜”,可是有些地方叫它“定榫糕”,用吴侬软语说起来仿佛“定心”两个字,这里面有一个关于韩世忠的传说。

食物定胜糕(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定胜糕)(2)

韩世忠与梁红玉(图片 | 人民政协网)

韩世忠当时在江南百姓中的威望极高,他和他的夫人梁红玉,是南宋以来各种画作、诗歌、笔记、传奇里常会出现的人物。

相传在南宋建炎年间,金兀术率金兵南犯,韩世忠率军迎战。某日韩世忠得到一盒点心,那点心两头大,中间细,像榫,又像银锭。韩世忠取过一块掰开,只见糕内夹有一张纸条,上写:“敌营像定榫,头磊细腰身,当中一斩断,两头不成形。”韩世忠大喜,连夜调兵遣将,直向敌营拦腰砍去,结果大获全胜。

为感念献计献策的高人和江南百姓,韩世忠为这种糕点起名“定榫糕”。吴侬软语中,“榫”又与“胜”谐音,遂这种糕又被叫成了“定胜糕”,为的是祝愿韩世忠抗金胜利,保卫家乡。

食物定胜糕(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定胜糕)(3)

定胜糕(图片 | 浙江新闻网)

这个传说虽跟街头巷尾的俗套美食传说差不多,却让这种点心有了十分传奇的色彩。

江南百姓都喜欢定胜糕的吉利意头。明末清初褚人获《坚瓠二集》卷一载有无锡旧俗:

“凡大试,亲友则赠笔及定胜糕、米粽……”

这么看来给考试讨彩头的事情许久以前的人们就发明了,而且十分乐此不疲。这就是民俗,俗套里透着浓浓的人情。

不仅如此,街头巷尾也会出售这种由粳米、糯米粉制作,猪油豆沙夹心,被红曲(讲究者用糖渍玫瑰)染成粉色的点心。看着它从木质模具里被倒出来,冒着腾腾热气,除去吉利意头之外也确实可爱。因此定胜糕一流行就是几百年。

食物定胜糕(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定胜糕)(4)

定胜糕模具(图片 | 百度旅游)

几百年以后,这种点心却被一个寻常的女子重新赋予了爱国的意义。

那是1942年,曾经的韩王故地已沦落日寇之手,紫金山下血流成河,中国在战争的苦海中勉力挣扎。

一个天津妇女在昆明街头支起了卖江南特产定胜糕的小摊。

这么奇特的组合大概让有些朋友想起了“老北京菠萝咕咾肉”这类西贝货吧?可是卖定胜糕的妇女却是韩咏华,她是时任西南联大校长的梅贻琦的夫人,这就很不同寻常了。

梅贻琦从1914年,在美国学成归国后便就职于清华大学,从普通教师、教务长做到校长。这个内心聪敏丰富却寡言的人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清华,把自己的命运和清华、中国紧紧连接在了一起,这是他的家国和他一生的事业。

食物定胜糕(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定胜糕)(5)

梅贻琦迎接湘黔滇旅行团同学(图片 | 百家号悦读随笔)

他们一家人跟其他同胞一样,在抗战中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这样说中学英语老师祁瑞宣:

“说真的,凭他的学识,在这教育水平低落的时候,他满可以去教大学。”

一位合格的中学老师尚且如此,凭借梅贻琦的资历与名声,留在敌占区也许可以做上伪高官。即使不做汉奸,到重庆国民政府也一定能享受优厚的待遇,但他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留在昆明,主持联大的工作。

梅贻琦仿佛从古中国的书里走出来,他是一位真正的君子。这样的人自然不肯贪污以肥己,就连本来给校长的福利他也一概不要。但现实的问题是,他有一个四个孩子上学的家庭,这个家庭面对抗战时期飞涨的物价很快破了产。别的家庭可以拼命压缩开支,怎么省钱怎么来,可是作为一个要体面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交际、应酬是少不了的,而这样就不得不花钱。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来支持梅贻琦爱国了。

食物定胜糕(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定胜糕)(6)

梅贻琦夫妇和孩子们(图片 | 百家号记者李满)

为组织家庭宴会,韩咏华向西南联大的一位上海庶务学会了制作南方点心,这种点心就是定胜糕。她把一切的心事随着糯米粉填进模具,不穿袜子只穿着唯一一双皮鞋走上街,叫卖着定胜糕,盼望着抗战胜利和国家太平。

而她的“古中国的君子”——梅贻琦,则挤出时间替她守糕饼摊。

每个人的一朝一夕、一餐一饭里都有我们的国家。中国人喜欢给点心起吉利的名字,也是为了期盼永久的吉庆和福气。就连一块小小的点心也寄托着人们对于家国的期待,惟愿祖国繁荣昌盛,和平富强!

食物定胜糕(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定胜糕)(7)

作者:行旅的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