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国和彝族的关系(彝族首领孟获原来是老昭通)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诸葛亮那十分得人心的民族团结政策,也就给了人们一个十分深刻的印象,为后世留下了楷模般可借鉴的做法。后来这故事一经搬上银屏,就更为大众所知了。与此同时人们自然要问,孟获到底是哪个地方的人?是什么民族?

古蜀国和彝族的关系(彝族首领孟获原来是老昭通)(1)

第二个问题比较简单,我们先作回答。对于孟获是彝族这一点来说,古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如陈寿的《三国志》中的《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就有“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留外人终不能相信,三不易也;今呈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初定,夷汉初安故耳”。又《蛮书》卷二称:“蜀忠武侯诸葛亮伐南蛮”。这里诸葛亮正当称呼,下边的“夷”(值得一提的是,这称呼是对少数民族的不正当称呼,下边的“南蛮”亦同)便是铁证。

古蜀国和彝族的关系(彝族首领孟获原来是老昭通)(2)

但有人会说“夷为对少数民族的泛称,不能认为夷就是彝”,对此我们可以引出另一历史铁证,1963年在昭通后海子中寨发现一东晋墓,墓主委霍承嗣,西壁画有夷汉部曲图,其中有几人为头梳“天菩萨”身披大披毡、赤足的形象,与今天的凉山彝族同胞装束完全相同,可知这里所说的夷即为彝。当然,不用说,孟获为彝族祖先亦不容怀疑了。

另外,有不少地方的彝族村寨中,至今仍有“祖孟获”之传说,也是一个有力佐证。

对晋墓壁画我们还要多说两句,一是当时的中央政府实行的是流官制,即地方官吏由中央调派,而士兵部曲则多为当地招募,画中主人就是汉族装束,有几个士兵则为彝族装束,可见当时昭通土著先民为彝族无疑!二是东晋距三国年代不远,其壁画所反映土著人的装束必为三国时相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孟获应该是祖祖辈辈居住在古昭通的彝族先民无疑!

古蜀国和彝族的关系(彝族首领孟获原来是老昭通)(3)

再看第一个问题,即孟获的籍贯问题。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孟获是个老昭通,或者说得严肃一些他是古朱提人(朱提为昭通古地名)。

成书于晋的《华阳国志》是学术界早已成定论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其作者常爨为四川重庆人。因为从时间来说晋与三国相去不远,从空间来说,四川距昭通较近,因而其书中所说的史实,应是较为可信的。《华阳国志·南中志》载“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及获为官属,……获御史中丞。这里不仅指出孟获为朱提人氏,而且官至御史中丞。

川大著名历史教授刘琳也认为:“朱大姓中爨、孟二姓在历史上最著名,孟氏有朱提孟氏,建宁孟氏,朱提孟氏在西汉即有在内地为官者,见《孝琚碑》。建宁孟氏当为朱提孟氏之南迁者。三国有孟琰、孟获、孟干、孟中等。直至唐中叶为止,孟氏在南中的势力仅次于爨氏。”因此,我们可以说,古文献对孟获为朱提人氏,是有一个肯定说法的。

从昭通历年的出土文物看,孟获为朱提人氏也是确定无疑的。在本世纪初,滇东北的两个唐镇(今之曲靖、昭通,古之建宁、朱提)先后出土了两件重要碑石,一为曲靖的爨子碑,一为昭通的汉孟孝琚碑。两块成碑年代均为汉,两碑分别记载了建宁爨氏与朱提孟氏各自的活动。从汉孟孝琚碑可知,当时孟氏为朱提大姓,受汉文化影响极深,弟子多习汉典籍如《诗经》等,且多有入蜀为官者。这记载充分说明了,孟氏祖祖辈辈居住朱提(即今之昭通)。

在50年代又于昭通东郊发现一石制棺材,上面的文字记为孟X(后一字看不清),这棺材也是汉代埋的。在后于70年代又发现石棺材处,在下面的土中,发现一颗精美的青铜子母章,上面的名字清晰可辨为“孟琴之印”。以后又于90年代末在东北郊的跌马寨发现大量汉代青铜兵器。凡此种种均说明孟氏为朱提人氏,且居昭通世世代代,兵器的发现则说明当时跌马寨(四川入滇的必经之路)处曾发生过一次激烈战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定,孟获是个老昭通。当然,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从地域上来看有的发生在曲靖,这也可能。因为打仗的战场比籍贯更为广阔。(来源:昭通市政协文史资料第七辑 下册 刘顺才)

编辑|罗 益

美编|李世玉

古蜀国和彝族的关系(彝族首领孟获原来是老昭通)(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