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先生最后出来了吗(豆瓣书评:关于门先生)
本文作者“anusman”,欢迎去豆瓣App关注Ta。
我的小书《门先生》出版了,自己的漫画能被印刷出版,是我从没想过的事情。这本书就像我的孩子,每次在外面看到或在家里闲来无事时翻翻都觉得满心欢喜,这感觉怕是只有跟他处得久的家人才能了解吧。写这篇书评的原因有三,一是想向大家介绍这本小书,二是我也希望自己的漫画可以给大家带来些小乐子,其三则是写给看过书的人,这也是我自己看书的习惯,若是读到特别喜欢的书,总想找找还有没有更多关于这书的文字。所以下面的这些文字,就权当是一盘小甜点吧。
01缘起
《门先生》是很多年前我和道道在电台工作时候做的一个人物形象,道道是我的恩人,也是我的好朋友。那时(一二年的时候)我刚从法国回来,人其实是有点愣头愣脑的,当时怀有伟大的理想,想用漫画做一方大事业,若是按照现在,这股热火可能一下子就会被现实击垮。但那时候我有幸认识了一个和我一样的人,也就是我的领导——道道,现在想来,若不是那段美好的时光,我不会去画门先生,也不会安安心心地的在美院教书,更是不会认识我现在的妻子。我把这些福都归于道道,只是在道道那里,他总觉得是出于朋友的帮忙。所以在说门先生前,我总要说说道道。
图001. 之前画的一些漫画
图002. 《咔嚓》杂志
认识道君的时候,我在法国上学,学习漫画,画一些不那么漫画的漫画【图001】(可以说是实验漫画吧),那个时候道君在电台工作,在他下属部门,有一本动画期刊,道君作为其中的一个编辑,自己又从中做了本副刊《咔嚓》【图002】,邀请些他觉得有意思的人参与其中,我记得有好多画独立漫画的人(所谓的独立漫画,简单些的解释就是不被大部分人认可但是特别认可自己的人,像我这样的)都在《咔擦》杂志上登过自己的作品,这本杂志是免费的,只需要自己付邮费,就可以寄书给你,不过现在早就没了,其实想想也可以知道的,这种理想主义的刊物,不会存在太久。
图003. 之前在《咔嚓》上做的漫画专栏
但就在那段时间,我和道道一起做了《咔擦》,我在其中有个专栏,刚开始是刊载些我画的漫画,之后变成一半漫画一半评论【图003】,这样做了很多期,我回国那年杂志已经接近尾声,由杂志的引子,道道也顺着把我招到了他的部门。我们单隔开一间屋子,那里原先是个做科学节目的器材房,满是各种仪器设备。我们两个每天过去这间屋子,在里面合计些奇奇怪怪的事。那段时间真是太美好,中午的时候到公司附近,先去旁边的一家陕西馆子吃饭,点些肉夹馍、凉皮和臊子面,边吃边聊。
图004. 最早关于门先生形象的画
有那么一天,道道说不如我们弄一个小人物吧,这个小人物就是一个很平凡不起眼的宅男,一个胖胖的头发有些长甚至有些邋遢的北漂小伙,这个小角色便是门先生【图004】。刚开始的时候,是要做动画,我们做了好多门先生的场景和动态图。但最后实在是筋疲力尽(我现在想来,道君可能是中了动漫这个词的计,觉得会画漫画的人一定也是会做动画的,甚至于认为我就是个做动画的人)。静下来想一想,我们似乎违背了当时的初衷,若是做动画片恐怕不能保证质量,也会慢慢把我们两个给磨光。最后果断的放弃了继续做动画的想法,转而开始做起了我的老本行——漫画,道还特意给我买了两个好本子,那时候先是用秀丽笔画,之后我觉得扫描麻烦,就彻底变成了用手绘板【图005】。
图005. 用手绘板绘制的门先生的故事
故事在一个叫门先生的公众号上,每周更新一篇,道君发给我剧本和大纲,然后我把它们变成故事,最开始的时候,道君的剧本很像是电影剧本,画起来要费很多功夫,磨合久了,我们似乎有了一种默契,道君在剧本上也不那么细究文字,而只是把故事大纲给我。这样做了有两个月的时间,道君因为太忙,便由我一个人做了。
图006. 《门先生》内封上去菜市场买菜的图就是每天的日常
那段时间,我一边在美院教书一边在家画漫画,上午上课,中午回来的时候经过市场买些菜(这段我最后画在了书的内封上)【图006】,回家去吃午饭,因为房租的缘故,我和妻子搬了两次家,最后住在了一个医院的宿舍区,房子是个筒子楼,门口有大走廊,里面只是一间小屋子。在这本书中几乎有五分之四以上的故事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这栋楼我也画在了门先生漫画中【图007】。
图007. 门先生住的小区(后面的娟娟发屋是我喜欢的一本书《
那段时间我每日除了备课外,就是画门先生,想到一个好故事便把它画下来,然后给妻子读读,她觉得可乐,我也便就觉得好。这样做了有半年的光景,我被公司开除了,道君有些歉意,而我们俩的这个部门也因为不能盈利,被关停了,而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门先生依旧在。这时的我和门先生似乎已经融为一体,我几乎是把我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情都通过门先生说出来。这些故事就是我在小区里面散步买菜,去美院上课时看到的,例如《还愿》(书中217页)那篇,就发生在我住的楼下,每天上课都要等好久才能过去马路,尽管有信号灯也是如此,我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在绿灯时还是过不去马路,这让人感到气愤,而经由门先生说出后,就没有那么激烈,故事中也是苦中作乐。类似的还有它的前一篇《井底之蛙》,它就在我住的小区旁边的林荫路边,在那边的下水道里,居然有人住了二十年,只因为有人发了微博,才导致最后他们被赶出,成了无家可归的人。那些别人当作茶余饭后谈笑的事情,对于当事者来说却是如此沉重。我有些难过,因为自己并不能做什么,唯一可做的便是把这些感同身受的真实画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但这不是《门先生》的全部,我不晓得在通读全书之后您是否会想到身边有朋友也是如此。
如果看《门先生》的话,你会发现他的故事太过平凡,有些可能都算不得是个故事,那些鸡毛蒜皮不值得一提的事情,我都给它记了下来。一方面,我没想过这些故事能出书让大家来读;另一方面,它们对我来说,才是最值得记住的,就如同和家人平平淡淡的每一日。
02家
《门先生》中包含很大一部分是我记录和家有关的。我是个生活在东北小城市的人,大学考上北京,辗转出国再回来,最后还是呆在北京。一是那里朋友多些,二是我所做之事也回不去老家。我很小的时候在家里的少年宫学画画,上初中的时候才有了自己家的房子。在这之前我和父亲母亲一直住在姥姥家里(书332中就是姥姥家,家里满是多年攒的东西,但都整整齐齐地堆在各个角落)【图008】,姥姥对我很好,母亲那时候在家中开了间裁缝铺,白天做活,晚上全家人便睡在案子上。
图008. 每年过年时在姥姥家全家人一起包饺子的年夜
自从考上大学,我便很少回家,起初是一年两次,等出了国后,则是几年也不回来,因为机票对我来说太贵了。过了五年后我回国,经由道道和恩师的帮忙,我在电台和美院某得了两个职位,算是过得不那么辛苦,起初我住在城郊的青年公寓,是农民的房子改出的隔间。下班回来我在家里做饭,第二日再挤车去城里。那段时间我一门心思的教书【图009】。这之后我认识了我现在的妻子,门先生应该算是我那段生活的记录,起初是我一个人和门先生,之后我和妻子还有门先生,再之后我停了笔不画了。也是在我和妻子结婚的时候。
图009. 我和恩师设计编排的工作室教案和记录《想象的世界—
中秋时,我把《门先生》的书寄回家里,在书里我夹了两封信,一封给姥姥一封给母亲。姥姥因为年纪大了一直听不清说话,所以每次打电话或者视频,只是对着屏幕笑。我有几次想写信寄给姥姥,但都是写到一半便哭成泪人,我不想把这些伤心的事情寄出去,便把它们都收在了柜子里。《门先生》这本书中的末尾,便是上次过年回家时的真事。【过年了末篇:见下】(注:为了方便手机屏幕阅读,下图的尺寸是对原书做过裁剪的尺寸,为了可以让字可以看清)将姥姥送上公交车回家的时候我哭了,我想了很多,而最主要的是自责。
父亲今年就要退休了,过年时回家,全家人去了河边散步(见书中379页),这是我初中搬到河边后的习惯,吃完晚饭去散步,河边已和当时不同,每换一批领导,沿河一带都要被改变一次,东北的冬天有股特有的年味,空气里是冷的,里面包着燃煤之后的呛味儿,这些混着街上很少的人,看起来很凄凉。我挽着母亲和父亲的胳膊,慢慢的散步,把我在北京的日子捡着好的说给他们听。
大约半年前,母亲告诉我说父亲开始钓鱼,因为学佛的缘故,我总和母亲说觉得父亲这样不太好,直到有一天,我忽的意识到父亲似乎是有苦的,那些说不出的苦,便在河边的等待中慢慢化开了,飘到水波里。父亲天黑时去河边,待到了天明,便收拾去上班。我有时候练字,我便忆起父亲,儿时我去学画,都是父亲送我,有时候他也跟着我一起写字画画,之后高考,也陪着我到处考试。年轻的时候,觉得父亲很烦,待结了婚后,慢慢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忽得开始理解了父亲。
那日,父亲给我来电话,说看了书觉得很舒服,父亲说出了我画的几个地方,那是我和家人夏天散步都能经过的平常景象。我总是相信个事情,若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画,那幅画也会以怎样的心情持存下去,我想父亲看到了我对家的怀想,而事实我也确实如此,我以画的方式又回到小时候陪家人在饭后逛了会儿。
03漫画
我是十年前在网上发第一篇漫画认识烟囱的,我一直记得那时烟囱对我的鼓励,时至今日我依然心怀感激,若不是网上这些朋友,恐怕我现在也不会画漫画,更不会有现在的门先生。
图010. 在法国呆了三年的山区小镇Annecy,那段日子真
那个时候我在法国,是个腼腆的人,不善言谈,所以生活中很多事情,我都只能通过日记将它们记下来。出于某种信念,我觉得日记若是能通过一个故事将当时的感觉记下来,要好过直叙。那时候,我住在山上【图010】,一个学生公寓,山下是一汪湖水。有时候我去河边散步,坐在山上想事,这些在北京都是寻不到的(其实当时出国都想去巴黎,结果是名落孙山便居于此地,我时常想是不是和我大学时许的愿有关,竟以这种方式住到了山里,现在想起来要比去大城市好太多)。于我来说,竟是在外面找到了中国的古味。那时候没什么智能手机,除了看书上网,便是去山上散步,一草一木,那些关于漫画的想法,也都是在林子里得来的。细节蕴含着故事的所有部分,越是简单的事物,越可以让人有感触,我尽量践行这些在漫画中。所以您或许也能看到,在《门先生》中,本可以细致描述的画面,最后只省略成了几根小草一个圆圈,因为它们所蕴含的要远远超过繁琐的描述。
我一直认为自己不算是个漫画家,因为按照现在漫画的标准,我确实不那么入道,有时候对自己的这种境遇有些犯愁,记得之前有次给提黑格罗斯【Thierry Groensteen】(法语漫画理论的大师了)看我的漫画作品时,他说我的东西根本不算是漫画,被一向崇拜的漫画理论家这样斥责之后,心里还是很郁闷的,那天我坐在水坝旁白许久都未缓过劲。有时候我又庆幸自己不那么正统,因为我可以有些不大“漫画”的思考方式。《门先生》在我看来,是我最为漫画的一部作品,它贴近生活,有些小讽刺和幽默(这些都是漫画的古味儿,不该舍弃的),又有些讲述方法且并不抽象也无复杂结构。
04成书
图011. 之前印的《门先生的故事》
三年前,我做过一版门先生的漫画【图011】,按照连环画的开本印制,单页单图,只印了很少的份数。去年我拿这本书去参加了时差的绘本展览,这也是现在这本门先生被初识的地方。那个版本里面有些照片【图012】,这次的出版中我没有放它们,也是为了整书的单纯,作为替换,我把照片变成了每几篇漫画间的图(如图007,008),这些图是根据上下篇的故事来的。
起初是武霖在微博上给我私信,说想见面聊聊门先生的事情,我便带着东西去见了,那时候我手里拿了两个本子(道道送给我的)和用电脑画的所有故事,聊到了出版时我忽有个想法,不如把所有的故事都重画一遍(因为前期和后期的故事差了大概有两年时间,字体和画面都不同【图013】,若是把它们同时放在一本书中,读者会因为画面的关系,导致阅读上的不适感)。
图013. 间隔一年的门先生中可以看出用笔和字体的不同
图014. 去年开始在印谱上画的漫画和日记,我暂且称其为印谱
那时候我正在用印谱画漫画【图014】,便选了一种合适的印谱,将所有的故事一一重绘,将近几十个故事,我画了有一个月。
图015. 在画《门先生》漫画时,脑中所想的完美字体
其中的字体,我模仿我喜爱的爨宝子碑【图015】(但是可能一点也不像)脑中在画得时候想的尽是民国时期的书衣,我想象能出本有古意的漫画册子(就像当年丰子恺先生出的漫画书一样),给人读起来也有这种古味。因为怎么说,书还是书,它是有质感和重量的。【图016】
图016. 《门先生》的原稿
我画完所有的送去见编辑,便开始聊成书的样子,我准备了好多古本书的图,编辑也正好和我聊起最近再版的《古书之美》,我真是爱那些过去的书,无论是它们的质感还是字体,都看起来那么像书,在反复斟酌之后,我们确定了两件事,一是书一定要软,必须要保证可以完全打开(我不喜欢那种硬硬的书,特别是读到中间部分,要费劲力气去掰的书,力道把精力分散了,阅读自然也变了感觉)。二是纸张要摸起来舒服(如果只是在意文字的阅读而忘了感受,那么倒不如看电子书)。
图017. 心中所爱的蓝印本
有那么段时间,我着迷于蓝印本【图017】(蓝印本是用于校对的特殊版本),想把门先生整本都印成蓝印本,但最后还是放弃了,依旧选择了黑色墨,现在看来编辑的坚持是正确的,黑色让书更加绵长,蓝色如果不印得很透很精,便会显得有些单薄。
有一次编辑给我看一本小册子,叫做《梅事儿》【图018】,粉色的小书,纸张也舒服,翻至中央时,有一页是书法长卷的题记,我被这种形式吸引了,试想也在书里安置一个如此的东西,不过之后淡忘了,再次做的时候幸好编辑提起,我才想起来这么个东西,编辑把我写在印谱中的前言做成拉页放在最前部,我还仿造古版画,在最开头加了幅画,画了我和道道在马甸公园聊天的场景。笔法仿造宋代的雕版【图019】。
图019. 拉页中的图及其尽力仿造的笔法来源
这次重画所有内容,让我脱胎换骨,那种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字画画的感觉,如不是长期体验,是绝不能感受温度的。
从开始作书到成书经历了几个月,算是非常快的了。我想是我有幸结识了如此善意的编辑们,他们真的如同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对一本书到了守护的程度。现在书做出来了,回想当时每次见面议论,再反复推敲的日子,真是美好。做本书不易,我们把书的价格压到很低,因为现在我去逛书店真的觉得书很贵,不过妻子也总是说我还活在二十年前,现在吃碗面条也要三四十,所以有时候买书就像买面,只是滋味不同。【图020】
小秘密:
1.在《过年了》的几篇漫画中,每个标题页的图是可以看出是第几集的,这是编辑想出的法子。不知道在读的时候您是否有注意到它们是如何表示集数的?
2.目录页下面有门先生的小头像,他们穿戴是不同的,您有注意到这种不同的规律吗?以及他们和篇目的关系吗?
3.内封里面是用蓝色印制的,您有注意到它与相应的封底之间的关系了吗【或见图006】?
4.在书中有几页是画着单独插图的,您有注意到这些插图和前后故事有什么关联吗?以及为什么要安置这些插图呢?
鸣谢
最后感谢道道君(应该写作盗稻的,盗稻是很早之前乌鸦音乐电台的创始人)。编辑林妮娜老师,编辑王琨,没有他们两位这本书也不会存在。虽然他们总说编辑是幕后的,不必去提及,但我确实打心底里感谢他们。特别是王琨,最后在印厂整整忙活了一周。还有就是负责市场和发行的岳卫华老师,他们都是爱书的人,在每句话中都透着对书的认真劲儿。还有设计编排这本书的设计师,她一个个字地调整了间距,为了读者可以看起来轻松。还有就是我的好友菜小龟,其中的一篇便是在他的诗文下所绘。再有,在书出版之后忙前忙后的推广。虽未谋面但实在非常感谢。
再奉上书出后我写的一本册页。或许它能从另一种角度介绍这本书吧。
感谢大家善待门先生,也希望他可以成为您一个知心的朋友。
小指正:感谢Rain给我内文用词错误的指正,内文中我所用的‘长镜头’一词,在电影词汇中应指时间很长没有剪断的镜头,而我漫画中所谓的‘长镜头’,其实学名应该作长焦镜头。:)
anusman
丁酉年霜降
(全文完)
本文作者“anusman”,现居北京,目前已发表了10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anusman”关注Ta。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