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王丞相和八贤王(清平乐里为什么没有包拯)

包青天王丞相和八贤王(清平乐里为什么没有包拯)(1)

最近热播的《清平乐》以几乎没有宫斗戏的场面,撑起了皇帝为主角的历史剧,剧中考究的服装和言语,更是为这部历史证据增色不少。

剧里出现了各个大宋背诵天团,妥妥的给我们来了一波又有一波的回忆杀,看到某人出场的时候,总会说,这个人的文章我是背过的,再看这个人在剧中的表现,心中总是多了几分的亲切感。

看历史剧能看出来亲切感,这恐怕也就只有小时候背了那么多古文的才能做得到,宋仁宗时期这个有名气的文人实在是太多了,简直就是群星闪耀,不过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这里面怎么没有包拯呀,基本上就是一带而过的戏份。

包拯作为大家同样熟悉和亲切的宋仁宗时期的人物,知名度那可并不比北宋背诵天团差,那么这部《清平乐》里为什么几乎没有包拯的戏码呢?

包青天王丞相和八贤王(清平乐里为什么没有包拯)(2)

什么都不会的宋仁宗

如果不是有了这部电视剧《清平乐》,你很可能都不知道宋朝历史上有了当了40年皇帝的宋仁宗,因为宋神宗实在是太“平庸”了,如果你不是历史专业的,你几乎都不可能知道他究竟做了什么事,除了介绍他身边名人的时候,会在简介上附上这是仁宗朝某某人物。

历史上对宋仁宗有句非常经典的评价,那就是这个大宋官家,什么都不会,就会做皇帝,而与之对照的就是宋徽宗,什么都会,可惜就是不会做皇帝。

历史上宋徽宗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还发明了完全有资格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字体,就像颜体柳体那样,只不过后来他做了亡国之君,爱图吉利的我们实在不想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字体,于是这款字体就被称作了瘦金体。

事实上皇帝多才多艺并不算一件好事,同样能写词的皇帝李煜也是国破家亡的下场,在中国古代评价一个帝王好坏有一个很奇葩的标准,并不是什么我们经常听到的什么勤政爱民之类的话,而是你什么都不做。

你没有看错,对于一个好皇帝来说,你什么都不做那你就是一个好皇帝,这也就是儒家所推崇的垂耳而治,而这一条宋仁宗做的最好。

包青天王丞相和八贤王(清平乐里为什么没有包拯)(3)

电视里有一个细节是韩琦上朝奏事,下朝后苏舜钦在那里发牢骚,很惟妙惟肖的猜测模仿了仁宗的发言,皇帝一定说的又是“众位爱卿说的都很中肯”,这段话配合上苏舜钦的表情,那简直就是跟朝堂上的仁宗皇帝一模一样。

看历史上皇帝的好坏,你简单的看谥号就能看出来,因为对于皇帝的评价都是死后们大臣公议的结果,所以还是相对比较客观的,我们说的宋仁宗就是这个赵家第四代皇帝赵祯的谥号,能评得上一个仁字,那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顶级的谥号了。

这是对他四十年来,善于倾听大臣们的意见,做事温柔和善最好的评价,与他明显对应的就是宋神宗,这并不是一个好谥号,而他就是以锐意进取搞改革著称。

宋仁宗也想搞改革,于是重用了范仲淹搞了个庆历新政,结果只搞了一年就偃旗息鼓了,用大臣的话说就是从善如流,这件事也反映出宋仁宗的个性,平衡各方权利,不愿意刚愎自用,做一个乾纲独断的皇帝。

跟他相比宋神宗搞改革那可真是铁了心了,所有人反对他都要搞,任用的王安石那更是被称作是拗相公,搞的王安石变法把大宋搅的是天翻地覆鸡飞狗跳,掀起的余波至今未平,因为到现在为止大家依然还在讨论和争议王安石变法的各种利弊对错。

不管是跟他同时期的大臣相比,还是跟他之前后来的人物相比,宋仁宗这个人都实在是太平庸了,但正是这种平庸,才是作为皇帝最需要的品质,因为古代帝王权力没有约束,野心越大你造成的毁灭性结果可能就越大。

正是宋仁宗这种性格,才默默造就了,仁宗朝长达四十年的国泰民安,宋朝经济文化各项事业都蒸蒸日上,造就了繁华无比的东京汴梁城。

包青天王丞相和八贤王(清平乐里为什么没有包拯)(4)

大白胖子包青天

与皇帝的默默无闻相比,仁宗朝的大臣们的知名度和才华,可是要远远高过这位皇帝,很多人都是靠着诗词文章出名的,知名度当然可能也仅限于读书人之间,但这个人的知名度就算完全没上过去的学的人都知道。

因为他不仅仅被记录在了课本文章里,还出现在了戏曲舞台上,出现在了电视剧里,这就是钉钉大名的包青天包大人。

一提到包青天耳边就能想起那首暴露年龄的歌曲,“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如此魔性的歌曲,在当年电视剧播出的时候,受欢迎程度绝对是超过了任何一部年度大戏。

民间更是把包拯当做是包青天,把他看做是正义的化身,每每人间有什么不平事的时候,大家都会想起来这位包大人,并且把主持公道的现任官员,称之为包青天在世。

民间传的神乎其神,那么历史上的包公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包青天王丞相和八贤王(清平乐里为什么没有包拯)(5)

简单的说包公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二月,死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用古人的纪年标准,他活了65岁,仁宗天圣五年(1027 年),二十九岁的包公中了进士,直到死去都是在仁宗朝,也就说说包拯的整个考试做官的生涯,全部都在仁宗朝。

包拯整个后世被人不断神化和具象化的人物,所有靠谱文献中对他容貌的记载只有六个字“面白皙,有丰仪”,翻译成现代的大白话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包青天就是一个大白胖子,而且这是人们对他外面的唯一描述,那么很有可能,包拯整个白不是一般的白,而是很白。

包拯的胖也不是纯粹的胖,应该是胖中能看出威严感的那种,古代并不流行减肥,可以说包拯这个形象那可是做官的好相貌,这可并不是胡乱猜测,事实上你在古代长得仪表堂堂,对你做官那时很有帮助的。

影视剧里梁冠华老师演的狄仁杰应该是最符合包公形象的,不过可惜的是,梁冠华老师要去演包公,那肯定不能是白胖的样子,必须符合现代人的观念,把包拯演绎成一个黑乎乎的精瘦模样,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包青天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包青天王丞相和八贤王(清平乐里为什么没有包拯)(6)

从人到神的包拯

包拯的形象是一步一步不断改变的,最终定型成黑脸月牙的汉子,是在明朝时期,包拯为官清廉能断案的故事,最早的南宋时期就有记录。

南宋小说集《醉翁谈录》中有一个故事,《红绡密约张生负李氏娘》,讲的是张生与李小姐私奔,后又负心薄幸另娶他人,李小姐找到包公告状,包公为她主持了公道,这怎么看都有点像陈世美的故事原型,不过这里面倒是没有对包拯相貌的描述。

到了元代杂剧里,对包拯的描述都渐渐朝着黑脸严肃的方向走去,到了明朝成化年间词话唱本《包待制出身传》是这样描写包拯的:鼻直口方,前额饱满,头发粗黑,两耳垂肩,一双三角眼,脸上长着三个拳头一样大的肿瘤,二分像人,八分像鬼,长相奇丑。

这个已经完全不是历史中的包拯了,已经符合包公日断阳夜断阴的形象了,到了明万历二十二年,出了一本《新刊京本通俗演义全像百家公案全传》,这是第一部专门叙述包公断案的短篇小说集,这里面第一次明确写出了包公的黑脸容貌,从此黑脸包公的形象算是彻底固定下来。

包青天王丞相和八贤王(清平乐里为什么没有包拯)(7)

随着包公容貌变化的,还有包公的地位和能力,包公在变黑的过程中被不断赋予更大的权力,从腰带金牌手持尚方宝剑,到御赐三口闸刀可断人间和鬼事,包拯的能力在不断攀升。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包拯最终居然被升到了财神爷的位置,这可能是跟他长期在宋朝财政系统为官有关系,民间供奉的财神爷有很多,赵公明,关羽,比干这些人在民间都做过财神爷,不过包公做过财神这件事可能知道的人还是不多。

事实上包拯做开封府尹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看了那么多包拯断案的故事,事实上包拯一生做官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财政事务,也许正是在这个职位上的常年工作,才更造就了包公铁面无私为官清廉的名声吧,一个管钱的官不贪,才真的能显示出这个官的品质。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包拯一千多年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其中的原因可不仅仅是他会断案那么简单,同样会断案的狄仁杰,就明显没有包拯的受欢迎程度高。

包青天王丞相和八贤王(清平乐里为什么没有包拯)(8)

仁宗与包拯

如果把仁宗和包拯对比一下,那显然仁宗的一生就太无趣了,再加上包公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那如果同时拍仁宗和包拯的话,估计观众们都去追包拯去了,而且你如果严格考究历史,那包公必须是个大白胖子,导演肯定要费好多口舌给观众们解释这里面的缘由。

但历史上宋仁宗是非常敬重包拯的,包公死后,仁宗亲自登门吊唁,而且包公的很多后人附会的故事,放在别的朝代可能都不合适,放在仁宗朝,可能都会有那么几分合理性。

因为仁宗的一向宽仁,是能容得下包拯这种耿介正直的臣子的,尽管宋仁宗一生看起来很无趣,但作为皇帝,宋仁宗是非常成功的,在中国历史众多皇帝之中,他的名声和评价,那都是非常高的。

顺便说一句,包公电视剧里经常提到的八贤王,跟这部剧里的八贤王肯定不是一个人,因为八贤王名叫赵德芳,是赵匡胤的孩子,电视剧里八大王明显是仁宗的叔叔,这个辈分是对不上的,而且影视剧里关于八贤王,也基本上都是杜撰的。

但有趣的事,赵光义的子孙们似乎人丁一直都不兴旺,电视剧里仁宗死了孩子,八大王说这是不孝的结果,事实上宋朝人可能把这更多的归结于“鼓声烛影”,赵光义杀害哥哥的后果,当然这些都只是民间朴素的报应观念。

宋仁宗的男孩最终都夭折了,没办法只能让宗室子弟继承大统,这个人丁凋零也就算了,同样的是活得久在位时间长的宋高宗,更是演绎了什么叫人丁不旺,宋高宗也没有儿子,不过继承他大统的宗室,却是大有来头。

不就是做个皇帝嘛,说白了不就是前任皇帝的孙子或者再前任皇帝的曾孙什么的,这来头能有多大呀,在宋朝这样的来头可是具有颠覆性的,刚才说到了包公戏里的常客,八贤王赵德芳,请允许我隆重介绍一下这个人后来的家谱,有点长耐心看完会很有趣:

赵德芳有一个儿子叫赵惟宪,赵惟宪有一个儿子叫赵从郁,赵从郁有一个儿子叫赵世将,赵世将有一个儿子叫赵令侩,赵令侩有一个儿子叫赵子偁,赵子偁有一个儿子叫赵伯琮,赵伯琮改名赵昚,后来成了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

也就是说,不管赵光义背负“斧声烛影”杀害哥哥的骂名是真是假,最终在经历了七代皇帝之后,赵光义的子孙,又把皇位传给了赵匡胤的子孙,历史真的就是这么有趣且真实。

如果你没有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那你可以想象一下,朱棣篡位以后一百多年,他的子孙实在是人丁不旺,最后找来了朱允炆的后代做了皇帝,你说朱棣这是不是气的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包青天王丞相和八贤王(清平乐里为什么没有包拯)(9)

禅定时刻:一部好剧要重点突出,就不能面面俱到,一部演绎仁宗的戏,不得已就需要削弱一些名人的事迹,因为仁宗朝的名人实在是太多,不削弱,完全无法凸显仁宗,但正是这种没有个性的皇帝,或许才是朝廷需要的好皇帝。

包青天王丞相和八贤王(清平乐里为什么没有包拯)(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