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谈己所不欲(孔夫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能力)

孔子被中华民族尊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思想不仅仅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还是每一位有志之士成为精英的快捷通道,

这是有识之士才会明白的道理,

不是普罗大众有缘信受的福气。

孔夫子谈己所不欲(孔夫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能力)(1)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七十三岁去世,

七十岁的时候才获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能力,

从孔夫子“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可知他在七十岁的时候悟道了,

可惜时日不多,

不能基于这个能力做出更伟大的事情。

假如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就获得了随心所欲的能力,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能力是悟道的成果,

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有通达事实的能力,

但对于事实的通达的深度是不一致的,

这一差异是由心力大小而定,

悟道是心力提升的快捷通道,

基于阳明先生的传记,

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之后只是具备了看清自己的能力,

这个能力就是现代人理解的觉察起心动念的念头的能力,

基于这个能力之后的修炼基本上都是以格物致知为导向,

这就是阳明晚年一直强调致良知就是格物,

道理挺简单,

就是人的真我里本来就有真知,

就是本来就无所不知,

也就是本自具足的意思,

因此阳明先生才说心既理,

后来怕学人误解,

又说:“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其实就是告诉我们,

心里本来就有,

只需要努力训练心力,

心力足够就会唤醒起来,

而心力唤醒需要相信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基于这个相信会激起自信,

这个自信会激发志愿,

志愿心会激起勇气,

勇气会激起决心,

基于相信心、自信心、志愿心、勇敢心、坚决心激发出实现愿望的所有能力,

这个实现愿望的能力含藏有兴趣、期望、归属三个维度的感受,

这个能力还会激发出敏感度,

这个能力还会激发出坚持力,

这个能力还会激发出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力、创造力等等,

由此可见,

相信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是多么的重要,

这种相信叫迷信,

不是基于成就而生,

是没有原因、没有理由、没有条件、没有逻辑的相信,

是不基于证明的相信,

这种相信也叫信仰,

这个信仰会形成信念,

信念会经由起心动念而驱动行为,

行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会含藏着影响别人的影响力。


训练心力先要看破自己的小我,

获得看到自己不堪而又开心的能力,

这个训练在心验心法的训练体系里叫“我通”心法,

我通的我代表主观的自我。

采用“百分百忆验”法门,

利根的有识之士几天就可以实现突破,

钝根的普通大众十天半个月也可以实现突破。

我通之后可以练习提高心力的各种练习,

这种练习分为行门和心门,

行门比较稳定安全扎实,

非常适合进行大众化普及,

心门比较快捷迅速高效,

非常适合有志之士练习。


行门就是各种常规需要坚持才能持续的行为模式,

例如:跑步、骑车、远足、爬山等简单的非娱乐性运动,

心门就是直面各种怕直接突破,

心门不适合没有志向或者志向太小的人,

有志向但是志向不清晰的人也不适合,

所以采用心门还是行门主要看志向的有无和清晰还是不清晰。


我通之后进行心力训练效果会突飞猛进,

当然也要因人而异,

有志之士可以先我通后进行心力训练,

普通大众可以先采用行门的心力训练,

再进入我通的训练会稳定扎实很多,

这需要有经验的教练协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定制修炼计划。


我们还开发了个性化的能力训练体系,

针对阅读力、写作力的精英综合型能力训练,

针对洞察力、领导力的商业综合型能力训练,

针对理解力、学习力的学霸综合型能力训练,

针对自控力、归属力的工作生活综合型能力训练,

这些能力都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实战能力训练,

不仅如此,

我们还对我通之后的心通,

心通之后的理通,

理通之后的事通,

事通之后的行通进行了科学化的逻辑设计,

以解决各行各业从专业到专家的培养难题,

让一万个小时的专注缩短到一千个小时之内,

让十几年的努力变成几个月的精进,

都能达到相同的水平,

甚至超远同领域的其他专家,

成为无人能及的大家。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仅仅是掌握知识已经不能让人们获得掌握自己人生的利器了,

道理懂越多反而越过不好这一生,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如何突破这个困境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孔夫子谈己所不欲(孔夫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能力)(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